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

當埃及人修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和世界上各個文明都在都在幹什麼?

在公元前3000年到秦的這段時間,中國的物質文化確實是要普遍落後於西方的埃及文化、閃米特文化、克里特邁錫尼文化以及後來的古典希臘的。但是秦之後的狀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第四紀的物種多樣性爆發,間接的影響了氣候的波動變化,也就是所謂冰期間冰期,顧名思義,就是廣泛結冰的時期和廣泛融化的時期。而人類文明的產生就是在最後一個冰期——玉木冰期。玉木冰期開始於11萬年前,結束於1.2萬年前

但是確實在這個時間,本來已經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早期人種(黑髮黑皮膚大眉弓矮個子,一般稱之為「矮黑人」)被迫由於冰期邊緣化,遷徙到較為溫暖的地區。到了1.2萬年前,間冰期波動性開始,整體來說南北極以及高原上的堅冰開始融化,隨後黃種人和白種人開始在世界各地分布。

公元前6000年左右,幾個文明的雛形產生了。

這次的氣候變化導致了較為濕潤的北非逐漸變成了現在熟知的撒哈拉沙漠。在那裡遊牧的早期人種開始逐漸定居在更為濕潤的非洲大河尼羅河旁,這條大河,由於間冰期不斷的泛濫,開始滋潤出一片肥沃的土壤,出現了農業文明,但是沙漠中就是沙漠,所以規模一直也並不大,內部鬥爭也不大。

而同樣相似背景的蘇美爾人,也是一個黑髮棕黑的「早期人種」民族,在流淌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流域定居了。其實也是基本同時期,印度河流域的矮黑人「達羅毗荼人」也進入了制陶蓋房子的農耕文明。

所以這幾個乾燥沙漠上的農耕文明是率先崛起的,可以看出來,這三個文明全都是北緯30°附近的信風帶,全部都是東北信風控制下的乾燥地區。有規律的河流滋潤,變化不大的自然環境,基本造成了這三個「矮黑人」人種的文明發展了起來,注意著個人種不同於現在黃白黑這三個的任何一個人種*3,如果說這三個文明是第一世代文明,這個人種也是俗稱的第一世代人種。

說到人種,這個時代的世界可以說成有如下幾個大族群

在歐洲到中亞廣泛分布的——印歐人,這些人使用印歐語系語言(現在的英語法語等的祖先)

在兩河流域以及阿拉伯半島分布的閃米特人,他們也是高鼻深目的白種人,但是使用的語言是——閃米特語言

在青藏高原以東分布的古羌人,使用古羌語,黑頭髮扁平連的黃皮膚人種。

圖 紅色是印歐人 藍色閃米特人 這兩個都是白種 橙色是黃種人 棕色是不屬於這兩個任何一類的第一世代人類

文明交流比較密集的區域 一說到亞非歐,我們總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概念,其實在亞歐諸民族裡,他們心目中的亞非歐更像中國的「九州」,是一片並不很大的區域(相當於歐洲東南、西亞和非洲東北地區),只不過後來「洲」的概念擴大化了。可以說每個圈子裡的文明算是交流頻繁的,可以發現,相比有著地中海的亞非歐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長江文明顯得相對孤立。

不可否認的是,10000年前,我們的東方還是這個樣子。

圖 間冰期的東亞地區(陰影為沖積泛濫的華北以及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

可以看出來,和北緯30度沙漠上的平原不同,高原封鎖的東方,華北平原曾經是第四紀逐漸形成的盆地,是一個斷層塌陷帶,這樣的塌陷導致古華北地區有著不同程度的海侵成為大海(至於海侵的程度,確實曾經有學說支持曾經到達太行山,但是現在其實是被否定了的),隨著河水的沖積,逐漸造陸,形成了低矮的沖積平原,並且泥沙不斷進入淺海大陸架造陸。

但是一個神奇的情況產生了,東方這兩條因為間冰期融化的大江河,由於越來越洶湧,上游帶下來的泥沙猖狂的衝擊下來,逐漸產生了世界上最大的造陸運動之一,到了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時候,華北平原逐漸固定,長江中下游也形成了多湖的平原。但是想一想都知道,這樣的平原雖然濕潤肥沃,但是在這種狀況下,大河造成的泛濫有多麼的可怕,這種平原雖好,卻很少有人願意住的。(可以參看長江口崇明島的變化,戰國時期上海東部還基本都在大海之下。

所以這個地方的人民還是生活在比較乾燥的西部高原,也就是甘肅山西一帶的,從事著遊牧的生活,事實證明,農耕確實是觸發早期文明的重要途徑。

所以東方成為「第一世代文明」最晚的一個,是有直接的地理原因的。

我們的祖先,曾經是生活在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使用的語言也是「原始羌語」。這個地方越發的寒冷乾燥,最後導致已經養活不了如此眾多的羌人,終於有一波羌人做出了他們影響千年的決定,遷移到危險但是濕潤肥沃的,正在形成的泛濫不斷的「華北平原」。

