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計劃今夏訪華 中俄攻勢令美狼狽不堪

FB1| 2016-03-14| 檢舉

普京計劃今夏訪華,中國外長兩會期間突然訪俄,或為解決一對華威脅大事。美美國搞亂亞太,中俄攻勢令美狼狽不堪。

中美俄全球博弈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11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1日會見參加中俄外長會談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普京表示,他計劃於2016年夏天訪問中國。

普京請王毅向中國領導人帶去最良好的祝願。普京稱:「我計劃今年夏天訪問中國。希望能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深入友好的交談。我們之間真正建立了非常熱情友好的公務和私人關係。」

普京指出,他了解王毅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舉行的深入會談。他表示,莫斯科高度評價俄中關係,並指出,兩國正在國際舞台上,以及經濟人文領域繼續開展合作。

普京強調:「中俄的戰略性夥伴關係正在加速發展」。

另據「國際在線」網站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美國在韓國首先部署「薩德」系統遠遠超出朝鮮半島實際防禦需要,直接損害中俄的戰略安全利益,也將破壞地區戰略平衡,引發軍事競賽。我們理解韓方有合理的國防需要,但我們不理解、也不接受為什麼作出超出需要的部署。

拉夫羅夫外長表達了相同立場。

薩德反導系統

責編:賈雯帆

美媒:美國搞亂亞太 中俄攻勢令美狼狽不堪

摘要:美媒稱,美國搞亂亞太,挑戰中國遭強硬阻擊。五角大樓正考慮將重型裝備和主力部隊重新調回歐洲,以應對「越來越強勢的俄羅斯」,但苦於囊中羞澀。

美國航母駛入南海 中國海軍跟蹤監視

「亞太再平衡」已搞亂亞太 美或調頭增援歐洲

美國總統歐巴馬推行的「重返亞太」戰略已攪得亞太雞犬不寧,美國《軍事時報》6日披露,五角大樓正考慮將重型裝備和主力部隊重新調回歐洲,以應對「越來越強勢的俄羅斯」。

報道稱,五角大樓正在討論將一個或多個旅級戰鬥部隊調回歐洲,以應對「俄羅斯威脅」。如果這項調動得到批准,可能涉及上萬美軍的部署,這也將是數十年來駐歐美軍首次大規模增兵。

此前由於中東和亞太局勢「吃緊」,美國不斷從本土和駐歐部隊「抽血」,目前美陸軍在歐洲僅部署有兩個旅,而就在2012年,這一數字還是4個旅。

根據美國蘭德公司2月發布的評估報告,俄軍可以對部署在歐洲東部邊境的北約部隊形成壓倒性優勢,「北約部隊甚至在遭受攻擊時無法成功撤退」。為此蘭德公司建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需要部署至少7個旅,其中3個必須是重型裝甲部隊,才有可能在邊境抵禦住俄軍西部軍區的突襲。而現實情況是,北約在與俄接壤的邊境地區僅有兩個輕步兵旅,而增援的美軍重裝甲部隊從本土前往歐洲,需要花費數周時間。

美軍航母

美國囊中羞澀難調兵 部署地點也很糾結

美國《防務新聞》6日稱,為應對俄軍「鋼鐵洪流」,美軍已開始為駐歐部隊的裝甲車改裝大口徑機槍和30毫米速射炮,並配備反坦克飛彈。

但這樣的小打小鬧並不足以改變局面。前五角大樓官員戴維·奧赫曼內克透露,重型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必不可少,但這樣的大規模調動需要天價花費,囊中羞澀的五角大樓能否獲得這筆撥款還是問題。

此外,增援駐歐部隊部署到何處也讓美軍頭疼。報道稱,候選的地點包括美軍重裝甲部隊傳統集結地德國,這裡遠離俄羅斯,不易遭受攻擊,但難以快速增援前線;另一個候選地點是靠近俄羅斯的波蘭或波羅的海國家的東部,但很容易遭受俄羅斯戰術飛彈和特種部隊的突襲。

中國永暑礁機場試飛成功 南海布局初顯成效

外媒:中國在南海底氣越來越足 開始更新國際秩序

文章稱,變化還影響到其他多個方面,中國正在加快改變專注於內部改革的形象,而是已經意識到它的成功在國內外都具有重要影響,於是開始追求「更新」地區和國際秩序。

文章稱,長期以來,中共一直堅持在外交上保持低調的原則,遠離任何可能模仿前蘇聯的嘗試。中國想要以此為目的提升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中國不渴 求向外輸出任何社會政治模式。經濟一直是也將繼續是中國保持這種國際定位戰略的先鋒。另一方面,除了堅持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絕不扛旗、絕不當頭」的 基本國策外,北京在各個領域都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需要中國對自己的各個海外市場和利益加以充分的保護。從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至今,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加倍努力,試圖在五大洲都贏得地位和發揮影響力。在發展經濟和戰略的同時,中國的國防也逐漸強大。

