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張女士在服用「海龍海馬止癢丸」兩個月後,體重增加了8公斤,臉頰也異常浮腫。左圖為服藥前的少婦,有尖下巴和俏麗酒窩,與暴肥後判若兩人。(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5日訊)41歲女會計師在大馬中藥行購買由號稱「純草藥」製成的止癢丸,服用2個月竟暴肥8公斤,「尖下巴」變「月亮臉」,俏酒窩也不見!
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新加坡衛生科學局經化驗後,發現裡頭含有強效類固醇,提醒公眾不要購買或服用這款「海龍海馬止癢丸」。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今早發文告表示,這款藥物導致一名消費者體重暴增,臉頰浮腫。
這名41歲的張女士(41歲)今早受訪時透露,她患有俗稱「風膜」的蕁麻疹,從去年12月起服用「海龍海馬止癢丸」。
儘管皮膚問題在服藥後好轉,但她的體重卻在兩個月內從50公斤暴增到58公斤。此外,她臉頰浮腫,看不到尖下巴和俏酒窩,腹部等軀幹部位也異常腫脹,還會無來由地氣喘。
張女士今早受訪時表示,每次停止吃藥,蕁麻疹便捲土重來。原來,止癢丸的類固醇,抑制了她本身的類固醇分泌。(圖:聯合晚報)
張女證實患上庫欣綜合徵
經鷹閣醫院內分泌專家林貞貞醫生診斷,張女士證實患上庫欣綜合徵(Cushing’s Syndrome)。醫院之後將止癢丸送往衛生科學局化驗。
化驗結果顯示,藥物雖貼上「100%草本藥物」標籤,裡頭卻含有多種未申報的強效藥物成分,包括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抗敏藥物撲爾敏(chlorpheniramine),以及退燒藥中常見的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
文告指出,地塞米松是強效類固醇,一般用來抗炎,只能在醫生嚴格監督下服用。未經監督而長期服用類固醇,可引發庫欣綜合徵,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白內障和肌肉與骨骼問題等症狀。
儘管張女士是在大馬買到「海龍海馬止癢丸」,但衛生科學局不排除該產品也在新加坡銷售。
文告表示,所有商家須立即停止售賣或分銷「海龍海馬止癢丸」。違例者可在毒藥法令下面控,罪成可判坐牢長達2年,罰款高達1萬元(約2萬9500令吉),或兩者兼施。
「海龍海馬止癢丸」的包裝上還印有海馬圖樣,顯示成分是純中草藥。(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提供)
服用止癢丸公眾受促儘快求醫
已在服用「海龍海馬止癢丸」的公眾,應儘快求醫,而不應自行停藥,以免引發疲乏、疲勞、精神錯亂等脫癮症狀。
林貞貞醫生表示,「海龍海馬止癢丸」之所以改善張女士的皮膚問題,是由於藥里含有類固醇。
她指出,儘管類固醇可用來治療皮膚問題,但必須在專業醫生監督下服用,以根據病患情況調整劑量。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提醒,目前已在用藥、尤其是服用「海龍海馬止癢丸」超過幾星期的公眾,在停止服食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這是因為,突然停止服用類固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脫癮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如疲乏、疲勞、精神錯亂等。
林貞貞醫生解釋,長期服用類固醇後,體內腎上腺素會「暫停工作」。如果病患此時突然停止服用類固醇,體內腎上腺素不足,就會出現極度疲乏的症狀。
以張女士為例,她最終在林貞貞醫生監督下逐步減少類固醇劑量。同時,為避免皮膚問題復發,醫院也安排了皮膚專科醫生加入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