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現首起茲卡病毒感染個案 48歲男子受感染

研究顯示:茲卡病毒在尿液中存活的時間比血液長~

傳播茲卡病毒的伊蚊

新加坡出現首起茲卡病毒感染個案。一名48歲的本地男性永久居民於本月7日從巴西回國後,於10日出現症狀,隨後被送入醫院。他目前的健康狀況良好,將被轉入陳篤生醫院接受隔離。

文告指,病患是在3月27日至5月7日之間,到訪巴西聖保羅。他在10日、也就是回返新加坡的三天後發燒和出疹,並在12日被送入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接受隔離。他隨後在5月13日被確診感染茲卡病毒。

病患將被轉入陳篤生醫院全國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和隔離,以降低病毒傳播到社區的可能性。

衛生部目前在觀察病患的家屬,並勸請他們監督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感到不適就立刻求醫。

病患住家與附近公寓居民應觀察健康情況

文告指出,病患居住在武吉知馬一帶的華登嶺(Watten Estate)。這雖然不是活躍的骨痛熱症黑區,但環境局已經加強這一區的滅蚊行動。衛生部和環境局也勸請華登嶺和附近的翠樂苑(Hillcrest Arcadia)、卡莎柏特(Casa Perla)、雅卡迪雅(The Arcadia)和華登嶺園(Watten Hill)的居民要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

環境局也從其他地區重新調派額外人員,加強這一帶的滅蚊行動,並分發冊子和驅蚊劑給這一區的居民。

當局表示,由於感染茲卡病毒的多數病患不會顯示症狀,所以有可能在接獲第一起病例之前,病毒就已經開始傳播。當局提醒華登嶺公寓一帶的居民,一旦出現發燒和出疹等症狀,應該必須立刻求醫。

加強滅蚊行動

環境局呼籲居民同他們合作,允許環境局人員進入他們家中檢查,並噴灑殺蟲劑滅蚊。環境局在無法進入居民住家、並給予多次警告後,他們也可能強硬進入,以迅速消滅任何蚊蟲滋生處。

為減少茲卡病毒在我國的傳播風險,環境局也籲請公眾每隔一天就採取滅蚊五步驟,並定時塗抹驅蚊劑。

健康勸告

當局呼籲那些打算前往受茲卡病毒影響地區的旅客,穿上長袖衣服、塗抹驅蚊劑,並使用防蚊網。

那些從受影響地區回返我國的旅客,也應該觀察健康情況14天。要是出現發燒、出疹、關節和肌肉酸痛、頭痛和紅眼等症狀,應該立刻尋醫,並通知醫生他們所到過的地區。

文告還指出,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女性較可能感染茲卡病毒,但孕婦受感染的後果可能更嚴重。病毒可導致胎兒患上小頭症。

文告也提醒,孕婦應該避免前往爆發茲卡病毒或出現傳播個案的國家。孕婦若必須前往受影響地區,應該採取預防措施。而曾前往受影響地區的孕婦若出現發燒和出疹等病狀,也應該求醫檢查。

從爆發茲卡病毒疫區回國的男性,也應該採取安全的性行為措施,例如在發生性關係時,正確使用保險套,或是在回國後的至少四個星期避免有性行為。

衛生部將繼續提供有關茲卡病毒的更新消息。國人也可遊覽衛生部的網站www.moh.gov.sg/zika,查詢最新的健康警示提醒。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晚上發表facebook貼文表示,大家必須共同努力,以減少茲卡在新加坡傳播的風險。他也呼籲國人即刻採取行動,採用「滅蚊五步驟」(5-step Mozzie Wipeout)防止蚊子在家中滋生,並且定時噴灑驅蚊劑,預防自己被蚊子叮咬。

馬善高也表示,該名染上茲卡病毒的病人,目前情況良好,正在康復中。一旦他的茲卡病毒檢驗呈陰性時,就能出院。馬善高寫道:「我祝福他早日康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358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