中國應對局勢變化的優先範圍正是靠近它的周邊地區,這些地區兼具了各種重要性,從經濟走廊,到旨在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並挑戰美國一些計劃的「絲綢之路」,中國在採取積極的睦鄰外交政策。

文章稱,中國政府在南海興建人工島礁,官方媒體的說法是以自我防禦為目的的設施,加上拒絕接受菲律賓在海牙國際法院提出的國際仲裁要求、在永興 島部署飛彈設施,以及在涉及「根本利益」問題上不談判等原則,都促使外界感覺到了一個底氣越來越足的中國,這樣的中國主張在地區內獲得戰略上的重要性,結 束了一段因喪失領土上的統治權而國力衰退的歷史。

東協國家、日本、澳大利亞或紐西蘭對中國的立場或提出質疑,或持保留意見。越南甚至要求美國在該地區發揮更大影響力,以遏制北京。在不減少必要的謹慎和不破壞必要的等距離原則的前提下,在缺乏可信的集體安全機制的情況下,所有各方都敦促儘快制定平衡方案。

文章稱,中國提出了歷史和一些其他原因來證明它的這一立場,但是,缺乏耐心可能會害了它。如果不能將中國的這一立場與其新的全球經濟地位,以及 其國內問題分開來看待的話,也就無法理解美國以遏制崛起中的中國為明確目的,在該地區締結聯盟和制定地區政策的做法。

相關閱讀

美國干涉南海太猖狂 中國若決心打美全球將膽寒

摘要:美國干涉南海太猖狂,美日裔司令頻頻警告中國,航母戰鬥群3月1日突闖南海,展示美軍在西太平洋維持霸權的決心。兩個核大國的決心比拼到極致將令世界不寒而慄。

中國守軍南海演習

美闖南海只能單幹 核大國對抗將令世界不寒而慄

中國當然不缺能對哈里斯反唇相譏、甚至與他唇槍舌劍的將軍。我們在自己家門口的海域搞針鋒相對的軍事演習同樣不困難。哈里斯有可能陷入與中方互示強硬的循環。

也許哈里斯不僅要忠於美國的利益,他還要深入了解中國的利益邊界在哪裡,同時知悉美中兩國在南海地區的決心。他應當知道,主張以中國決心蔑視美國決心的中國人有的是,他的言論大概在刺激中美兩方很多人的鬥志。

哈里斯想拉印度加入美日的對華軍事示威,這大概是虛張聲勢。印度不是美國能夠調動的,日澳等美盟國進南海對華採取實質行動的膽子也有限,美如果真要在南海搞大動作,恐怕還要哈里斯立足於帶著他的部隊單幹。

哈里斯的部隊無疑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可惜的是南海離中國太近了。如果雙方都模擬大動作,情況將很不簡單。即美軍如果下決心,中國在南海上的目標就都不安全了。如果中國下決心,讓中國目標不安全的美軍就都不安全了。兩個核大國的決心比拼到極致將令世界不寒而慄。

總之在哈里斯的任內南海出大事,他能夠為美軍贏得驕傲並且受到萬眾歡呼凱旋的幾率很小。至少很多中國人是這樣認為的。

哈里斯不斷提醒中國人,我們需加強南海島礁的建設,部署更多武器系統。美軍不斷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存在,除了在南海配置足以應對美軍挑釁的軍力,我們能有別的什麼選擇嗎?

當然了,我們主張加強針對美國軍事壓力的戰備,不是認為它應主導我們的對美關係。中美關係豐富而博大,兩手對兩手,甚至多手對多手,只是應對哈里斯的這一手決不可成為致命的短板。

澳前外長反對澳軍巡航南海:敢惹中國後悔的是自己

澳大利亞海軍艦船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3日報道,澳前外交部長羅伯特·卡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澳軍艦參加南海「自由航行」行動十分冒險。

卡爾在採訪中反問道:「難道我們想戴上治安官的袖章,成為美國唯一一個朋友、夥伴或者盟友去搞這樣的巡航活動?」他繼續說:「想像一下吧,我們單獨或者跟著美國去闖一個中國可能已經控制了40年的島礁鄰近海域,下一步怎麼辦?」「如果中國將這視為繼續推進軍事化的契機,最後後悔的是誰?我們接下來怎麼做?」卡爾接連發問道。

ABC稱,澳國防專家麥格雷戈也同意卡爾的觀點。他表示,「我不認為澳大利亞應該進行這樣的單邊行動,我們不是南海相關國家」。

B-52轟炸機闖南海島礁

少將:中國必須讓美在南海遇挫折 不然不會停

近一段時間來,美國軍方在中國南海頻頻上演「闖入」戲碼,並一反常態地高調炒作。全國政協委員、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炒熱南海問題,配合其亞太再平衡戰略,意圖利用周邊安全問題遲滯中國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東協已相互成為重要經貿夥伴。2014年,中國與東協貿易額超過4800億美元,比1991年開始對話進程時增長了70多倍。

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東協還是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尹卓說,在同東協的經貿往來方面,美國無法同中國競爭,只能通過軍事優勢阻隔中國與東協國家「10+1」「10+3」和「10+6」大市場的形成。

