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值風云:《今日頭條》簽約原創公眾號;《老虎財經》簽約專欄作者、公眾號;新浪財經頭條號首批受邀公眾號;《新民周刊》特約撰稿人。
作者自介:烈騎士野貓,資深投資人。喜好舞文弄墨書畫歌賦,不求聞達於諸侯,惟願快意此人生;鞠躬盡瘁,願金融普惠大眾;橫眉冷對,不曲意逢迎豪門。以野貓稟性,擔騎士精神。
申明: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全球經濟大衰退:生存、死亡與突圍
文/烈騎士野貓
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經濟的寒冬將至:大部分行業在虧損邊緣掙扎,物價飛漲,工資增長停滯,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如果你還心存疑慮,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經濟衰退難以避免,滯脹是最可能出現的局面,如果你不早日做好準備,那你的生活將面臨萬丈深淵。
一、為什麼說經濟衰退難以避免
很多事情看似複雜,其實本質的道理很簡單,只是被一些人有意無意地混淆了。經濟衰退難以避免,根本上的原因,其實就是人口紅利和城鎮化紅利衰竭。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過度城鎮化,經濟已經沒有全面增長的動力了,因為既沒有那麼多人來幹活,也沒有那麼多人來享受,也沒有那麼多還沒有開發的地方。既然如此,廉價勞動力優勢蕩然無存,龐大市場不斷衰減,連固定資產投資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了。
這個問題,全球都要面對,歐洲日本不斷寬鬆,也是因為幹活的越來越少,只是龍之國的貧富懸殊還較大,人均收入較低,在這個階段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從而進入一種長期經濟增長停滯的狀態。
為什麼說滯脹是最可能的狀態呢?因為龍之國的房地產不能崩盤,所以只能不斷超發貨幣,而超發的貨幣量是如此的恐怖,以至於就算開足馬力印錢,也不足以拉動如此巨大的基數的有效增長了。
何況還有大量的壞帳和潛在的社會問題,於是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政府拚命印錢,經濟不斷衰退,物價不斷上漲。
二、經濟滯脹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上一次經濟陷入衰退和混亂時期是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由於過度投資和全球金融危機,龍之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減速和債務問題。
當時的三角債問題已經嚴重到大量企業資金鍊瀕臨崩潰,企業的主業是要債而不是生產經營。時任最高層以壯士斷腕之勇氣,實施大規模裁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批評,通過不良資產處置減少了銀行的壞帳,終於使得經濟重新轉動了起來。
但是這一過程是非常痛苦的。當時改革開放的時間尚短,國有經濟的比例更重,下崗對很多員工來說不啻晴天霹靂,鐵飯碗沒有了,天塌了,生活陷入了困境。彼時一個頗具特色的詞也隨之出現,「4050人員」,即40-50歲既沒有到退休年齡又缺乏工作技能下崗待業的一個人群。
很多下崗職工的家庭陷入了極度的生活困難,只是隨著後來經濟的再度啟動,這些人員一部分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一部分堅持到了退休年齡,漸漸地成為了被遺忘的過去,成為了模糊的記憶符號。
20年過去了,當時的窘況很多人已經遺忘,但是這一次去產能,不但已經在重複20年前那令眾多家庭陷入困苦的局面,更糟糕的是,即使這次經濟能平穩著陸,但是再也不可能恢復昔日的高增長速度了。這也就意味著,一些工作崗位是永遠失去了,而另外一些人也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人們的生活會陷入一種幾十年都未有的困苦狀態。
寫到這裡,筆者的心情其實很沉重,也許有人會說筆者危言聳聽,甚至是故意散播悲觀論調。事實上筆者情願自己說的一切都不會發生,那麼筆者一人錯了,換得眾人仍能安居樂業也值得。然而經濟規律不相信眼淚,那些最根本的因素在發生不可逆的變化,那些盲目樂觀甚至是不負責任的言論,只會讓人們輕視即將面臨的境況。
筆者說這麼多,只是希望讀者能夠對未來可能的局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相應的衝擊,繼續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
三、我們該做什麼
如果不做準備,你將面臨萬丈深淵!如果不做準備,你將面臨萬丈深淵!如果不做準備,你將面臨萬丈深淵!
