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不斷爆出女傭事件,無論是僱主虐待女傭,還是女傭報復僱主,都讓僱主與女傭的關係,成為新加坡這個女傭使用大國的熱門話題。
這就引出一個很多人都在好奇的問題:為什麼新加坡人這麼需要女傭?如果沒有了女傭,新加坡人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從媽姐到女傭
在新加坡,女傭這個角色其實有歷史的演變。在1930到1960年代,家裡有個女傭,那是有錢人家的專利,以新加坡有錢的本地人及外國人為主。那時的女傭,大多來自中國廣東,標準打扮是白褂黑褲、留著長辮子,稱為「媽姐」。
李光耀家裡就曾經有一位來自廣東順德的「媽姐」歐陽煥燕,今年已經99歲,曾在李光耀家裡打了40年工,不僅見證了李光耀的政治人生,也陪伴了李家三名子女的成長,和李家結下了深厚感情。
李家三兄妹中,李家的獨女李瑋玲是她一手帶大的,最為親近。而李顯龍自幼直到去英國留學期間也是由她照顧的。
▲歐陽煥燕和(左起)李顯龍、李顯揚、李瑋玲在一起
▲歐陽煥燕和她一手帶大的李光耀女兒李瑋玲
▲歐陽煥燕和李光耀及他的子女在一起
儘管1986年歐陽煥燕回國後,就沒再來過新加坡,但李家對她一直挂念,會給她寄李家的老照片。前年,李顯龍總理還托新加坡領館的人去給她送過燕窩。
去年,歐陽煥燕在老家得知李光耀逝世的消息,非常難過,捨不得老主人離去。她回憶說,李家一家人待她很好,李光耀沒有架子,三個孩子都很聽話,是很難得的一段緣分。還「希望大少、二少身體健康,不要太傷心」。
歐陽煥燕的例子大致反映了那個年代女傭的地位,她們一般會被主人當作家庭的一員,很受尊重。很多家庭把孩子交給女傭照顧,並讓女傭嚴加管教。所以,女傭的角色有點像孩子的另一個父母。
不過,隨著1960年代新加坡的獨立及快速發展,很多新加坡女性出去工作,對女傭的需求應運而生。
於是,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末出台了計劃,允許鄰國的女性來新加坡家庭做工,主要包括菲律賓、印尼和泰國……。這就是現在新加坡女傭的起源,女傭的數量從 開始時的只有5000人左右,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幾萬人。
與此同時,新加坡已婚女性的就業率,也從1970年的約15%,增長到現在的65%左右。
不過,和以前受全家尊重的媽姐相比,現在新加坡女傭的待遇有天壤之別。儘管住在僱主家裡,但很少有僱主會把她們當作自己家庭的一員。
而且,很多僱主會在家裡安裝攝像頭,監控女傭的一舉一動。這種做法現在越來越普遍。
有些僱主對待女傭非常嚴厲,說話也很刻薄,還限制女傭的自由,包括沒收手機、不讓外出等等。
女傭抱怨最多的則是,工作時間太長,沒有機會休息。有一位菲律賓女傭說,"我從早上6點干到晚上11點,經常不能按點吃飯。而且,除了廁所里,到處都有攝像頭。我一點自由都沒有。」
在得不到尊重的同時,對女傭來說,工作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有的女傭需要指導僱主的孩子做作業,這經常需要用到電腦;有的女傭需要照顧老人,就要懂得護理知識;要做好家務,女傭還要學會使用各種複雜的電器,包括根據僱主的飲食需要,操作各種廚具。
而對於新加坡人來講,享受所有這些服務,只需要付很少的薪水。一般來講,請一個住家的印尼女傭,僱主每月只要花800多新元,其中包括了女傭的工資和265新元的人頭稅(不包括保險、吃飯和醫療)。如果僱主家裡有小孩和老人,還可以得到補貼。
女傭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和以前的媽姐不同,現在新加坡人請女傭,主要目的是做家務。當然,因僱主家庭不同,女傭的任務還包括接送小孩上學、照顧老人、買菜做飯等等。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家裡有個女傭可以省去很多煩惱,而且又很便宜。就算每周請小時工做家務,一個月也要好幾百呢。而一個住家女傭能做的事就太多了,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幹活啊。
很多新加坡人要工作,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女傭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新加坡的養老院嚴重不足,如果家裡沒有人照看老人,就不能安心在外工作。
不過,很多家庭,孩子已經長大,或者老人已經去世,卻仍然在用著女傭。這樣的家庭是不是已經長期喪失了自理能力呢?
有新加坡人覺得,女傭不是必須的,尤其是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和小孩的話。自己早點起床做早飯,或者乾脆一天三頓都在外面吃,對家裡衛生也別太在意,不用女傭也能搞定。
沒有了女傭,很多新加坡人是不是就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了呢?
女傭問題給新加坡人敲響警鐘
按照新加坡法律規定,女傭必須住在僱主家裡。所以,前不久印尼政府宣布,要從2017年底開始停止輸出女傭,而且印尼女傭以後要住宿舍,不能住在僱主家裡,還要有固定的上班時間,有公共假期和休息日,很多新加坡人一下慌張起來。
沒有女傭可怎麼辦啊?畢竟,印尼是新加坡最大的女傭來源地,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尼女傭多達十二三萬人。而且,女傭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照顧僱主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很多僱主擔心,女傭不住家的話,家裡老人、孩子夜裡需要照顧的時候怎麼辦?如果在外面住,住宿費用、交通費用,誰來負擔?
