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紙越來越多啦,新加坡胖娃比例躋身亞洲前三。。
各位朋友們,有沒有覺得我們平日裡見到的胖紙越來越多啦?

(2016年3月19日,哥倫比亞帕爾米拉,44歲的奧斯卡·瓦斯奎斯·莫拉萊斯的日常。體重約400公斤的他是哥倫比亞「第一胖」。)
這還真不是我們的錯覺,近日發布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一份研究成果稱,科學家在歷時40年對200個國家和地區1920萬受調查成年人的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高度(公尺)的平方)進行趨勢調研後發現,目前世界上胖子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瘦子。

這項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科學家牽頭的研究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作為胖子(BMI大於30 kg/m2為肥胖,大於35 kg/m2為嚴重肥胖)和瘦子(BMI小於18.5 kg/m2)的衡量標準。研究發現在過去的40年里,全球男性肥胖率從3.2%升至10.8%,升幅超過2倍,而女性肥胖率從6.4%升至14.9%,升幅也超過1倍,而體重不足的男性比例則從14%降至9%,女性比例從15%降至10%。也就是說,體重超重的人數已經超過了體重過輕的人數。如果脂肪可以任意分配,不知道那些體重超重的人類願不願意分一些給體重過輕的人呢?(瘦子們心裡想:喂喂喂,那也要我們肯接受啊!)

▲男性體重在全球的分布情況(2014)

▲女性體重在全球的分布情況(2014)
研究稱,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麼到2025年,全球男性肥胖率將達到18%,女性肥胖率將超過21%,而同期男性和女性的嚴重肥胖率將分別超過6%和9%。
中國由於絕對人數眾多,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分別占全球的16.3%和12.4%(這個肥胖榜咱還是不要排第一了啦!)。美國則以4170萬肥胖男性和4610萬肥胖女性位列第二。而嚴重肥胖的人口排名,中國從1975年男性和女性分列第60和第41位升至第二,僅次於美國(1975年中國經濟規模的世界排名為第九位,如今的排名是第二位,這個嚴重肥胖排名的上升速度可比經濟規模的上升速度快上了許多許多倍!)。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馬基德·艾扎特(Majid Ezzat)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過去40年,我們已經從一個體重不足人口比肥胖人口多出兩倍有餘的世界,轉變成了肥胖人口居多的世界。」
艾扎特希望這些成果能讓政府而不是個人擔負起應對肥胖的責任。他表示,「除非我們能讓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新鮮蔬果等健康食物,並提高不健康加工食品的價格,不然這一情況很難得到改觀。」
(我是肥胖的分割線)
各國各地區對肥胖的臨床定義不盡相同,新加坡衛生部和保健促進局在2010年調整了BMI的肥胖標準,體重指數介於18.5至22.9屬於健康水平、介於23至27.4屬於中等風險群、27.5以上則是高風險群,而之前採用的世界衛生組織測量標準是正常的體重指數介於18.5至24.9、超過25屬於超重、超過30則屬於肥胖。在新標準下,新加坡有近一半的成年人口成了超重與肥胖者,其中有35%的人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是癌症的中等風險群,另有14%的人則是高風險群。決定調整體重指數,主要因為當局所展開的研究顯示,跟相同年齡、性別和體重指數的白種人比較,新加坡人體內的脂肪要高出了4到5%,這意味著新加坡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是癌症的幾率也相對提高不少。


(難道這就是當年設計馬年郵票時要把馬兒畫的這麼肥的原因麼?!)
內科及內分泌專科顧問醫生許佳慧受訪時說,一個人的體重指數一旦到了23,就應該敲響警鐘,找醫生檢查血糖、血壓等。「特別是如果有家族歷史,就算你還年輕,也不可掉以輕心。及早讓醫生檢查,如果發現有患病傾向,就可以預防疾病。」
運動,是專家們認為用來預防疾病的最佳方法。保健促進局就建議體重指數在23及以上的人們嘗試將體重減輕5到15%,以改善健康狀況。最理想是每個星期不要減超過0.5到1公斤,並且要確保能夠維持體重。

健康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但新加坡的肥胖孩童眾多,在人口比例中,排在亞洲前三名。新加坡2015年統計白皮書中指出,肥胖是繼近視之後,在小學生中發病率第二高的健康問題。每一萬名小學五年級男生中,有1593名有肥胖問題,而在同年齡組的女生中,則有1217名有肥胖問題。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新加坡的肥胖人口只會越來越多,所以從2015年1月起,在新的兒童食品廣告準則下,所有針對12歲及以下的孩童的食品和飲品廣告都受到限制,廣告宣傳必須符合兒童食品廣告委員會定下的統一營養標準。適合兒童的食品和飲品不能含有過量的納、飽和脂肪、糖分和熱量之外,也須含有益成分如纖維。隨著新管制的生效,巧克力、糖果和汽水廣告將從兒童頻道和兒童刊物上消失。這是新加坡向國人肥胖問題宣戰的策略之一。

(胖乎乎的小朋友雖然看起來很可愛,但是肥胖給他們健康造成的傷害是長遠的)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肥胖的最大誘因之一,加上許多新加坡人靠吃來加強凝聚力、聯絡感情,在缺乏規律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很容易增加。
送君一句老話,「管住嘴,邁開腿」,這才是有效管理體重問題的最佳方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