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巴士上講話聲音大。」
「印度人講話太快,口音重,怎麼辦?」
「快滾回中國去」……
這些話聽著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它們都是本地人對數十萬計客工,經常會有的印象,在和朋友交流時,也會順口說出來。
本地一個以幽默著稱的公民網站SGAG,就製作了一個將近3分鐘的視頻,請本地人當著客工的面,念出這些評語,鏡頭中來自中國、印度等國客工的反應是怎樣的呢?先戳視頻~~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天之內,有超過50萬人觀看,近12萬人轉發分享。
連人力部長陳川仁,也在自己的面簿上轉發了視頻,呼籲大家在發推文或者評論之前,要先三思,不管是關於外國人,還是其他什麼人。
當負責念出評語的新加坡人和客工面對面交流時,客工難免侷促窘迫,坦言「不太舒服」的他們也有話說~~
「講話大聲,是建築工地的工作需要。」
「熟悉的語言,講話自然快。」
「應該多些包容理解」
「一般新加坡人還是有禮貌的。」
「迷路了,需要幫助時,他們都很熱心。」……
一番番掏心窩子的話,說得在場新加坡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畢竟也能感受得到,當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客工在聽到他們念出的評語時,受傷的神情。
以下評論摘選自SGAG的上百條留言評論~~
連視頻里的新加坡人都說不了語法正確的英語!!真是有夠尷尬的...
我覺得還是看個人吧....新加坡人也不是完美的,你去觀察一下地鐵上誰會讓座,你就知道了哈哈
看了他們的反映挺傷心的,對我們自己人寫的這些評論感到難過和尷尬...
在工廠里說話大點聲可以理解,但在地鐵,公車和商場裡也要說那麼大聲嗎?插隊又怎麼說呢?他們又有什麼理由嗎?當有問題時,他們又裝的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他們沒錯一樣。
所以新加坡人拿餐巾紙占座,就是有禮貌了?可別人貼標籤就是對的了?我們一開始都不完美,別老說別人了....
其實中國工人比本地工人好!我不覺得推特上指的是這些人,應該是那些遊客,還有那些有錢在這買房子成PR,公民的那些人。
大家必須明白外國勞工和外國精英的區別!
SGAG就總結了:這讓我們深思,我們"無心"的評語其實會多麼影響他們!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段視頻後,就像視頻里的新加坡人所說那樣: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11423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