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淑安製作影片《Here I AM...》試圖打破新加坡人對居住在這裡的外國人的刻板印象....請收起你的偏見!

新聞| 2016-06-24| 檢舉

初到新加坡,你是否曾遭遇歧視?

一些刺耳的話語,是否還在你耳邊迴響?

是否被貼上落伍、英文差、不守規矩的標籤?

你拚命地去解釋每個中國人都不一樣!

你拚命地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然而,卻發現,大多時候卻是徒勞。

於是,你灰心,收聲,緘默,

任人貼上不屬於你的標籤......

你多麼希望,有個人可以幫你道出所有真相;

你多麼希望,有個人可以站在你這邊相信你!

今天,這個人出現了......

新加坡藝人溫淑安(Oon Shu An)製作影片《Here I AM...》(我在這裡),試圖打破新加坡人對居住在這裡的外國人的刻板印象。該影片從昨天上載到Facebook和Youtube至今,點擊量已超25萬,網民們紛紛表示影片拍得非常動人。

溫淑安對上載的影片評論道,「人的觀念是很有趣的。我們所認知的自己,與別人所認定的自己可能完全不相同,而我們的所在之處,也對此有一定的影響。」

在影片中,溫淑安以獨白的方式敘述一名新加坡人如何在出國,探索外面的世界後,才漸漸改變自己對不同國家人民的刻板觀念,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排斥生活在新加坡的外國人。

我在這裡,家。

別人眼中,新加坡是世界的大門,

是國際大都市,

但,我希望這個門可以小一點,

因為這個城市變得擁擠。

我討厭街道上的聲音,

以及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

所以,我選擇離開。

我在這裡,電視帝國——美國。

美國人對我的刻板印象是,

會講流利英語的亞洲女孩,

數學應該很厲害,

並且一定有個「虎媽」。

不論我跟他們如何解釋,

在他們眼裡,

我的身份不是新加坡人或華人,

而只是亞洲人。

我的整個人生被一個大陸概括了!

我在這裡,尋根——中國。

往前數三代,

我的祖先從中國南方來新加坡打拚。

但是現在,

我們卻告訴同樣來新加坡的一群人,

「回家去吧!」

我在這裡,一個不知根在何處的華人女孩,

我很迷茫。

我在這裡,回家。

出去之後,

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

我突然認得了地鐵里那些原本陌生的面孔,

他們是遠離家鄉的旅者。

對於他們的家鄉,

我們的認知僅限於搞笑的模仿和旅遊照片。

他們想在這裡建立起自己的家,

但在我們眼裡,

卻把他們當成占據空間的物體。

我們都是外國人,

或許,我們已遺忘了曾經的歷史,

或許,我們在別的國家也不受歡迎。

其實,我們都一樣。

努力前進、生活,

創造屬於自己的家。

所以,什麼可以決定一個人去或留?

誰是本地人,誰只是路過?

難道不是為這個國家奮鬥,

並尊重這個國家未來的人,

都可以稱這裡為第二個家嗎?

下面的視頻就是這段完整的影片。

除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她還在影片中提及,不少新加坡人喜歡到泰國旅遊是因為當地的花費便宜,而且還能夠殺價,但卻忽略了泰國富有的歷史與文化。

另外,印度對新加坡來說或許只是勞工的家鄉,印度人是低下,有著好笑口音且還喝酒的人,而只有在深入了解後才能發現該國家的奧妙。

如詩般的敘述方式,以及敏感的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新加坡人在轉發該視頻的同時,表示會重新思考自己對外國人的刻板印象。

我很喜歡這個視頻。作為一個一代移民,始終對自己的中國血統和新移民身份感到一種撕裂感。這個視頻深深地打動了我T_T。

我很了解溫淑安,她不僅僅是個好藝人,為人和善,而且思想也很有深度。

作為一個導遊,我每天接待的客人都來自五湖四海。這個視頻更加深了這一點。新加坡早在萊佛士登陸之前就一直都是個移民國家。

我們的國門應該開多大不僅僅取決於我們,全球化導致的移民潮是個國際問題。一個移民把哪裡看做自己的家鄉是個很尖銳的問題。不過我想我們現在應該很難找出答案,這取決於社會地位、經濟基礎和安全感。不過,我們必須牢記我們都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後代,多元化的社會是我們的驕傲。

這太美了。我是一個嫁到紐西蘭的新加坡人,老公祖先來自歐洲。我們其實都是外來的,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對那些人說「回去」,僅僅就因為他們和我們說不一樣的語言、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或者單純就是文化低?

偶然看到,深受感動。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問題。我覺得你說的都很重要。謝謝你和你的團隊。

我也曾經到過很多國家,感同身受。這些旅行讓我更寬容,更願意接受來到我們國家的外國人。我也希望,我在其他國家也能有同樣的待遇。畢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也許,只有在離開家,真正到國外了解屬於別人的文化後,才能夠更好地包容和理解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個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1438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