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前總統納丹]不戰而勝當選總統,鞠躬盡瘁貢獻獅城

新聞| 2016-08-23| 檢舉

三周前因中風送入新加坡中央醫院的前總統納丹,在昨晚9時48分與世長辭,享年92歲。納丹是新加坡歷任總統中任期最長的一位。隨著他的逝世,新加坡六位前總統都已辭世。為了向他致敬,所有的政府建築物從今天起降半旗至星期五(26日)出殯為止。

總理公署昨晚發文告說,政府接受了納丹及家人對身後事的意願,並將提供必要協助。納丹的遺體將在星期四至星期五,停放在國會大廈。政府將在星期五下午4時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為納丹舉行國葬儀式。

納丹遺下妻子、一對兒女、兩名外孫和一名外孫女,他的家人今明兩天將在錫蘭路住家舉行家庭私人喪禮。

納丹7月31日因中風進入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李顯龍前晚在國慶群眾大會上透露,納丹仍未甦醒也未脫離危險期。納丹去年4月14日曾因腦部出血,在中央醫院接受三周的治療。

納丹從1999年起擔任新加坡總統12年,他也是新加坡第二位民選總統,兩次參加總統選舉都不戰而勝。他在第二屆總統任期結束之前,宣布不再尋求連任,現任總統陳慶炎博士隨後在2011年當選。

納丹是首位使用所掌管的「第二把鑰匙」的民選總統,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允許政府動用歷屆政府所積累的儲備金,結果政府以儲備金落實振興經濟措施,穩定了國家的經濟、保住了人民的飯碗,並確保危機過後新加坡經濟能迅速恢復增長。

他任內每天排滿了各類大小活動,包括為護士、教師、社工、公務員與外交官等舉行接待會。即便在臨卸任之際,他也仍主持開齋節總統府開放日,接待前來參觀的民眾。

他從一介平民到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1999年-2011年),用一生見證新加坡從殖民地到「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崛起過程。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在國際上卻有巨大影響力,這不僅得益於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得益於其遊刃有餘的外交手腕——

家貧被賴為賊

(納丹年幼時的全家福,右三為納丹)

1924年,納丹出生在新加坡的印度籍家庭,家境貧窮。那一年,納丹8歲,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紀,然而風雲突變,小小少年便要面對失去父親的打擊,而這打擊是雙重的,不但失去了父親,而且失去的並不光彩。

那一天,酗酒的父親回來了,還帶來了螃蟹請全家人吃,可是,不曾想到,父親竟然拿起清潔劑一飲而儘自殺身亡。原本貧窮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

如果說生活的艱辛還可以克服忍受,可是被人歧視、欺負卻讓納丹在許多年後還難以擺脫那份記憶。16歲時,他第二次被學校開除了,理由是同學留在課室里的課本不見了,任課老師一口咬定是納丹偷的,並帶他去見校長。

校長用藤條打他的手心,不由分說把他開除了。納丹無顏面對母親,離家出走了,他失魂落魄流浪在電影院、街頭巷尾。為了不至於被餓死,他無奈伸出手向路人乞討食物。

在風霜雪雨中,少年長大了,他在柔佛公用事業局謀得一職後,便開始上夜校學打字和記帳,然後靠函授課程修讀劍橋文憑。儘管學費還沒著落,他還是毅然報讀了馬來亞大學(現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社會學,那時,他已經28歲了。

納丹說:生活中有苦難,有沮喪,但是不要放棄,不要屈服於困境。正是憑藉這股精神,納丹投身公共服務65年的職業生涯才表現如此卓越!在納丹的職業生涯中,不管他擔任何種角色,都鞠躬盡瘁。文員、工會領袖、駐外大使、常任秘書、海峽時報執行主席及至民選總統。

充當替代人質

1974年,時任國防部安全與情報署署長的納丹面對新加坡獨立後的首起國際恐怖主義事件,展現了他過人的危機處理能力。1月31日,四名喬裝為遊客的恐怖分子登陸毛廣島,企圖炸毀油庫。其中兩人是日本赤軍,另兩人是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人員。

