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要照顧這裡的老人,賺少一點沒關係」,中峇魯老攤主過去25年堅持不漲價,炒粿條一盤只賣兩元。這名老攤主就是在中峇魯熟食中心經營「中峇魯炒粿條」的鄭樹楠(87歲)。
老攤主的女兒女婿在16年前接管生意,炒粿條的價格仍維持在兩元。
記者日前走訪炒粿條攤位,午餐時間,攤位前大排人龍,鄭樹楠、女兒女婿等四人忙得團團轉。
鄭樹楠女兒鄭麗華(60歲)受訪時說,炒粿條兩元的價格是父親定下來的。
她說,父親一直以來都非常照顧中峇魯老人,常告訴她:「這裡老人很多,要照顧到他們,兩塊錢還是可以賣的,賺少一點沒關係。」
鄭麗華說,近年來材料逐漸漲價,他們檔口租金低,一切親力親為,靠的的是薄利多銷,維持生意。
儘管如此,鄭麗華說,臘腸和蛤的原料價格高,一包六公斤的臘腸要50多元,蚌的價格也不便宜,因此兩元的炒粿條不加臘腸。
她也告訴記者,其實吃兩元炒粿條的食客占少數,以年長者或想「試吃」的食客居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吃較貴、分量較多的炒粿條。
棄行政工作
女兒接管生意
老攤主希望子女繼承炒粿條生意,女兒放棄行政專員的工作和丈夫接管生意。
鄭麗華說,父親一直以他的炒粿條引以為傲,希望生意一直能夠傳承下去。
她說,弟弟有自己的事業,也做出了一番成績。
當時她是一名行政專員,丈夫也替人打工,鄭麗華與丈夫商量後,決定跟父親學炒粿條。
夫妻倆從頭學起,前後學了三年,也有自己的熟客,不少顧客一次過打包10多包,有的還曾經向他們下訂單,要打包300包炒粿條。
天天攤位坐鎮
老攤主活招牌
老攤主半退休,每天還是回到攤位「坐鎮」,當攤位的活招牌。
鄭麗華表示,自從她與丈夫漸漸上手後,父親就放手讓他們打理攤位的生意,可是還是會回到攤位幫忙。
「父親中午來幫忙後,就會休息一陣,晚上繼續幫忙。」
他說,父親喜歡到攤位見見老顧客,和他們聊聊天。
鄭麗華說,雖然上午11點30分才開檔做生意,晚上9點30分左右收檔,可是她和丈夫早上9時許就要出門買食料,一天做超過12小時。
「我覺得相當辛苦,可是我的丈夫樂在其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1787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