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
客家人崇尚祖先,雖然背井離鄉,身在異域,對祖籍地的故土、宗親仍然懷有很深的感情。令人詫異的是,作為客家人後裔,新加坡父子總理李光耀、李顯龍卻從未回過祖居地廣東大埔祭祖,這是為什麼呢?
亞洲一些中國血統的政治人物,在必要的情況下,都到中國尋根祭祖,例如台灣地區的連戰、蔣孝嚴、呂秀蓮;菲律賓的科拉桑、阿基諾;泰國的川呂派、達信;馬來西亞前首相阿都拉,也和海南島的馬來親戚保持聯繫;即便是殺人如麻的印尼總統蘇哈托,在大病之前也曾經悄悄到福州地區參觀他的祖籍地興化。
這種行為,從血緣上說是確定返祖歸宗,不忘本源的認同;從政治上說,具有對中國釋放善意的作用。然而,最善於利用機會撈取政治資本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卻從來沒有這個想頭,這是為什麼呢?
李光耀不敢回鄉祭祖,自然令許多人失望,首先是大埔黨溪鄉的鄉民,其次是客屬籍貫的群眾。這些人都還以為李雲龍是客家人,因此仍在觀望李光耀的動靜。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李光耀自己心知肚明,祖父李雲龍是個如假包換的福建人,他認了這個李雲龍,門楣上還有光彩,如果真的溯本追源去查詢梅縣的真正祖父,不僅大費周章,而且暴露出祖父只不過礦工一名,臉無光彩。
福建人李雲龍沒有上溯聯繫,不知是福建何處人,這樣可好,混混糊糊,外界人也不會多問,於是大埔黨溪鄉的李沐文畫像,可以高掛廳堂,混淆視聽了。
李光耀不敢回鄉祭祖,而且還更換籍貫,犯上了背祖棄宗的罪名,這在華人社會是極為嚴重的,而在古代是屬於十惡不赦之罪,李光耀身邊的師爺幕客,不知是否告訴他這一切,讓他明白中華文化是非常深厚而且影響是無所不在的。
人無中華志
正如前文所述,李光耀的確是客家第四代,從血統上看,他是純正華人,但從教育上看則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
由於自幼受祖父李雲龍影響,他受到的是殖民地化英式教育,先是直落古樓小學,繼而是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學院,一脈相承的殖民地系英語教學培養、薰陶,課內外、參考書、夥伴,不是西人便是「新格里希(說英語的新加坡華裔)」,甚至連殖民者子弟熱衷的童子軍也不曾錯過。
他的學業曾被二戰打斷,但戰後他不但立即重拾學業,還遠赴英國,就讀倫敦經濟學院、菲茨威廉學院和劍橋大學,接受正統英式精英教育,並捧回一個炫目的「雙五星」。
淡化中華認同 塑造擁有國家意識的「新加坡人」
近半個世紀以來,被稱為「新加坡之父」的李光耀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複雜的。作為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絕對主宰者,他在國際上力挺中國的言論常讓國人有「畢竟血濃於水」的感嘆。
然而,不時曝出的他誇張 「中國威脅」,號召警惕中國的的「不友好」話語,也每每招致國人的口誅筆伐。因此,有人評價李光耀是雙面人,個中緣由,或許就是李光耀不願回大埔祭祖的根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