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仗了越軍在忙啥?用軍艦走私大米 開銀行辦夜總會

Ctw| 2016-03-18| 檢舉

不打仗了越軍在忙啥?用軍艦走私大米 開銀行辦夜總會

1990年3月,鑒於蘇聯已停止提供每年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加之與鄰國關係緩和,越南政府一面將軍隊員額從120萬裁減至57萬,一面頒布法令,允許軍隊自主創辦、經營企業,以改善國防建設缺錢的窘境。在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勵下,越軍內部迅速興起經商熱潮。到1996年,越軍已建立起300多家大型企業,半數以上軍人改行從事生產活動,其中6.64萬名士兵作為全日制勞動力在企業里做工。

越軍企業囊括工業、農業、建築、採礦等多個經濟領域。以越南國防部下屬的長山建設總公司為例,就歷時14年承建了當時東南亞最大的和平水電站。曾在越戰期間開闢著名的「胡志明小道」的559軍,現已成為一個擁有21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團,其工兵部隊負責更新改造5號公路和國際港口,其他一些士兵則在河內為一家韓國企業組裝電視機。越軍還把自己擁有的大片農業用地改種橡膠、菸草、咖啡等經濟作物以出口創匯。

除上述生產活動外,越軍還從事房地產開發、貿易、旅遊、娛樂等商業活動。駐守河內等大城市的越軍部隊紛紛發揮地利之便,與外資合辦醫院飯店、辦公樓、商業區、高爾夫球場。1993年10月,河內越軍108醫院與美國雷米特公司簽訂協議,合建一座「專為外國人和達官顯貴」服務的現代化醫院。1994年末,越軍在河內新開了一家電影院,票價約800盾(當時約合人民幣0.5元)。駐胡志明市部隊則與香港公司合資興建了西宮明星酒店,同時與西方公司聯合經營了15家合資企業。過去生產炸彈、軍服和其他軍需品的兵工廠也開始轉型生產鞭炮、電扇、自行車零件和服裝。

如果說越南陸軍經商主要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那麼其海空軍走的更像是一條「技術密集型」道路。越軍海龍造船廠建成後,很快從數十人發展到擁有200多名技術人員,開始對外承接商船訂單。越海軍還與新加坡船廠合作,在胡志明市建立船舶修理廠,為過往的各國船隻提供維修服務。越空軍則與法方創辦工資公司,向外國石油公司提供直升機運輸服務。

為擴大再生產,越軍還於1994年11月建立了首家金融機構——軍事商業銀行(MB),擁有資本500萬美元(軍方控股90%)。該銀行的總裁是一名越軍上校,其除向國家交稅外,每年還要向軍隊上交利潤。經商讓越軍大發利市。從1990至1994年,越軍商業性收入從2700萬美元猛增至2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43.25%。到1996年,越軍已能自行解決三分之一的軍費開支。

由於熱衷賺錢發財,一時間,越軍的將軍們忙於管理企業,校官們忙於經營飯店,士兵們忙於建高爾夫球場(工錢以美元結算),部隊的日常管理和軍事訓練基本上被拋於腦後。一位退役越軍少將就痛心地說,經商給部隊的戰備工作造成了可怕的消極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擁有經商權的越軍單位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當時在河內和胡志明市,駐紮當地的軍官開著進口日本車,住著裝飾有大理石柱的豪華別墅,每天出入夜總會花天酒地。而那些無法從事經營活動的偏遠地區的軍人,依然要靠微博的軍餉艱難度日。據悉,當時一名普通越軍軍官的月薪是30萬盾(約合人民幣187.5元),而步兵每天的生活費僅4000盾(約合人民幣2.5元),連吃飯都成問題。由於收入分化、待遇懸殊,不少越軍「老少邊窮」部隊士氣低落,官兵「對訓練缺乏勁頭」。

越軍經商最火爆的階段,違法亂紀行為比比皆是。1994年底至1995年初越南大米歉收(註:越南稻米生產為2-3季稻,每年12月種植、來年4月收穫的是冬春稻),國內糧食供應驟然緊張,為此越南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大米出口。但一些部隊無視法令,竟然動用軍艦對外走私大米。與此同時,越軍還公然在胡志明市等開放地區開辦舞廳、夜總會,其中一家名為「夜玫瑰」的舞廳就因從事色情交易而被官方查封。

1995年5月3日法國《費加羅報》曾刊文評論,距離越戰結束才過去20年,年輕一代越南軍人就已經忘記了父輩們所經歷的可怕的反法抗美鬥爭,一味沉醉於「美國夢」和「金錢夢」之中。眼見著軍隊經商弊端叢生,越共十屆四中全會於2007年1月做出了禁止軍隊經商辦企業的決定,但直到今天,越軍仍控制著98家公司,2014年創收137億美元(占越GDP的7%),其中包括電信巨頭Viettel、西貢新港公司、龍羅工程建設公司、軍事商業聯合銀行、直升機運輸公司等一大批國內龍頭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658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