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人想要逃離的敘利亞現在什麼樣?

媒體對逃向歐洲的敘利亞難民給予了極大地關注,但留守在國內的敘利亞人呢?

在大馬士革長大的BBC記者Lina Sinjab回到她的家鄉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網絡

當我看到敘利亞人潮水般逃向安全的歐洲,我反而更迫切的想回到我失去的家園。

過去的兩年我住在倫敦,現在我決定搬去離家鄉更近的貝魯特(黎巴嫩港口)。

我已經一年多沒回過大馬士革,政變與戰火讓我熟悉的家鄉面目全非。

敘利亞有成千上萬的居民選擇了逃離,古老而繁榮的大馬士革也難逃宿命——幾乎一半居民棄城而逃。

大部分我認識的人都不在這座城市了——一些逃亡歐洲,一些死去,一些在監獄。

難以繼續工作的中產階級從海上乘船逃向歐洲。

一些年輕人藏在室內試圖躲避被征入伍的命運,女人們則艱難維生。留下的人們苦苦掙扎在生存的邊緣,沒有逃亡僅僅是不想淪為難民。他們選擇留在敘利亞繼續堅持。

這是個尷尬的處境。

動盪後,敘利亞鎊對美元大幅下跌,境內物價飛漲。戰前每月收入500敘利亞鎊(約3500元人民幣)即可以過足夠體面的生活,而現在同樣的收入只值350元人民幣——幾乎難以生存。不過敘利亞並非全是戰爭景象,人們貪戀著最後的大馬士革風情——一像熙熙攘攘的古老集市和香料市場仍人聲鼎沸,位於Hamideh市場的著名冰淇淋店Baghdash依然賓客如雲。

在Umayyad清真寺旁,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一同曬著太陽,看燕子掠過尖塔。

仔細聽,你可以分辨出他們來自敘利亞各地,不出所料都是背井離鄉的流離失所之人。

與忙碌的集市不同,香料市場裡的小巷通常很安靜。

從前光是前來購買珍珠母和黃銅家具的遊客就足夠給小巷裡的古董店老闆們帶來豐厚的收入。

而今,古董店商們只能默默等待局勢平穩、生意再次熱鬧的那一天。

在大馬士革的富人區,新開了許多餐廳、咖啡廳、甚至酒吧——有些還可以唱卡拉OK。

人們對讚美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 - Assad)或其盟友真主黨領袖哈桑·納斯魯拉的歌曲反應熱烈。

不過也有些人在這時靜默坐著繼續喝酒,明顯展露出不滿的跡象。

我悄聲詢問其中一位靜默者,「放這類歌頌當局的讚歌已經是常態了嗎?」

她嘬了一小口紅酒告訴我,這是人們為求政府庇護不得不表忠心的行徑。

此時DJ又放了一首意味不同尋常的70年代的歌曲——《我會倖存》——這一次所有人都隨歌起舞。

而我想到,這些人都是戰爭的倖存者,或者至少是設法避免了損害的人——卑躬屈膝、不談國事、或者為當局賣命——倖存者明白反對阿薩德總統的後果。

最近在大馬士革市中心已經較少聽到戰爭的消息了,隨著一些檢查點被拆除,我的探索活動變得更加容易了。

但曾經反抗阿薩德總統的示威熱點Barzeh東部地區,在經歷了激烈的戰鬥後,如今感覺就像一座鬼城。

一些堅定的地方軍仍住在那裡,不過大部分建築都成了廢墟。

短暫的休戰讓少數居民有機會逃離,例如我認識的示威積極分子Nada就是在休戰時逃到土耳其去的。

Nada的母親沒能逃走,如今住在一間租來的小公寓里,靠織衣服維持生計。

還有另一個舊相識Laila,其家人每天去地方法院想方設法了解她什麼時候能被從拘留所釋放。

Laila因為幫助解救Ghouta東部的被困兒童而被指控犯有恐怖主義罪。

我設法去了被軍隊圍困的我的家鄉塔爾鎮,那裡僅僅距大馬士革市中心20分鐘的車程。

在塔爾鎮有許多人參與了反抗政府的行動,戰鬥和爆炸成了這裡的家常便飯。

不過現在這裡正處於暫時休戰狀態,儘管不必戰鬥,食物依然是稀缺資源。戰爭讓我看到塔爾鎮的居民是多麼堅韌。

現在這裡甚至沒有了戰爭的痕跡,人們修復了被破壞的建築、街道。

過去有將近10萬居民住在塔爾鎮,而現在這裡有100萬難民,大部分從周邊地區逃難過來,很多是從Ghouta東部來的。

塔爾鎮迎接了這些逃難的人們——整個小鎮沒有一間空著的房屋,每個家庭都有地方居住,即使有些難民只能住在用尼龍布代替了門窗的施工中的建築。

現在的塔爾鎮,沒有人挨餓,目之所及沒有武裝軍人。政府管控範圍之外的塔爾鎮由來自民族和解委員會的普通百姓負責維護街頭治安。

這並不意味著塔爾鎮已經免於極端主義的威脅。

一個婦人告訴我,「每天早上我們都聽說IS的人殺了Nusra的人,或者被Nusra的人殺了。」

我問她為什麼人們不離開,她回答,「去哪裡呢?人總有一死,我想死在自己的家鄉好於客死異鄉吧。」

在大馬士革的兩個世界裡——安全繁榮的市中心與危險的郊區——我看到仍有許多敘利亞人選擇堅守故土:藝術家、演員、醫生、義工或者不願離開的政府雇員,他們感到自己有責任為祖國繼續堅持、重建家園。在這裡,生存的秘訣是保持絕對的低調,以及莫談國事。

由於國際間外交斡旋,敘利亞最近的一次休戰讓它的人民擁有了難得的短暫平靜。

成千上萬的人們重新走上街頭,揮舞綠色的革命旗幟,反抗政府和想要施行伊斯蘭教法的極端穆斯林。人們讚頌自由,就像五年前一樣。這是人們對自由明確的渴望。

俄羅斯已經開始撤軍,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將很快結束。有很多關於俄國撤軍後敘利亞時局的猜測,人們渴望能找到一絲一毫值得留在敘利亞的原因。

如果不是因為恐懼,我會永遠留在祖國,再也不離開。

(譯者:王珈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855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