他們並未得逞,僅造成輕微損失,但他們之後闖上停泊在毛廣碼頭的拉裕號渡輪,挾持五名船員,威脅新加坡政府讓他們安全離境,否則將炸毀渡輪,與人質同歸於盡。

身為新加坡行動小組成員之一的納丹,同日本大使館合作,與騎劫者談判。僵持八天後,納丹連同另外12名官員自告奮勇,代替人質同恐怖分子到科威特。

此舉讓人質重獲自由,也讓事件在不流血的情況下圓滿解決,反映出他膽識過人的一面。

協助發展工運

納丹曾領導一個沒有正式註冊、沒有名分,而是由政府選派官員組成的勞工研究署。在他這個工運新手的領導下,協助工會草擬工資協議和處理勞資談判程序與細節的研究署,儘管資源有限,還是促成了全國職工總會茁壯發展。

已故前總統蒂凡那在1961年創立職總,工會成立初期靠勞工研究署協助,在幕後出謀獻策,一步步發展起來。研究署於1962年底設立,由納丹擔任署長至1966年。

納丹曾在《克服萬難——職總創建初期的勞工研究署》一書的前言中提到,職總開展工會運動爭取工人群眾的支持,並與親共工會鬥爭,研究署當時的任務是為工人謀福利,並爭取脫離親共職工運動的工會加入職總。

維護新美關係

1993年,美國少年邁克·菲在新加坡被判處鞭刑,當美國出現強烈的反新情緒時,時任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的納丹扛起維護新加坡立場的艱巨任務,在美國電視清談節目中,不卑不亢地解釋新加坡立場。

他在美國輿論的炮轟下仍冷靜應對,既堅持新加坡立場,又不失圓通,成功減緩美國民眾反對新加坡的情緒,並贏得兩國人民的尊敬。

邁克菲因破壞18輛汽車,被判坐牢四個月、鞭打六下,罰款3500元;時任總統王鼎昌在內閣的建議下,把鞭刑減至四下。

熱心推動公益

納丹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心,體現在他於2000年發起的常年「總統慈善挑戰」籌款活動。這個結合多項以總統名義展開的慈善活動,更有效地幫助較不幸群體,確保他們從中受惠。

總統慈善挑戰在12年內,籌募逾1億元善款,讓超過500個志願福利組織和慈善團體受惠。

納丹在任時也忙於出席各個社區和慈善機構的活動。

他2005年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身為總統絕不可以對任何機構的邀請採取雙重標準,對大家都必須一視同仁,凡有機構邀請,他一般都不回拒。

2011年7月,納丹被問及是否希望下任總統(陳慶炎博士)延續這個公益項目時,他說:「我希望如此。我不能告訴他該做什麼,但這是凝聚社會的力量。」

前總統納丹經歷

195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即後來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

1955年加入新加坡政府,成為醫院社工。

1956年被委任為海員福利官(Seamen's Welfare Officer)。

1962年到勞工研究所任助理所長,並在任內升任為所長。

1966年2月調任新加坡外交部。在部門內曾任助理秘書﹑副秘書和內政部代常任秘書。

1971年8月調任情報局局長,任內曾處理恐怖分子日本赤軍(Japanese Red Army)於1974年1月31日發動的恐怖襲擊。

1979年調回外交部,出任外交部第一常任秘書。

1982年任新加坡海峽時報執行主席。

1988年4月被委任為新加坡駐馬來西亞最高專員(Singapore's High Commissioner to Malaysia)。

1990年7月成為新加坡駐美國大使至1996年。

1996年返回新加坡為巡迴大使(Ambassador-at-Large),兼任南洋理工大學國防戰略研究院院長。

1999年辭任巡迴大使及研究院院長,競逐新加坡總統。

1999年8月18日當選新加坡總統,並在9月1日就任。

2005年8月17日當選新加坡總統,並在9月1日就任。

2011年9月1日塞拉潘·納丹正式卸任新加坡總統職位。

2016年8月22日晚9時48分,納丹因病去世,享年92歲。

新加坡總理公署在昨晚約10時發表文告宣布納丹逝世的噩耗,並指出李顯龍總理及其內閣同僚對納丹的辭世感到難過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啟動慈善活動促進社會進步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昨晚就在個人臉書頁面上說:「身為新加坡的總統,納丹先生在2000年啟動總統慈善挑戰活動,促進社會進步。總統慈善挑戰活動至今得到社區的鼎力支持,並在納丹先生的兩屆任期內,為500多個受益團體籌得超過1億元款項。」