不過,也有人舉雙手歡迎印尼的這個提議。他們覺得,新加坡人實在太養尊處優了,是時候學會獨立生活。他們說,「如果孩子半夜裡哭鬧,難道做父母的不應該去安撫,而要指望一個女傭去嗎?」
有位在新加坡工作了四年的菲律賓女傭,也覺得新加坡人過於依賴女傭了。「我很多朋友跟我說,僱主很懶,連自己進屋都要她們去幫著先把燈打開。」
也有些人擔心,現在新加坡人對待女傭的方式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畢竟,這些女傭都是鄰國來的,而在新加坡人家裡做的都是那麼下等的工作。
更有人擔心,新加坡人對待女傭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從小就覺得新加坡人比那些鄰國的人高出一等。
所以,作為僱主,如何看待女傭的工作,如何對待他們,並不是一個小問題。有的僱主完全不在意這點,他們對於女傭的偏見和歧視,很容易擴大為對某些國家整體的偏見。
有女傭中介的負責人就表示,「我們會提醒客戶,女傭也需要自己的空間,需要排解壓力。我們不要給新加坡留下一個現代奴隸市場的名聲。」
僱主和女傭的關係是個很微妙而敏感的話題。新加坡的女傭,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家,僱主和女傭的關係,也經常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女傭輸出政策。除了印尼,緬甸、菲律賓都曾經禁止女傭到新加坡工作。
出路在哪裡?
放寬相關條例
保證金:新加坡人力部規定,僱傭女傭,僱主需要繳納5000塊保證金,這個規定一直很有爭議。有公益組織稱,保證金只會讓僱主覺得,他們要對女傭的一切負責,等於就是女傭的主人,所以女傭的工作、身體、去處甚至和誰來往,他們都有權干涉。也正因此,女傭似乎成了僱主的私人財產,一系列問題隨之出現。
▲被新加坡僱主餓得只剩29公斤的菲傭
兼職:根據新加坡法律,女傭只能在工作準證上登記的住所工作,不可以進行任何兼職。但不少僱主認為,這樣規定會造成女傭人力的浪費。所以,儘管政府明令禁止,還是有不少人冒著被罰的風險,讓女傭兼職做其它的工作。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就雇了她姐姐家裡的印尼女傭,每周有償幫她打掃衛生。她說,「我和姐姐都只和先生兩個人住,家裡孩子也長大成家了,姐姐的女傭很輕鬆,我們也都認識,為什麼不可以讓她到我家裡來幫忙呢?」
保姆:新加坡有些公司提供嬰兒保姆服務,保姆大都是有經驗的新加坡或馬來西亞婦女。相比女傭,她們和僱主的文化差異更小,也沒有語言障礙,而且絕大多數保姆本身在家裡就帶孩子,所以經驗豐富。比起很多20齣頭的女傭,她們明顯更能勝任。
可是,按照新加坡人力部的規定,馬來西亞來的保姆,只能在僱主孩子15周以下使用,相當於「月嫂」。而事實上,很多媽媽因為身體或其它原因,即使孩子六個月到一歲的時候,也很需要幫手。
科技讓生活更簡單
其實,現代家庭的很多家務,可以通過工具來完成,比如掃地機器人可以自動打掃衛生,智能冰箱可以提醒主人及時補充或處理某類食品,智能烤箱、電飯煲可以很輕鬆地做出一頓美味的大餐。養寵物的,還可以使用自動喂食器。這些工作,都可以藉助科技的幫助變得更輕鬆,不是離了女傭就不行的。
其實,在新加坡努力建設智慧國的宏偉藍圖中,科技對家庭的幫助也會是重要的部分。包括在社區內安裝老人健康監測系統,已經建設遍及全國的老人護理體系等等,這些都會讓有老人的家庭減輕後顧之憂。
使用小時工及送餐
很多家庭,父母都上班,孩子也已經長大,請個住家女傭似乎沒有必要。對這樣的家庭來說,下班回到家,家裡能幹乾淨凈,衣服整整齊齊,這是最大的願望。
在新加坡,還有不少提供家庭保潔服務的公司,以及提供配餐服務的公司,僱主可以不用操心家務和一日三餐的問題。隨著女傭相關問題的頻繁出現,這類公司的生意近年來很是紅火。
提高自理能力
不過,說來說去,培養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似乎才是最重要的。對於家長來說,與其找個女傭,對她頤指氣使,不如早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位有著6歲和9歲兩個女兒的人力資源主管說,她讓女兒每天自己鋪床、擦桌子、做簡單家務,即使出去和朋友聚會,朋友家有女傭,女兒也會幫著收拾餐具,她說,「我不想女兒從小被寵壞,長大了什麼都不會做。」
2011年,一張國民服役人員讓女傭幫著背包的照片,在新加坡引起巨大爭議。人們諷刺新加坡人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低能,只會伸手、張口。
原圖是這樣的:
網友惡搞版:
「我的女傭,我們的軍隊」
「關心我們的戰士」
「長官,Amy跟不上了!」
看來,新加坡要是沒有了女傭,情況還真不樂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1307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