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順環路, 遭鼠狠咬噴血, 保安拇指險不保 !
黃鉦星星期二動手術去膿,如今傷口留下深可見骨的凹洞。
黃鉦星的右手被老鼠咬傷後, 紅腫化膿。
誤把藏匿麵包架下的鼠尾當樹枝,保安員伸手一扯,結果遭狠鼠咬傷手背當場噴血,腫了近兩周動手術去膿,被告知若傷及骨頭,恐連拇指都不保!
誤把鼠尾當樹枝
黃鉦星(53歲)告訴本報,他是在上個月23日凌晨,於義順環路第414座組屋樓下, 遭老鼠咬傷右手。
「我當時在值勤,走過走道的麵包架,看到下面有一條『東西』,當下以為是樹枝,擔心人家經過會絆倒,所以就過去要拿掉它。」
他敘述,怎知伸手一扯,才發現原來是老鼠的尾巴。說時遲、那時快,老鼠竟迅速轉過身,咬了他靠近虎口處的右手背一口。
「傷口當時立刻噴血,血流得我整隻手都是。我當下直冒冷汗,眼前一暗。」
黃鉦星事後三度到綜合診所清洗傷口,他表示醫生都說沒事,開了藥物給他,但他連續發燒近一周,吃藥會吐,傷口也紅腫不退。
「這個星期一,我又到診所看醫生,醫生一看就說不妙,要我立刻去醫院。我當天入院,隔天動了4個小時的手術,去除化膿的部分。」
黃鉦星昨天複診清洗傷口時,驚見手背如今留下一個5角錢硬幣大小的凹洞,深可見骨。
「醫院的醫生之前說,可能是傷到了關節、筋或骨。若傷及骨頭的話,拇指可能保不住。我下個星期一還要去洗傷口,到時才會知道是否保得住。」
擔心無人值班, 被咬後拒送院 !
擔心無人值班,保安員被咬後拒送院,下班才去看醫生。
黃鉦星說,他當晚被咬回過神後,先用消毒劑清理傷口周圍,並自行打電話叫救護車。
「救護人員幫我處理傷口後,原本說要送我去醫院,可是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在值班,為此決定在下班後才去綜合診所看醫生。」
黃鉦星昨晚與記者見面接受採訪時,右手掌和拇指還包紮著厚厚的紗布,其他手指看起來有些腫。
雖然事發至今已有超過兩周,黃鉦星說,拇指還是會痛,周圍的手指也感覺麻麻的,每天要吃兩顆止痛藥。
影響關節骨頭, 後果嚴重 !
家庭醫生表示,本地野鼠應該不會導致「鼠咬熱」,但傷口若發炎,影響關節骨頭也很嚴重。
陸錦榮醫生受訪時說,如果被老鼠咬傷,最好立刻就醫,打破傷風針預防,並且服用消炎藥。
他指出,患有糖尿病或免疫力差的人,可能比較容易發炎,如果發炎情況從皮膚表層擴散到骨頭或關節,也是相當嚴重的。
「老鼠所致的細菌感染在本地倒是相當罕見,像是鼠咬熱就較常發生在日本。」
何謂鼠咬熱?
根據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指出,「鼠咬熱」通常是由動物咬傷、抓傷或是傷口已經舔舐而感染,或由吃入受鼠類糞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由小螺旋菌或念珠狀鏈杆
菌等兩種細菌造成,不會人傳人。
資料顯示,老鼠也有免疫力,一般被健康老鼠咬不會患「老鼠熱」,只有飢餓老鼠較易感染和引發「鼠咬熱」的病菌。
入夜老鼠亂竄 店家捉五六隻
附近店家指這一帶入夜有老鼠出沒,曾有老鼠跑進店裡,也有者去年捕獲五六隻老鼠。
中藥店老闆娘官女士(60歲)說,通常晚上會在停車場看見老鼠亂竄,去年至今還有老鼠跑進店裡四次。
「我們去年就自己買了鼠籠,一發現有老鼠就拿出來用,結果捉到五、六隻。」
文具店的陳太太(52歲)則說,本身少在店前看見老鼠,但去年也曾捉到一兩隻,不過她認為老鼠夜間出沒是正常的。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01054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