他有幸在1996年至1999年,即擔任副總理和國防部長期間與納丹共事。他說,納丹當時協助設立國防與戰略研究院(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即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的前身,這所學府已發展成區域首屈一指的智庫。

納丹擔任印度教基金管理局(Hindu Endowment Board)的主席期間,在提升本地印度社群方面扮演積極角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藹可親的總統

李顯龍則在臉書上說,納丹對新加坡人而言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總統,而曾與他接觸外地訪客也都對他的淵博學識,以及他擔任總統時的尊嚴與傑出表現留下深刻印象。

「納丹先生的奮鬥史對所有人都深具啟發性。他留下的故事,是一名男孩如何克服人生逆境取得成功,為社會做出貢獻。他擔任過很多不同公職,最後出任國家的最高職位。」

前總統納丹逝世 國際社會表示哀悼

前總統納丹曾是一名到訪多國、建立友好關係的外交官,對於他的逝世,國際社會紛紛表示哀悼與慰問。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今早通過推特,對納丹的家人和新加坡人表達深切慰問。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馬克·托納(Mark Toner)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哀悼。

他說:「前總統納丹一身都是公務員,他的事業橫跨美國與新加坡50年來的關係,當中,他擔任了6年的駐美國大使以及12年的新加坡總統。我們對前總統納丹的家人以及新加坡人民送上最深切的哀悼。」

負責東南亞事務的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墨菲(W Patrick Murphy)則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表推文,以表他對新加坡的慰問。

英國駐新加坡最高專員魏特曼(Scott Wightman)表示,前總統納丹一生無私地為新加坡以及新加坡人民服務。

紐西蘭駐新加坡最高專員奧斯汀(Jonathan Austin)則表示,納丹先生是一名真正愛國的總統,對新加坡有傑出的貢獻。

前總統納丹曾在外交部任職,同時也擔任過大使的職務,在維持國際關係上表現傑出。

公眾今早到總統府寫悼詞獻給納丹

總統府大門今早6時起設立悼念板,讓公眾向納丹表達敬意。

莫永謙(84歲,兼職快餐店服務員)今早特地買花到總統府獻給納丹。他因不太識字而讓守衛幫他在卡片上寫下悼詞。

他受訪時哽咽說:「我比納丹小几歲,對我來說他就像我的一個大哥,我很感激他對新加坡做出的許多貢獻。」

在總統府附近工作的李國平(49歲,理髮師)在上班前也到來悼念納丹。

他說:「因為在附近工作常會經過總統府,因此對前總統納丹也有一份特別的感情。」

李國平也說,他從昨天和今早在媒體上得知一些納丹對新加坡的貢獻,包括捍衛新加坡這個小國的利益,因此認為更有必要來表示最後的敬意。

納丹今年3月還出席《近看李光耀》新書發布會,但他近期已減少公開露面。他7月獲第三屆海外南亞人大會頒發傑出海外南亞人獎,由外孫和外孫女代為領獎。

喪禮安排

●今明兩天:家庭私人喪禮

●25日上午10時至26日中午:遺體停放在國會大廈

●25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公眾可到國會大廈向納丹致敬

●26日上午9時至中午:供外國使節和其他官員瞻仰納丹遺容

●26日下午4時: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為納丹舉行國葬儀式,之後到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葬禮

●今天上午6時起:總統府大門設立悼念板,讓公眾表達敬意

●旅居外國新加坡人可前往新加坡駐外大使館、領事館、最高專員署和代表處簽署悼念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287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