所以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已經進入國家性質的前王朝,制陶技術已經很完善。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已經有了楔形文字以及燦爛的城邦文明,並開始出現曆法。古印度也有了發達的城邦系統都要有了。我們才剛剛開始了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農耕文明。但是,這個時候的文明差距並不大,埃及這個時候還沒有金字塔,希臘人還是原始部落。從這一點來說其實東方算是領先很多的。

圖 公元前5000年時的世界概況 灰色線是北緯30°附近,也是最早的三個文明,其他大多是採集部落和遊牧部落。華北地區還沒有成型文明。

這個時代,一批批的古羌人已經開始挑戰東邊那片形成不久的泛濫的華北平原,這批人擴散到了較為安定的秦嶺以及山東丘陵甚至遼寧西部一帶,由於母性社會的影響,這些羌人逐漸形成了以母性生殖標記的「」、「」、「」、「」、「」、「」這麼幾個女旁「」代表的大部落。

羌人在「狗尾巴草」這種洪荒中常見的植物中,擇優培育出「粟」也就是小米這種東西,逐漸的從遊牧性質變成了定居的農業文明,這群人也就是後來西周包裝出來的「神農氏」。最後這群羌人逐漸圍繞在一批以為圖騰的部落下,憑著高效的生產方式,蛇圖騰部落開始兼并或者影響其他的羌人部落,形成了著名的「甘肅陝西仰韶文化」。但是這個所謂的兼并,也不過是鬆散的部落邦聯,誰強誰當老大的時代。

注意這個期間出現了個BUG,一批羌人進入了四川盆地,產生了和華北文化相對隔絕的古蜀文化,後來一度影響了中央政權的牢固。

時間逐漸到了公元前4000年,東方的母系氏族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男性的工作能力逐漸掩蓋了婦女的生殖能力,母性標記的「姓」已經不能標記族群,所以代表族群的更小的概念「氏」開始產生,氏的繼承人也逐漸成為了男性。

而同時代埃及已經出現了所謂的「前王朝」,但是本質上和東方的部落差別不大,唯獨不同的是埃及處在亞非歐的十字路口,物質交流變得更為便利,我們卻處在三個高原封閉的東方平原。所以石質建築開始在埃及產生,而我們仍然還是半地穴房屋。(但是實際上是,沙漠中的埃及,沒有什麼森林.....實際上東西方的建築特點主要還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並不是什麼文化落後的問題)

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盆 比較有名就不解釋了

山東大汶口文化的彩陶 和神農部落的仰韶文化同源,也就是較為弱勢的「東夷」集團

埃及前王朝 上埃及地區的陶器 其實從工藝上看,還是不如半坡的吧

埃及這個時候逐漸形成了上埃及部落和下埃及部落,神奇的是,下埃及部落的圖騰也是蛇,蛇這個動物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遠古人類的歷史中,很大一定程度是因為蛇喜愛潮濕的特性,成為了令人又喜又悲的洪荒的預兆,人對蛇慢慢的產生了崇拜和敬畏。

而與此同時,隨著長江的沖積運動,羌人多年前分道揚鑣的"表親",百越部落開始在長江下游丘陵(浙江一帶)崛起,形成了發達的「河姆渡文化」,這支羌人是較早走出來的,並且和長江一帶的古吳人有一定程度的混合。這個文化由於生活在潮濕的長江沿岸,所以高架的木質建築十分發達。

圖 河姆渡的杆欄建築

圖 河姆渡的豬紋黑陶器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東方文化雖然起步要晚於埃及文化以及蘇美爾文化,但是並沒有落後。

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在古埃及文化的影響下,克里特島的希臘人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他們離埃及非常近),海洋文明的新石器文化開始產生,這個文明不但比東方人的文明稍晚,也是在埃及人影響下的「次生文明」。

克里特陶器 在這個新石器時代,其實全世界所有的「文明」,發展狀況差異都不大。

但是之後的歷史進程,東方文化就開始落後了。

時間到了公元前3000年,洪荒走到了一個低谷,河流逐漸安定了下來,農耕發達的東方開始了內亂。因為版圖實在是相對於西方太大了,所以連綿的戰爭導致了生產發展並不很大,最後原來神農建立起來的北方部落聯盟開始四分五裂,本來泛濫的「河南地區」「江蘇地區」開始安定下來,這前文說的那些「姬」、「姒」、「媯」、「姚」、「姜」、「嬴」等這些部落在「姜姓」部落的帶領下,逐漸進入肥沃的河南。

而此時前文說到的,受到羌人和百越影響的羌人近親——三苗,逐漸進入了洪荒消退的江蘇一帶,順道進入了山東丘陵一帶,開始和「」、「」、「」、「」、「」、「」這些所謂「百姓」的東羌人部落產生了衝突。這些人自稱「九黎」,稱自己的部落「三苗」。他們迅速吞併了一直在山東半島的「東夷」,就在東方還持續在九黎和百姓的衝突中時(黎民百姓的源頭),埃及開始發大財了。

