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機構:將確保泥炭地不出現林火 嚴重霾害今年料不會重現

Jennie| 2016-04-17| 檢舉

我國去年遭遇近年來最嚴重跨境霾害,不過印尼泥炭地修復機構主管納齊爾有信心,印尼政府將盡力確保去年嚴重的煙霾問題,今年不會重現。(檔案…

印尼泥炭地修復機構主管納齊爾指出,印尼政府與多數在當地製造棕櫚油和紙漿紙品的企業已展現對抗煙霾的決心,並會盡力確保泥炭地林火不再製造火患和霾害。

印度尼西亞泥炭地修復機構主管納齊爾預測,在印尼政府、企業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本區域今年重現去年嚴重霾害的機率為零。

納齊爾(Nazir Foead)昨早在本地參加一個國際環境論壇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印尼政府與多數在當地製造棕櫚油和紙漿紙品的企業已展現對抗煙霾的決心,並會盡力確保泥炭地(peatland)林火不再製造火患和霾害。

泥炭地林火是造成本區域煙霾的主要禍首,全球六成的泥炭地在東南亞,其中七成在印尼。泥炭地尤其容易著火,一些泥碳地林火可以燒上五六個月。

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也使印尼去年經歷了15年來最嚴重旱情,直接影響了泥炭地火勢。我國去年下半年的乾燥氣候也因厄爾尼諾現象加劇,導致我國經歷近年來時間最長(長達三個月)、最嚴重的跨境煙霾問題。

納齊爾說:「我雖不能擔保泥炭地不再出現林火,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後的林火規模將大幅度削減,政府也下令有關部門在火勢惡化前及時做出反應……同時把零煙霾視為目標,不向印尼當地和鄰國人民製造嗆人的煙霾問題。」

納齊爾曾任印尼世界自然基金會自然護理署署長,並在今年1月受委為新成立的泥炭地修復機構(Peatland Restoration Agency)主管。

重新灌溉大面積 乾涸損壞泥炭地

泥炭地修復機構的目標是重新灌溉約260萬公頃已乾涸和遭破壞的泥炭地,希望在今年內至少完成30%的工作。

納齊爾透露,印尼政府近年來改變泥炭地的管理措施,停止多年來在泥炭地挖掘水道的做法,轉而建造堤堰,以提高水道里的水位,以確保種植園內的泥炭地土質濕潤,防範林火。

過去半年來,臨近新加坡的蘇門答臘廖內省(Riau)內約兩三千條水道被成功攔截。

納齊爾在論壇上針對可持續土地使用的課題進行專題演講時說,印尼政府官員去年實地走訪受煙霾影響的地區,並對霾害造成的國內外影響感到「震驚」,促使國會上下認真探討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不過他也指出,超過七成用於種植目的的泥炭地屬企業機構的租借範圍,因此,除了政府,私人企業機構也須在這方面付諸行動和努力。

納齊爾受訪時透露,目前有關當局也在制定新的泥炭地地圖,並希望能與租借地圖合併成為公開資料,供大家監督。

「我認為這裡並沒有什麼國家機密,公開地圖資訊能協助政府、企業和土地持有者清楚了解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注意,督促他們以最理想的方式作業。」

超過350名來自國內外非政府機構和企業領袖與代表,昨天參加了由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簡稱SIIA)舉辦的第三屆「可持續世界資源新加坡對話會」(Singapore Dialogue on Sustainable World Resources)。

環理會將推升級版綠色標籤認證

新加坡環境理事會將推出升級版綠色標籤(Green Labelling Scheme)認證,要求紙漿紙品公司在業務中加入泥炭地管理和防火標準等政策,符合條件者才可獲認證。

新認證預計在四五個月後正式推出。

環境理事會主席羅惠嬌受訪時透露,理事會已與多個利益相關者就新認證計劃接洽,其中也包括印尼泥炭地修復機構。

她說:「(推出新認證)是意義重大的一步,我們將有能力追蹤這些企業……這麼做也符合企業利益,因為只有正視這個問題,它們的業務才能長期發展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0266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