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曾號稱要出兵「對付」中國的甘比亞再次登上了中國媒體的頭條。3月17日,中岡簽署恢復外交關係聯合公報,甘比亞也由此成為中國第173個建交國。聯合公報中的「恢復」二字,折射出這個西非彈丸小國在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中曾扮演的角色。
甘比亞總統葉海亞·賈梅
作為非洲大陸最小國家,甘比亞在世界範圍內收穫的「知名度」遠遠超過它的體量和影響力,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葉海亞·賈梅總統那特立獨行的作風和荒誕不羈的言論。據傳賈梅總統曾在美國兩任總統布希和歐巴馬面前均表態過要代表甘比亞出兵「對付」中國。
這兩天,甘比亞再次登上了中國媒體的頭條。3月17日,中岡簽署恢復外交關係聯合公報,甘比亞也由此成為中國第173個建交國。聯合公報中的「恢復」二字,折射出這個西非彈丸小國在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中曾扮演的角色。
甘比亞和它的兩岸「遊走」戰略
甘比亞作為地理意義出現,是殖民時代的日不落和法蘭西兩大殖民帝國在西非爭奪和妥協的產物。
甘比亞國土面積僅有1萬平方公里多,人口更是不及北京一個區縣。從地圖上看,它國土狹窄,沿甘比亞河從大西洋向非洲內地延伸,被塞內加爾緊緊包裹。
這個本應在西非偏安一隅的小國卻不甘寂寞,觸及中國內政外交最為敏感的台灣地區問題長達半個世紀。
早在1968年,由於台灣當局的利誘和拉攏,獨立僅三年時間的甘比亞就與台灣建立了「外交」關係。
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兄弟」與中國大陸建交大潮的觸動,甘比亞在1974年拋棄台灣、轉投大陸,當年底中岡正式建交。
但在1995年,也就是由李登輝訪美導致的後兩蔣時代兩岸關係最為低谷的時段,甘比亞再次靠攏台灣,與台灣「復交」,直至2013年單方面宣布與台灣「斷交」。
此後,在經歷了兩年多對華關係的「空窗期」之後,甘比亞在2016年的春天最終還是迎來了與中國關係的正常化。
通過前述的甘比亞與兩岸關係的脈絡不難看出,甘比亞幾乎是為數不多與中國大陸和台灣分別發生過「建交」、「斷交」又「復交」的國家。
甘比亞在不同時段對華政策「跑偏」,捨棄中國大陸投奔台灣,一方面是受到急切渴望擴大國際空間的台灣當局的大力拉攏,另一方面,作為聯合國最不已開發國家名單末尾的小國,甘比亞對於「金元外交」沒有絲毫免疫力。
賈梅總統被稱為西非狂人,西方媒體看待他近似瘋子,他也絲毫未將甘比亞帶向一個非理性行為體。儘管算不上大陸和台灣重點爭取的對象,卻是最典型的為給自己謀利將兩岸矛盾利用到極致的國家。
對於中岡復交,台灣方面也進行了公開說明。台「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長陳俊賢在記者會上稱,近年來甘比亞經濟蕭條,賈梅總統為了提振經濟拜託蕭條,非常需要外來援助,這是中岡復交的「背景因素」。
陳俊賢的這種解讀不無道理,賈梅在決策制定過程中當然會考慮甘比亞的現實狀況。但更重要的是,當他環顧西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絕大多數國家對華經貿合作都開展的紅紅火火,中國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非洲發展提供了幫助。
去年底在南非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將中非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中方也在會上推出新的對非合作舉措。
賈梅不可能沒有注意到上述情況,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吸引了世界矚目,賈梅此時搭上中非合作的快車,為時未晚。
中岡復交為何發生在此時?
3月17日,外交部長王毅與甘比亞外長蓋伊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當然,中岡復交的意義,其實更在這個非洲小國之外。
中國與甘比亞恢復外交關係的消息傳來之際,台灣領導人馬英九正在中美洲「友邦」高調開展他的「畢業外交」。他開始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此表示,這個消息影響了他的心情。
但馬英九一直很清楚其前任陳水扁任內推行的「烽火外交」的嚴重後果——不只是台灣國際空間的實質性衰減和與大陸關係的大幅倒退,連美國也無法忍受,導致美台關係退步。因此他任內積極推行與大陸的「外交休兵」和「活路外交」政策。
可以說,馬英九任內的整體對外方針基本是務實理性的。他清楚大陸的紅線,也知道如何在紅線內為自己爭取最大程度的好處。
大陸方面對馬英九也是投桃報李,在不損害「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對於台灣的實際需求給予了尊重。
兩岸在台灣涉外問題上的默契推動了兩岸關係的穩步發展。
因此,有台灣島內媒體猜測,大陸在台岡2013年「斷交」後並未急於與甘比亞復交,更多是考慮馬英九的感受,使馬英九在剩餘任期內保全「外交尊嚴」,不致於難堪。
然而,當前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完全不同的階段。
隨著蔡英文和民進黨勝選,尤其是台灣政權交接日期5·20的臨近,兩岸關係發展進入關鍵和敏感時段。
鑒於民進黨迄今仍拒不承認或模糊處理「九二共識」,蔡英文執政後的台灣對外政策走向成為焦點。
雖然有台灣媒體認為,蔡英文是睿智之人,不會莽撞推行「烽火外交」,但只要其「台獨」本色不改,她尋求為台灣擴充「國際空間」的本能就不會變。
蔡英文已經通過民進黨發言人就中岡復交表態稱,在「外交」工作上不分藍綠,當前台灣「外交」情勢不輕鬆,需要全體台灣人團結面對,一同維護「國際空間」。
鑒於此,大陸的警惕自然也就不能放鬆。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陸在馬英九外訪之際宣布中岡復交,用意自然在蔡英文和民進黨,而不在馬英九。畢竟根據現有的台灣媒體報道可以發現,大陸在宣布與甘比亞復交前,已經通過兩岸熱線將這一決定正式告知台灣陸委會,這也是對馬英九的一種尊重。
事實上,台灣島內政治人士早已向蔡英文發出過警示。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去年底就向台媒爆料稱,台灣現有的22個「邦交國」中,已經有18個在大陸外交部門口「排隊」等待,一旦蔡英文勝選後無法穩定兩岸關係,就等著大陸外交部開門,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中國與甘比亞復交也許不是中國外交的大事件,但兩國短短三百字的復交公報所帶來的影響早已超出兩國雙邊關係本身。至此,非洲54個國家中只有布吉納法索、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史瓦濟蘭三個國家與中國沒有外交關係,這三國也都是台灣「友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826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