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TPP協議基本不是關於貿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周六稱,歐巴馬政府牽頭的TPP自由貿易協定基本上不是關於貿易,而是為美國企業設計,目標旨在幫助它們在其他國家繞開當地的監管規則。

圖片來源:Bloomberg/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周六稱,歐巴馬政府牽頭的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基本上不是關於貿易,而是為美國企業設計,目標旨在幫助它們在其他國家繞開當地的監管規則。

(圖片取自網絡)

斯蒂格利茨是在北京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6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做此表述的。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包括亞太區域的12個參與國,歐巴馬政府稱該協議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現有的協議相比具有「高標準」。

(網絡照片)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的12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紐西蘭(紐西蘭)、澳大利亞(澳洲)、馬來西亞、汶萊、日本、新加坡和越南。

他在一次有關拉美經濟和貿易的分組會上表示,TPP協議基本上不是關於貿易,而是關於如何繞開企業不希望碰到的監管規則。

「它們不希望有環保方面的規則,不希望有醫療保健方面的規則,也不希望有勞動安全方面的規則,這基本上是關於防止監管規則的影響,」斯蒂格利茨說,「TPP協議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凈增長推動力為百分之零,因此它不是關於貿易。」

美國官員曾在去年對媒體表示,TPP將是「迄今為止最綠色的」貿易協定,將強調勞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並暗示美國企業在其他國家開設工廠時將更注意這些問題。

由於該協議將中國排除在外,並且屬於歐巴馬政府「重返亞太」策略的一部分,它一度引發外界對美國聯合其他亞太國家制衡中國的猜測。

美國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TPP協議並非針對中國,但歐巴馬曾經至少兩次表示,「如果我們(美國)不去制定貿易規則,中國就會去制定。」

斯蒂格利茨沒有談到TPP協議是否制衡中國的問題,只是表示TPP協議不是一個好的協議,因此它無法得到通過。他還提到,隨著全球經濟變得越來越基於服務業,貿易占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會變得越來越低。他說,「人們需要去接受這一點」。

去年10月,美國為首的12國達成了TPP協議。自那以後,該協議進入等待各國國會批准的程序。

去年夏天,歐巴馬獲得了國會的貿易促進授權(TPA)。該授權即所謂的「快車道」授權,可以使美國政府與外國政府達成的任何貿易方案,在不經過美國國會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寫入美國法律。

不過,參與2016年大選的美國兩黨主要候選人正在TPP協議上大做文章,導致該協議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下面臨流產的風險。

介面新聞此前報道,TPP協議要想生效,批准協議的參與國GDP總和必須達到所有參與國GDP總和的85%。

由於美國GDP規模龐大,如果協議在美國國會得不到批准,TPP協議將無法通過。然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以及希拉蕊的黨內對手桑德斯均使用各種理由對該協議進行反對。

從理論上說,歐巴馬有時間在新總統上任前推動TPP協議獲批。

但12月份將是所謂的國會「跛腳鴨」時期,許多在11月份競選中失利的議員正等待離開,另外12月份將迎來聖誕節假日,國會所擁有的議事時間也會縮短。

如果拖到新總統在1月份上任,即便國會通過了TPP相關立法,新總統也將有權一票否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707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