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包容社會........更努力聆聽特需群體的心聲,然後做出改善。這樣才能向真正的包容社會邁進。!??

Tay Ken ...| 2016-08-09| 檢舉

2016奧林匹克進入倒數階段,作為體育強國,英國人一般十分關注自家健兒的表現。不久前,一部別出心裁的宣傳短片,更激起民眾對殘障奧運選手的期待。

英國4頻道(Channel 4)製作的片子風格如歌舞劇,由坐在輪椅上的殘障歌手和樂隊演繹爵士名曲《我可以》(Yes I can)貫穿整個脈絡。輕快的旋律和貼切的歌詞,配上各種迅速切換的場景,展現了140名殘障者、運動員、樂手、舞蹈員等如何正面積極地面對日常生活、挑戰極限。

上月15日首次播出後短短一星期,名為《我們是超人》(We're the Superhumans)的宣傳片,不但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電視螢光幕上,它更在視頻網站YouTube累積超過250萬的點擊量,掀起話題。

第1次看到這部3分鐘長的片子,就被它振奮人心和充滿人性光輝的畫面所感動。如今每回看到,都會讓我更深刻地體會這個社會在各方面對殘障和特別需要者所流露的關懷和尊重。

這個現象在電視媒體上最為明顯。為了反映英國多元的社會,英國廣播公司(BBC)承諾在2017年前,把節目中出現的殘障者人數增加3倍。

4頻道去年起則定下目標,要在每部劇集中包括至少一個代表少數群體(包括殘障者)的主角。

英國殘障籃球員阿德佩坦(Adepitan)就是一個活躍電視圈的例子,目前在英國廣播公司的旅遊節目擔任主持人之一,還曾為4頻道主持紀錄片和上屆倫敦殘奧會。

殘障和特別需要者的觀點及參與不僅限成人節目。英國廣播公司旗下的兒童頻道有不少創意製作,在面向聾啞、擁有溝通和視覺障礙等受眾的同時,節目內容也對一般孩子有吸引力。比如結合數碼影像和真人用手語演示著名文學詩句。其他以科學或手工為主題的節目,也不忘邀請殘障兒童參加,和其他孩子組成隊伍。配合特殊小朋友的需要,製作團隊安排幫手協助他們,如為聾啞兒童講解問題的手語主持。

在電視以外的領域,也能隨處見到英國社會的包容。

帶孩子觀賞以幼兒為對象的劇場表演,演員當中就包括唐氏綜合徵患者。從圖書館裡索取不同的宣傳冊子了解社區的暑假活動,打開翻閱,有些冊子開頭便是介紹適合殘障孩童和年輕人的節目。即使沒有這樣的分類,其他冊子也表明所列出的活動歡迎殘障者參與,家長若想了解更多,可以撥打熱線詢問。這些例子反映了社會的心態和價值觀,要真真切切地把特別需要的少數群體,視為國家重要的一部分。

其實這些年來,新加坡對殘障和特需群體的關注有增無減。政府加大力度協助他們受聘,各種硬體設施和公共場所提倡無障礙設計,電視台製作更多聚焦特別需要家庭和殘障者的寫實節目等。

不過,對比英國,新加坡的「關懷方式」至今總感覺流於表面,而且更多的是將視線停留在少數群體和一般人的差異上。

英國在這方面並非沒有不足之處,但仍有許多值得新加坡借鑑的地方。如官委議員謝邕邕在今年財政預算案辯論時所言,我們應該更努力聆聽特需群體的心聲,然後做出改善。這樣才能向真正的包容社會邁進。

如官委議員謝邕邕在今年財政預算案辯論時所言,我們應該更努力聆聽特需群體的心聲,然後做出改善。這樣才能向真正的包容社會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2102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