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造潛艇:中國一年造十艘還能出口 印度一艘造十年剛下水
中國現在有039型常規動力潛艇和039A/B型加裝AIP動力的常規潛艇20多艘,同時還有對應的縮小型號S.20潛艇可以出口。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2014-2015年間,算核動力潛艇和其餘測試用專用潛艇在內,一共下水了11艘各類潛艇。這一速度已經可以媲美蘇聯在冷戰時期巔峰時代的造艇速度,當然無法跟二戰時期德國大規模量產U型系列潛艇比較,二者技術水平和複雜程度也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就是在這樣大規模造艇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保證對外出口訂單,不得不說中國的造船潛力和實力已達到相當水平。
根據統計,世界上現在能製造常規動力潛艇的國家有12個,其中有2個國家最為奇葩,都是中國的近鄰:第一個是日本,由於無法使用核動力,所以拚命發展無限接近於核動力潛艇的AIP動力常規潛艇,4700噸的」蒼龍「級潛艇就是最好的例證,法國的」梭子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才4100噸;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印度,印度是唯一的自行設計建造的常規動力潛艇還沒影的時候,開工建造了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殲敵者「號,一口氣從升級兩個台階,不得不說沒有印度人想不到的事,只有燒不到的錢。」殲敵者「的核心組件,反應堆,殼體,方案等等全都是俄羅斯人在主刀。當然印度也知道俄羅斯把它當做了提款機,不可能會實心實意幫印度,奔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所止損原則,印度從法國人手中購買」鮋魚「級潛艇及其配套的生產線。
「鮋魚」級潛艇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外銷潛艇,長度67米,水下排水量從1500噸到2000噸不等,為柴電動力潛艇。法國人承諾可以安裝AIP動力系統到上面去。全艦自動化程度比較高,只需要31人就可運行。採用了開放的商業構架作業系統,隨時可以升級相關任務模塊。
印度早在2005年就和法國人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其中第一艘專門為印度設計的「鮋魚級」潛艇在法國製造,剩下的5艘都是由印度海軍在國內自行建造。印度版的「鮋魚」級潛艇改進了艇員的居住艙和更符合印度自身作戰系統。同時印度還希望可以使用「鮋魚」潛艇同時發射兩種不同型號的魚雷,而且法國人還轉讓了SM-39「潛射飛魚」反艦飛彈給印度。理論上來說,作為一款賣得不錯的外銷潛艇,「鮋魚」獲得了智利、馬來西亞、巴西等多國青睞。此番轉移給印度的相應的技術生產線也不成問題。但是當法國專家去印度造船廠實際考察後卻立刻叫停了這筆技術轉讓。
原因是法國人在考察完印度船廠環境後,印度並不具備可以建造法國潛艇的技術能力,雖然法國和西班牙在設計「鮋魚」級潛艇時已經儘可能的使用了新型工藝和方法,大幅縮小了對技術的要求。但是印度無論是對潛艇用高拉伸鋼板加工焊接的技術和條件,以及布設船體上複雜的電纜管線的能力,還是在以後維護「鮋魚」級潛艇的能力都不具備。印度6艘潛艇的合同已經達到了41.6億美金(2005年),法國人其實就一個意思,你得加錢,要不然沒得談,以至於到2016年,印度的第一艘「自己造「的鮋魚級潛艇才開始下水海試。中間印度總共多花了41.3億美金用來添置改造設備等,等於合同金額翻倍!所以剩下6艘常規潛艇的印度乾脆定了81億美金總價,看來果然覺悟了。10年造了1艘,才剛下水還沒接受海試!
關於潛艇海試的工作我們可以參照印度「殲敵者」的測試進程,現在已經進行了2年多還沒有完成,別忘了還有潛射飛彈沒試驗呢。所以法國人對印度測試「鮋魚級」一點也不報信心。雖然印度一直在心裡把中國作為對比的對象,但是就實際數字上來看,印度就完全沒有跟中國對比的資本,中國一年造10艘,還能出口;印度10年造一艘,還沒利索。我們只能祝印度的新潛艇海試成功,別重蹈當年基洛級把自己擊沉在港口的覆轍。
全文結束,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理性點評和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8829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