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2》導演演員們與造勢活動贊助商們合影,右起陳俊銘、廖永誼、李國煌、陳麗貞及梁智強。
《我們的故事》故事大綱:
故事講述1965年到70年代初期,一個大家庭從甘榜搬到政府組屋的生活變遷。在新加坡宣布獨立當天,由陳麗貞飾演的故事女主角「招弟」,帶著3個女兒被逐出夫家。懷有身孕的她在這天誕下了一對龍鳳胎。女兒臉上的兩顆痣被指會為家人帶來厄運,而遭嫌棄。在當時的封建的時代,招弟被長輩施壓,無奈把女兒送予別人撫養。但招弟憑著一股不向逆境低頭的精神,克服了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困難,逐漸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同時也見證了新加坡時代的變遷,伴隨著這個新興國家一同成長。
聰明可人的袁儷軒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愛小鮮肉陳俊銘的福建話說得非常溜!
《我們的故事》全片以當時60年代的老福建話為主要語言。除了馬來和印族演員,梁導更是規定大家在片場一致只能以福建話來溝通。這對所有的演員都是一大挑戰。
Suhaimi Yusof 為了這一幕跳了24次水。大家也為了這一幕而浸水有長達10個小時!甚至連飾演阿嫲,有80歲高齡的黃晶晶,也不怕辛苦,同樣和大家一起浸在裝滿水的桶里。
這場水災戲是60年代時的其一重要事件。
《我們的故事2》需要取得好成績,因此「懇求」新加坡的觀眾,請大家前來支持這部「非常新加坡、非常本土」的電影。
另外,這部電影的製作費十分高,所以「必須取得好成績」。梁志強表示,他必須向投資人交代。
如果說大多首集電影的故事不能倖免於人物介紹及交代人物關係,而予人「暖場」的感覺,那《我們的故事》下集著實有更多「戲肉」,而且催淚指數高。
另外,演員也因漸入佳境,無論是個人或群戲也更投入和流暢,可喜。
《我》軸心人物招弟在下集中,與好逸惡勞又賤嘴的大弟阿坤的衝突「升級」了,從過農曆新年發生鞭炮糾紛,到他們的父親病逝,跟著掀起「分產」不公等多場「舌戰」,讓這對姐弟與其他家庭成員,還有改過自新的阿龍的多角關係緊繃起來。
這些戲也讓觀眾感覺有戲可看,是不錯的戲劇安排,雖然格局與一些本地或港台製作的連續劇及鄉土劇有雷同之處。
至於小弟阿喜的異族戀波折及Osman與玩搖滾樂兒子的親情決裂,這兩段副線的戲劇性只「點到為止」而已。
前者的圓滿跨過種族與禮俗障礙,過於簡單化。後者雖也犯上類似問題,但扮演Osman及他太太的兩位資深馬來同胞演員的真情流露演出,掩蓋了劇情的單薄,讓人看到父子重修關係的這幕戲時,還是很動容。
作為一部緬懷昔日甘榜的電影,《我》在視覺上算是滿足了,也勾起了經歷過那段時期人們的記憶。
但在講述甘榜情方面,家庭戲誠然較濃,可是在甘榜生活的質樸,還有「村民」的情感交流、互動與互助部分則流於表面,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人身上。
望拍第三、第四部
梁志強說,如果《我們的故事2》票房創佳績,他就能夠開拍第三部、第四部,這樣一來,他就能「繼續說我們的新加坡(這些年來的)故事」。
梁志強也笑著表示:「新加坡人來吧,一起為這兩部電影爭取1000萬的票房!我們可以為本地電影做到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