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稱美航母虛有其表:用其對抗中國無異豪賭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道澳大利亞《時代報》網站3月29日發表題為《美國航母在美中亞太競爭中是一次風險極大的賭博》的文章,作者為澳大利亞戰略國防研究中心戰略學教授休·懷特,編譯如下:
美國大規模擴建航母群,可能給中國帶來一大優勢。
美國海軍擁有了一艘全新的航母——「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母。這艘航母是美國計劃打造的10艘全新航母中的第一艘,這些航母將在本世紀60年代前建造完成。
今年是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75周年。當時,日本向世界展示了航母會有何下場,但正是美國的航母贏得了隨後的海上戰爭的勝利。他們摧毀了日本海軍,並為美國陸軍和空軍登陸日本本島開闢了道路。
這一歷史從此改變了美國海軍的思維。二戰後,美國建造了更多更大的航母,最巔峰的時候是建造10艘尼米茲級「超級航母」。在設計之初,尼米茲級航母是用來對付蘇聯的,後來在一大堆後冷戰危機中派上了用場。它們是到目前為止人們所建造的最大的航母。
新的福特級航母有意繼續扮演這一角色。但在珍珠港事件發生75年後,這樣的做法還有意義嗎?
華盛頓內部及周圍的大多數人無法想像,未來航母不再是美國兵力投放的主要工具和該國軍事實力的終極象徵。但近來一些美國防禦問題分析人士已質疑,如果美國在未來幾十年面臨一場大型海戰,尤其是針對中國的海戰,航母能否得以倖存。到目前為止,中國最有可能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競爭對手。
質疑航母未來的最顯而易見的理由是,它們容易受到攻擊。
為增強軍隊實力,中國已研發新的監控和導航技術。這些技術能更可靠地發現並擊沉在距離其海岸線數百公里以內航行的美國航母。
如果中國的新系統能夠起作用,一艘奉命對抗中國的美國航母將陷入危險,比如在南中國海。就這一點而言,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在派遣航母展開此類對峙行動前,都必須三思而行。甚至在部署航母前,一場摧毀中國軍隊的大規模攻擊行動就會使美中戰爭全面升級。
美國決定再次推進大規模航母建造計劃,是因為它認為美國的智慧將找到一種讓漂浮在水面上的航母應對新威脅的方法。但這還有待證明。
此外,還有一個較少被提及但更為重要的問題。即便航母能夠在中國的飛彈攻擊中倖存下來,並使艦載飛機進入打擊中國的範圍之內,它們還能夠做什麼?
一些航母在二戰的史詩性戰役中名聲大噪,比如「珊瑚海」號航母、「中途島」號航母和「菲律賓海」號航母。它們之所以占據主導地位,是因為比其他任何武器都更為優秀,艦載機能夠發現並擊中敵軍艦船。
但自那以來,很多其他更為廉價的作戰方式已能夠攻擊航母,航母更多地被當作可以向陸地目標發動空中打擊的平台。這就是我們在波斯灣看到的情況。但這一做法會在亞洲奏效嗎?
艦載機或許在對付較小且較為脆弱的國家方面非常有效,比如伊拉克,但在考慮與像中國一樣的大國作戰時,就是另一碼事了。領土規模的絕對優勢賦予了中國極大的恢復力,如果要迫使北京接受華盛頓的意願,即便是最密集的艦載機空中行動也無濟於事。航母無法對像中國這樣國土面積的國家造成嚴重損害。
如果「福特」號航母入列,它從外表上看將嘆為觀止,成為令人敬畏的美國軍力的象徵。但如果投入作戰,事實會證明這簡直是在浪費錢。
福特號使用EMALS彈射器彈射F-35C戰機想像圖,甲板上還能看到一架艦載無人機準備彈射起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916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