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用一個字來描述現在的新加坡,百分之八十估計和小編一樣,
一個字 :熱。
最近新加坡天氣炎熱難耐,氣溫接連創下歷來最高紀錄,在這個節骨眼上,
地鐵車廂的冷氣確不頂用了,車廂變成了「蒸箱」。
還要小編是單車一組,
天生就擁有小麥色的感性皮膚,
騎腳踏車也不擔心會曬的再感性點,不過真是苦了坐地鐵的公眾了。
SMRT,主要經營本地南北與東西線的地鐵,
近來接獲了越來越多的有關地鐵車廂悶熱的投訴。
現在,SMRT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了,開始下大力氣解決地鐵冷氣的問題。
什麼原因導致地鐵車廂變「蒸箱」?
SMRT應 該說還是很負責任的,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間,也就是進入高溫以來,
就開始對最老舊的南北與東西線的地鐵冷氣系統操作情況進行三個月的評估與檢查
(大爺的,整個這事,戰線還拉這麼長,再拖拖,孩子都生出來了。)。
檢查的也非常細,非常的專業,
一共統計了四種不同年代出產的所有141列列車所出現的冷氣故障情況。
最終得出結論,車廂冷氣有問題的列車主要屬第一到第三代的列車,
其中最早啟用的第一代66列列車,有超過四成的問題與冷氣系統保險絲有關;
第二代的19列列車則有近兩成的問題是由保險絲引起,
而這些列車大多是因為冷氣壓縮機的馬達積累了過多碳灰,
以致壓縮機失靈;第三代出產的21列列車,
則有約四成的問題與冷卻系統的毛細管漏氣有關。
如何把「蒸箱」變回「冰箱」?
問題找到了,接下來的維修和更新就相對簡單的多了。最關鍵的就是清理冷氣壓縮機的馬達。
為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使用壓縮空氣清理冷氣壓縮機的馬達,
維修人員從上月起也使用一種化學溶劑,噴灑在碳刷夾上,以更有效地清理及去除碳灰。
此外,SMRT 也試用新的碳刷,看長遠是否可進一步減少碳灰的產生。
碳刷是用來導電及減低馬達換向器(commutator)的磨損,
只用於採用直流電(direct current,簡稱DC)的第一和第二代列車。
同時,第二代列車下來進行中期翻新後,還將安裝新的地鐵信息管理系統,
讓列車司機可直接監督每個車廂的溫度,一旦發現有問題,
可馬上通知運作控制中心安排維修員跟進。
至於第三代列車冷卻系統的毛細管漏氣,
對這些毛細管進行焊接,避免漏氣的問題發生就能搞定了。
新政府也來干預「蒸箱」問題?
新加坡政府對地鐵運營公司的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
2012年,就收緊了地鐵營運表現準則,
除了規定業者在列車趟次及故障次數方面遵循更嚴格的要求,
也制定額外準則來改善乘客舒適度,包括監測地鐵站和列車內的冷氣情況。
根據修訂後的準則,地鐵公司須確保列車溫度維持在大約24攝氏度。
另外,陸交局每個月都會定期審查,而過去幾年來,SMRT 的車廂溫度都達標。
對於這次公眾反映的列車溫度問題,陸交局也進行了調查,
並與地鐵公司 SMRT 進行交涉,
目前,車廂高溫的問題應該在一周內就會有好的效果。現在開始,
維修人員每三個星期更換冷氣系統的過濾器,並檢查冷氣的操作情況;
每三個月則會徹底清理冷氣壓縮機一次,
包括更換碳刷。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讓「蒸箱」成為歷史。
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修訂後的準則,
小編還聽說陸交局針對這次列車溫度問題,
專門設立了快速通道,只要反映這類問題,相信能很快得到解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