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則有關日本要將數百公斤可以用來製造核彈頭的鈽歸還美國的消息,5日引發外界強烈關注。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批鈽大部分都是「武器級「的,如果用來製造核武器可以造出40-50枚核彈頭,而日本一直都在用它們進行快中心臨界實驗。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道,為確保核安全,日本將在3月歸還美國等國提供用於研究的331公斤鈽。美國能源部日前匯總了對南卡羅來納州某國立核設施的環境評估結果,認為可以接收這批鈽。
實際上,早在2014年3月,美國在海牙核安全峰會正式開幕前夕就發布消息稱,美日兩國在日本向美國歸還高濃縮鈾與武器級鈽方面達成一致。在協議達成後兩年,這批可以製造40枚核彈的武器級鈽可能將返回主人手中。
共同社報道稱,這批鈽中,濃度高、可作軍事用途的「武器級」鈽占多數。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稱,預計將在3月底前由日本船隻運送到美國。3月,第4屆核安全峰會將在華盛頓召開,在此前後著手運送工作旨在將歸還鈽的行為當成此次核安全峰會的成果。
日媒稱,這些鈽是冷戰期間由英美法提供給日本的,此前一直用於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的快中子臨界實驗裝置(FCA,位於茨城縣東海村)。「FCA曾將這些鈽作為不與鈾混合的鈽燃料使用,但因輸出功率較少,數量幾乎沒有減少。這批鈽現仍由FCA保管,總量相當於40-50枚核彈頭。」報道稱,美國能源部負責人表示:「從安全角度出發,不便說明具體轉運日期。」
為什麼日本向美國歸還鈽引發大量關注呢?因為鈽是一種十分敏感的核材料,一般根據鈽-240的含量把鈽材料分為武器級和反應堆級。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用不同級別的鈽進行過一系列核爆炸試驗,試驗表明任何級別的鈽都可以製造核武器。因此,鈽材料一直是國際上特別關切的核擴散材料。

據專家介紹,所謂快中子臨界實驗裝置,實際上就是快中子核反應堆(簡稱「快堆」)。位於茨城縣東海村的實驗性質快堆名為「常陽」,它始建於1970年,於1977年4月達到臨界狀態。1985年,日本開始興建另一個快堆「文殊」。」快堆「在運行過程中,其核燃料的增殖區會產生一種比一般武器級鈽純度還好的材料——超級鈽,超級鈽更適合做先進核彈頭。常陽堆於1977年4月開始運行,在1994年改變堆型設計,消除了增殖區。但根據有關專家估計,在改變結構前十幾年的生產中,常陽堆增殖區可能已經累積了40公斤的超級鈽;而文殊堆在1995年發生鈉泄漏事故前可能已經生成了10公斤的超級鈽,如果重新恢復運行,每年可再生產70公斤超級鈽。
有專家認為,」快堆「利用鈽鈾混合氧化物作為燃料發電,在裂變過程中,其產生出的鈽甚至超過所消耗的鈽。換句話說,核燃料會越用越多,而且可以利用核廢料生產新的核燃料鈽239,顯然並沒有日本媒體所說的「數量幾乎沒有減少」那麼簡單。所以,外界真正關心的不是日本將歸還美國多少公斤鈽,而是日本通過這麼多年對快堆的研究已經囤積了多少高純度的武器級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707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