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通過「打壓油價」,給俄羅斯教訓,油價的未來隱藏在博弈中

國際頭條| 2016-04-01| 檢舉

歐巴馬通過「打壓油價」,給俄羅斯教訓,油價的未來隱藏在博弈中

美國油價籌碼意在俄羅斯,現在相信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逐步下降,就連美國自己,也沒有表現出對於戰爭帶來高油價的熱切期盼。在最近的油價走勢上,美國似乎更多地是在用一些消息將蠢蠢欲動的油價平復下來。

過去幾十年,每當石油和汽油價格大幅下滑,美國經濟都會受到正面刺激。經濟學家郎咸平也認為,油價上漲,會導致各種成本升高,美國經濟受到衝擊,失業率大幅上升。而油價下跌,則會幫助美國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企業多僱人,就業自然就增加了。但看來,美國平衡油價的種種跡象,意在俄羅斯。

2004年,油價從每桶40多美元一口氣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27美元的最高價,可謂漲勢如虹。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藉助油價上漲的翅膀,踏上了實現經濟復興的道路,腰板硬起來的俄羅斯,在各種問題上尤其是北約東擴的問題上表現出強硬的一面。

到了2008年7月14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宣布解除在美國近海開採石油的行政禁令,並敦促國會採取類似措施廢除相關法律禁令,以應對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局面。受此影響,國際油價暴跌不止,到2008年11月底,已經跌到50美元以下。

「美國需要通過打壓油價,給俄羅斯一個教訓。」按照當時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2007年日產石油1008萬桶,已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石油收入決定著俄羅斯的國運。

不過,伊朗的強硬態度,顯然打亂了美國意欲用拉低油價來制約俄羅斯的意圖伊朗與美國日趨緊張的關係,是推漲油價的最大因素。而目前看來,美國似乎正在採取「迂迴戰術」來實現制約俄羅斯的目標。

「伊朗實際上是靠兩樣東西支撐,一樣是俄羅斯給他的軍事支持,另外就是中國通過購買伊朗石油的經濟支持。」美國在軍事層面無法阻止俄羅斯給伊朗的支撐,但是可以在經濟層面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從伊朗購買石油。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占其石油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影響不言而喻。

在中東產油國中,伊朗和沙特油價是最低的。儘管沙特政府表示,沙特的原油供應能足以應付全球需求。但是,由於沙特是用美元結算且配額有限,相較於伊朗,很可能會推高進口成本。「沙特能夠保證全球的石油供應,美國只要控制住伊朗,自然能夠控制住原油價格。油價的未來,也許就隱藏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961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