(新加坡1日訊)如果貝蒂還待在砂拉越,她不可能找到一份5000令吉(1681新元)的工作。
25歲的貝蒂(Betty Sii)是美甲師,她說:「絕對不可能」。...
「我只有 PMR 的學歷。在這裡,沒有人會出這麼多錢(聘我)。」
新加坡英文《新報》報導,上周二,令吉兌新元跌至3.03後,本來的不可能如今變成可能。
貝蒂說,看到令吉兌新元走跌的消息,「我高興極了,意思就是我現在可以賺6000令吉。這在家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 計劃在家鄉買房
根據招聘公司Kelly Services的最新薪酬指南,6000令吉的月薪,相當於一個擁有學位以及3年工作經驗的會計師薪水。
貝蒂說,:「如果我還在砂拉越,要獲得這樣的薪水,應該發夢才有可能。」
貝蒂賺取2000新元的收入,除了付600新元的房間租金,每個月還可以給在砂拉越美里(Miri)的母親1000令吉家用。
與此同時,令吉兌新元的新低記錄,也促使貝蒂考慮在家鄉買房。這個想法已經藏在她心中很長一段時間,「我想買的房產大約要20萬令吉,但根據現在我的薪水,應該可以負擔了」。
「如果現在買房,對我來說未來肯定有好處。」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至少我現在踏出第一步,那以後若必須搬回家鄉,那手上還有一些籌碼。」
貝蒂是在2013年4月到新加坡工作,在這之前,她曾在本地工作5個月,當一名銷售員。
■ 擔心大馬物價飆升
她說:「我的基薪只有800令吉,會有佣金,但最多只拿過200令吉」。跟現在比較,「如此微薄的薪水,很難過活」,「雖然物價比較便宜,但只賺1000令吉的生活很難過。」
儘管目前享受兌換率帶來的好處,貝蒂擔心返鄉後,經濟到底會糟到什麼地步,「東西越來越貴,這是我唯一的憂慮」。
貝蒂的36歲姐姐,也在新加坡做美容師,她的兄弟,則在砂拉越工作。她一年回家兩次,坦承很想家,但在新加坡工作,能夠給媽媽更舒服的生活,「思鄉也沒那麼重要了」。
■ 加重大馬學生負擔
另一邊廂,令吉兌新元的跌勢,對在新加坡就讀的我國學生來說,卻是沉重的負擔。 李松恩(Lee Song En,譯音)來自單親家庭,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裡的唯一經濟支柱是阿姨(姑姑),每個月收入5000令吉,相當於1680新元。
19歲的李松恩成績優秀,他13歲時獲得東協獎學金(Asean Scholarship),從吉隆坡到新加坡讀新民中學和英華初級學院 (ACJC)。
如今,他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就讀商業和經濟學位課程,為期4年,現在才開學第3個星期。
雖然他獲得獎學金,不用繳付每年1萬1300新元的學費,但其他費用都是由阿姨支付。
令吉兌新元的新低記錄,讓他非常焦慮。他說,自己用錢時很謹慎,除了減少日常開銷,一些學術活動如遊學和遊覽活動都不能參加。
■ 感到無助
「這簡直瘋了。如果我每個月花1100新元(包括600新元的宿舍費),畢業時就用了5萬2800新元。這還是沒有額外開銷,如果要參加其他活動,費用肯定會增加。」 今年3月,李松恩的母親用1萬3500令吉換了5000新元,給他生活費和買書錢。
他4月開始當家教,教一名學院生,每個月有400新元收入,他希望可以幫補一些生活費,但他感到很無助。
「我不想跟家裡拿錢,因為現在的兌換率高得太離譜了。」
「更慘的是,現在才是剛剛開始的時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