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裁員裁員 還是裁員 ,下半年預料還有至少 1000 人被裁 ...

Asen| 2016-05-27| 檢舉

就算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若萬不得已必須裁員,

新加坡的企業也應根據員工能力等客觀標準做出裁員決定。

如果僱主採取歧視性的做法,

不公平地裁退新加坡員工,或找外國人取代新加坡人,

人力部將採取行動,

限制企業申請外籍員工工作準證。

由人力部、全國職工總會與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組成的勞資政三方,

昨天發布修訂後的勞資政冗員管理指導原則,

並特別在題目中加入「負責任裁員」的字眼。

《勞資政冗員管理和負責任裁員指導原則》

的其中一個新添重點是呼籲企業在裁員過程中避免歧視新加坡員工,並清楚列出後果。

勞資政三方強力鼓勵企業從長遠看待人力需求,

並指出,

企業在面對全球趨勢帶來的結構性轉變時雖面對挑戰,

但應該認識到保留勞動隊伍中的「新加坡人核心」,

即留住新加坡員工的重要性。

指導原則也呼籲僱主在裁員前應儘早通知人力部或職總屬下工會等機構。

新加坡人力部工作場所及策略署署長林中天指出,

這麼做將能讓人力部有時間與相關企業合作,協助受影響的新加坡籍雇員另謀高就。

修訂後的指導原則並沒有就遭裁退員工可獲的賠償提出修改建議,

但強調僱主在裁員前應在合理範圍內更早通知員工,

不是只求符合《僱傭法令》定下的最低標準。

之前的指導原則只是根據法令簡單列出僱主應多早宣布裁員消息,

沒有進一步做出呼籲。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

過去幾個月不斷呼籲檢討裁員相關的指導原則,

並建議設定更明確的通知期與賠償標準。

他昨天在個人面簿頁面上寫道:

「很高興勞資政三方夥伴認同企業在裁員過程中,必須堅持公平與專業。

在設有工會的企業,工會領導在公司裁員時能代表員工,

但我放心不下的是不設工會的企業里的許多員工,尤其是那些非工會會員。」

根據人力部2015年冗員和重新就業報告,

全球石油價格下跌和需求放緩影響了新加坡一些行業,

去年遭公司裁退或提早解約的員工人數較前年增加2600人達1萬5580人,

趨近2008年經濟衰退時的水平。

另外,根據職總數據,

今年首四個月,

設有工會的企業已裁退約1380名員工,

接下來預料還會有至少1000人被裁。

修訂後的指導原則也鼓勵僱主考慮裁員以外的方案,

如趁生意低迷期間給予員工提升技能的空間,

或重新設計工作,留住新加坡員工。

雇聯會執行理事長高元傑指出,

企業在重組過程中裁減多餘人力是無法避免的,

但僱主也可選擇在短期內根據需求適當調整工作班表,培訓員工。

高元傑說:

「這樣一來,一旦生意好起來,這些公司就能很快地抓住新的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

時裝品牌Jay Gee集團董事經理狄拿卡蘭對指導

原則以明確的姿態反對企業歧視新加坡員工表示歡迎。

同時也是新加坡零售商協會副主席的狄拿卡蘭說:

「採取歧視性做法的僱主畢竟占少數,

我相信只要遵循公平僱傭原則,一般企業都不會受太大影響。」

歧視新加坡籍員工一般情況下真的是不會出現,

面對經濟形勢下行,

就業環境的不景氣,更加要努力工作賺錢養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0994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