在前4000年以來,埃及逐漸進入階級社會,與家大業大的東方不同,農商結合的城邦開始發展起來。全境有十幾個城邦,同樣經常爭戰。在兼并戰爭中,尼羅河流域被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兩個城邦聯合,這就有了政權的雛形了。北部為下埃及王朝,國王頭戴紅色王冠,以蛇為保護神。南部為上埃及王朝,國王頭戴白色王冠,以鷹為保護神。

但是畢竟是小國寡民,同樣是到公元前3100 年左右,在東方還是鬆散的部落聯盟的時候,埃及在上埃及美尼斯法老戰勝下埃及,埃及統一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埃及才真正的進入了「統一國家」的階段,這個美尼斯法老遷都到尼羅河三角洲的孟菲斯,開始中央集權的統治,軍隊政府等開始建立。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只有中央集權的國家,才能產生早期的偉大文明,而鬆散的東方,仍然是部落聯盟酋長的模式。

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埃及進入「早王朝時期」,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國家產生。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沒有金字塔............

但是蘇美爾人此時在兩河流域已出現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和埃及很像,蘇美爾是一個城邦文明。公元前2900年時,蘇美爾地區同樣陷入了戰爭,但是卻沒有埃及好運,比較大的城市埃利都,基什因為水權、貿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進貢等事務進行了不斷的互相爭戰,所以內部不算太平,但是城邦內部確很鞏固。

但是蘇美爾早在前3000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成熟的「楔形文字」,這文字本來是表意,後來逐漸成為了表音表意結合的文字特性。這個文字很大地影響了周邊部族的文化,之後的腓尼基字母,也和這個淵源頗深。可惜的是中國在商代之前,至今沒有考古發現成體系的文字。而商已經是1500多年後的事情了。

雖然蘇美人人的政權沒發展起來,但繁榮的商業導致了器物的革命,青銅冶煉率先誕生在了蘇美爾。隨後逐步傳入了埃及。此時東方的甘肅馬家窯文化雖然出現了青銅器,但是僅僅是禮器的作用。

圖 蘇美爾大興城邦遺址 同時代的東方還在部落戰爭

可惜西方小國寡民逐步發展的時候,東方因為部族眾多,洪荒遍地,所以總是一直混亂的扯皮。

九黎和百姓的衝突已經到了白熱化,前文說的姜姓神農氏部落帶領著百姓這個聯盟,在如今山東河南江蘇交界處和九黎產生了武裝衝突(就是徐州那裡)。

但是可憐的是,代表著更高生產力的百姓們大敗,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首領被迫割地賠款。

百姓部落因為戰敗,內部也越來越鬆散,本來在邊緣阪泉一帶(張家口一帶,和紅山文化密切相關)的姬姓部落就更強大了,所以就從姜姓里獨立出來。姬姓部落的首領,就是叫做軒轅的,被我們稱為「黃帝」的人,而可悲的是,這個時代我們並沒有成體系的文字,所以這個時代除了只能估算出是公元前3000-2800時代這個大概的時間之外,只剩下傳說的記載。

圖 和姬姓黃帝文化密切相關的內蒙遼西一帶的紅山文化的玉龍 這個圖騰結合了蛇圖騰以及其他的意象,成為了後來華夏圖騰的前身。

但是以蚩尤為首領的三苗人,因為勝利越來越強大,北邊的黃帝和控制中原的炎帝只能先停止撕逼,結成聯盟,共同對付蚩尤。

那麼在我們還以部落聯盟為基礎撕逼的這個時候,埃及因為中央集權的產生,已經開始進入了「古王國時代」中央集權的努力國家迅速在地中海繁榮起來,他們和周邊的希臘半島、小亞細亞邊緣、以及克里特島的希臘部落(注意這時候希臘還沒有成熟的城邦文明),小亞細亞內部的西臺人,東邊巴勒斯坦的閃米特人經商貿易,奴隸社會開始發展,埃及進入第一繁榮期。

前2760年,埃及古王國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爾去世,醫生伊姆荷泰普為法老修建了第一個石磚大型陵墓——階梯金字塔,也就是歷史上第一個金字塔,而我們的東方,還在部落聯盟的長期戰爭中。

圖 世界第一個金字塔,左塞爾階梯金字塔。

而基本能自給自足,秉承著「有用就行」的東方炎黃、三苗、東夷這三個集團,基本上還是石器木器為主的文明,金屬只不過是上層社會稀有的禮器。

所以總結下,這個時期東方逐漸落後的原因,主要是

部落過多,領土龐大,沒有形成真正的中央集權政治

洪荒對黃河長江下游的華北平原影響太大,且沒有規律,所以造成了長期的遷徙。而對沙漠中的尼羅河和兩河流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性的潮汐農業。所以這也是沙漠河流文明可以穩定發展的原因。

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將整個東方隔離了起來,東方除了農業發展自給自足,對外的商業文明很不發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681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