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茲卡病例激增至56例,多國發出旅遊警告!

I提起茲卡,最近新加坡真的是人心惶惶,昨天我們寫了「新加坡告急,茲卡病毒爆發,1天激增40個病例!」,不到一天,衛生部又宣布茲卡新病例又多了15個,總病例增加到56個

這15個新病例中,有2人是沈氏通道60號的建築工人,另外13人都是在阿裕尼彎或沈氏通道居住或工作。其中大部分都已經痊癒,其餘病例也已經都被隔離治療。

衛生部已經就所有沈氏通道60號曾經發熱或者出過紅疹的建築工人完成了檢測,開始著手檢測附近宿舍的工人。同時,衛生部也將和疫區的家庭醫生一起,追查之前發燒或出過紅疹的病例。

環境局也加大了對疫區的檢查力度,目前已經找到並搗毀了36個伊蚊滋生處。同時,環境局開始清查其餘高風險區域,也就是茲卡感染者經常活動的區域,比如克蘭芝路、聖諾哥南路、樟宜羅弄101(Lor 101 Changi)、卓源東路(Toh Guan Road East)和如切坊(Joo Chiat Place)。目前,環境局已經在克蘭芝路的工人宿舍和三巴旺通道各搗毀了一個伊蚊滋生處。

馬來西亞、台灣、澳大利亞、英國等地也發出了旅遊警示,希望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女士不要前往新加坡。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衛生部加強了機場和柔佛的邊檢措施,所有乘坐巴士從柔佛關卡進入馬來西亞的乘客都要經過掃描儀檢測,而乘坐其他車輛的則不需要。

台灣:提醒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婦女避免前往新加坡。而從新加坡剛剛回到台灣的女性也需要至少兩個月後再開始備孕,男性則需要在半年內避免性行為或者使用保險套。

澳大利亞隨著茲卡病毒在新加坡持續傳播,建議孕婦延後非必要旅程,以及避免在回國後的兩個月里懷孕。

英國建議懷孕或是準備生育的女性,和醫生進行商量後,再前往新加坡。

而新加坡本地也有機構為孕婦開設專門網站,介紹茲卡病毒的相關消息。

這個名叫「MummySafe」的資訊網站,是由油池區的義工設立的,在網站上,孕婦們可以知道更多有關茲卡病毒的消息。這個網站今天已經使用了,也在陸續更新之中。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一定奇怪,說到茲卡病毒,為什麼很多話題都是和孕婦相關呢?因為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茲卡和普通的感冒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茲卡病毒對於准媽媽有很大的危害。

小編總結了一下茲卡病毒的一些小知識,和准媽媽們分享:

1、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的風險是否比其他人更高?

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的風險更高。不過,如果孕婦感染茲卡病毒,胎兒將有1%到13%的幾率出現小頭畸形及其他大腦發育問題,特別是在懷孕早期(前四個月),風險更大。

2、胎兒多大的時候可以被檢測出小頭畸形?

胎兒三個月大以後,超聲波檢測就可以檢測出是否患有小頭畸形,不過這時的檢測結果並不準確。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懷孕28周(7個月)後,超聲波檢測即可確診是否患有小頭畸形。

3、感染茲卡病毒痊癒以後,會對之後的懷孕造成影響嗎?

一旦痊癒以後,茲卡病毒在人體內存活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周,因此應當不會對之後的懷孕造成影響。

4、男性感染茲卡病毒以後,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性夥伴?

茲卡病毒可以通過性途徑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從疫區回來以後,如果沒有感染茲卡的症狀,應至少兩個月後再開始準備讓伴侶懷孕;如果感染上了茲卡病毒,則需要在半年內避免性行為或者使用保險套。

5、孕婦該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茲卡病毒感染?

儘量避免前往茲卡疫區。如果一定要前往,則需做好防蚊措施。

穿長袖長褲、噴灑驅蚊藥水、在臥室安裝紗窗和蚊帳都有助於抵禦茲卡病毒。如果孕婦前往疫區之後,在兩周內出現了發熱、紅疹、關節痛和紅眼等茲卡症狀,應立即就醫,仔細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385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