重要的事說三遍,下面開始介紹筆者推薦的過冬準備法則,即使今天一些人還沒有開始面臨困境,但是現在就開始著手相關準備,有百利而無一害。
過冬準備有三個步驟,筆者建議所有人都開始進行第一步驟,對自身工作和消費狀況已經感到壓力的要啟動第二步驟,而第三步驟也是越早準備越好。
第一步驟:現金流、資產梳理和壓力測試
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建議每一個人立刻開始著手準備。現金流的梳理主要是對家庭現金收支進行一個謹慎的評估,比如正常情況下的工資收入和各類外部收入,起碼做個五年的評估。現金支出不用太詳細,但是要有比較籠統的金額,另外一些剛性支出如交易、房租房貸、醫療、交通餐飲等需要標明。
資產梳理也很簡單,房產、股票、股權、理財產品等,對其價值進行評估,並根據流動性進行排序並給予一定的折扣。舉個例子,比如你有3個月到期的100萬理財產品,300萬股票,一套價值500萬的房子,並用100萬投資了一個公司的股權,那麼理財產品可以評估為100萬;股票打個95折,價值285萬;房產給予9折,即450萬;股權打個5折,價值50萬。這就是你的資產短期變現後的大致凈值,即如果一周內需要錢,你現有的資產可以換多少現金。
這麼做的目的,是進行壓力測試,壓力測試主要是要測試三大類場景,分別是失業、投資/創業失敗和疾病或災害事故。即當以上三種場景發生的時候,整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如何,當家庭成員失業或者投資失敗的時候,現有資產和存款能維持多長時間的生活。當家庭成員或至親有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發生的時候,對家庭經濟壓力有多大,會有怎樣的衝擊。
做好相應的評估,了解家庭現金流的健康程度是重要的基礎準備工作。
第二步驟:控支出、降槓桿,優化資產流動性。
這個步驟,是在對家庭現金流的情況比較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現金流和資產結構優化。
1、控支出,即適當減少衝動型消費,控制剛性支出,在儘量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支出負擔;
2、降槓桿,特別是高息槓桿,這一點尤為重要。如今滿大街消費金融、首付貸、工資貸,金融機構爭先恐後貸款給老百姓,原因很簡單,工業企業已經承擔不起高額利息了,金融機構為了盈利,把消費者定位為巨額利息收入來源。然而這是在強行給個人部門加槓桿,配合經濟下滑和企業裁員,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在社會保障不完善的大環境下,一旦個人大規模加槓桿,將嚴重降低個人部門的抗風險能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李要買電腦但是錢不夠,這時消費貸幫助他買到了電腦,但是小李突然被單位辭退了,連繳納房租都成了問題,又哪來的錢償還電腦的分期貸款。
3、優化資產流動性,是指儘量讓資產結構里保有一部分高流動性的資產,便於對抗風險。
筆者曾經看到有人有多套房產價值數千萬,但是創業時碰到資金問題急賣房產卻來不及變現結果導致公司資金鍊斷裂的案例。保持一定比例的高流動性資產,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夠在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補充流動性,從而給個人爭取喘息的時間和調整的機會。
第三步驟:慎跳槽,謹創業,完善職業技能規劃,提升就業競爭力。
之前兩個步驟是為了提高家庭在經濟放緩過程中的抗危機能力,而核心問題,還是收入現金流,換言之,如果能保持穩定增長的現金流收入,抗風險的能力會大大增強。
在此就要注意一定要慎重跳槽,不要輕易創業,因為經濟放緩過程中,就業機會是不斷減少的,一個蘿蔔一個坑,你一旦跳槽了,原有的崗位會迅速被人占據,如果沒有比較明確的把握,多堅持一段時間,至少準備充分了再說。
另外,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和資源積累,更不建議盲目創業,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衝動地創業,很可能大量消耗過去積累的家庭財富,從而降低整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當然,前面說的都是防守,就是在原有基礎上降低不確定性,但是更重要的還是進攻,即根據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判斷,設定自己的職業規劃,通過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外部努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從而在經濟下滑時更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優質崗位。
(經濟危機中的一抹亮色: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小姐。)
以上三個步驟,是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時,個人的應對措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若不提早做好準備,很容易陷入過度消費,高倍槓桿從而在風險發生時現金流斷裂的困境。
注意,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裁員潮、失業潮、倒閉潮已經顯露端倪,二十年一遇的艱難時刻,你準備好了沒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735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