在過去不足一年時間內,美國動用了P8偵察機、「拉森」號宙斯盾驅逐艦、B52轟炸機、「威爾伯」號飛彈驅逐艦等軍事力量不斷闖入南海,所涉區域甚至包括中國西沙群島領海。

柯蒂斯·威爾伯號飛彈驅逐艦闖西沙中建島12海里

美國太平洋總部司令哈里斯甚至揚言:「美國將增大在南海執行更多類似『自由航行』任務的頻次、規模和範圍。」

「美國今後在南海的行動除非遭遇重大挫折,不然不會停止。」尹卓說,除了繼續以軍艦巡弋宣示所謂「航行自由」,美國甚至可能派遣航母臨時駐泊菲律賓或進行輪換,不斷加強其在南海的軍事力量。

同時,尹卓認為,美軍在南海與中方的軍事對抗不會升級。其此時高調熱炒軍艦通過西沙海域,不過是借美國與東協國家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機,拉攏或迫使東協國家進入其作戰體系,一起在南海搞聯合巡航。

「也不排除美國想利用西沙問題影響中越關係改善。」尹卓說。

去年9月,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兩個互信機製備忘錄,已分別補充完善了「軍事危機通報」和「空中相遇」附件。

「中美軍方在南海的行動將會保持克制。」尹卓說,中方對闖入的美艦主要會派遣艦船進行監視、跟蹤、逼離,而對闖入領空的美機則可進行監視、跟蹤、驅離、警示性射擊等。

美軍航母打擊大隊駛往南海 將在敏感海域航行

「斯坦尼斯」號航母及其打擊大隊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3月3日報道,美國海軍派遣了一支規模雖小但實力強大的艦隊前往南中國海。據報道,前往南海的是以「斯坦尼斯」號航母為核心的打擊大隊,包括「斯坦尼斯」號航母、「安提坦」號、「莫比爾灣」號兩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鍾雲」、「斯托克頓」號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此外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指揮艦在前往菲律賓訪問途中將與這支艦隊編隊行動。

美媒稱,這個航母打擊大隊是對局勢緊張的南海地區最新的一次「力量展示」,美國聲稱中國正為「實現自己的領土要求」,正對這一地區進行「軍事化」。

據悉,美國軍官透露,「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1月15日從華盛頓州(布雷默頓基地)出發的,該艦與兩艘驅逐艦、兩艘巡洋艦和第七艦隊旗艦一起,於最近幾天內前往南中國海爭議海域。

據軍官說,以日本為基地的「安提坦」號巡洋艦與艦隊會合前,正在單獨執行「例行巡邏任務」,該艦從二月底開始接替「麥坎貝爾」號驅逐艦和「阿什蘭」號船塢登陸艦執行這一任務。

美媒稱,中美目前在南海地區的緊張氣氛正在升級,尤其是二月份中國在島嶼上部署地空飛彈的新聞出現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在2月24日對國會議員稱:「我認為中國明顯正在對南中國海實施『軍事化』」,哈里斯說:「除非你相信地球是平的,不然沒有別的可能。」

一位太平洋艦隊的發言人則試圖淡化美國在這一地區加強存在的事實。

美國海軍「安提坦」號巡洋艦與「斯坦尼斯」號航母

「我們的軍艦和飛機正在西太平洋上執行例行任務——包括南中國海——這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克雷·道斯中校在聲明中說,「僅在2015年,太平洋艦隊艦艇在南中國海航行時間共計有700天之多。」

但是專家認為,派遣「斯坦尼斯」號航母進入南中國海對中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將釋放明顯信號。

「明顯海軍和國防部正在展示其執行自身存在和區域航行自由諾言的決心,」美國海軍退役艦長,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分析家傑瑞·亨德里克斯說了,「通過派遣整個航母打擊大隊和一艘指揮艦,海軍正在展示自己維護美國利益 的決心和在全世界投送力量能力。」

去年10月,美國「拉森」號驅逐艦進入中國南海人工島周圍12海里,這是自中國擴建南沙諸島以來,美國首次挑戰中國的主權要求。

今年1月30日,美國「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又靠近了西沙群島。

俄軍射核飛彈給朝鮮送糧 普京舉動令西方震恐

摘要: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際,俄軍射核飛彈給朝鮮送糧,被西方指有意配合金正恩。普京到底想幹什麼?專家評估認為,這是對美國核攻擊的一種模擬。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潛艇啟航的時間以及執行任務的具體是哪艘潛艇。圖為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北極起航。" />

圖為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北極起航

俄軍將射16枚核飛彈 普京被指緊跟金正恩腳步

俄新網8日報道稱,俄羅斯正計劃在北極地區進行25年來最大規模的發射核飛彈試驗,俄核潛艇準備同時發射16枚遠程核飛彈。飛彈將由兩艘新型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發射,演習目的是檢驗俄羅斯潛艇的戰鬥力。這次試射也是向美國顯示自己的軍事實力,是對美國不久前試射「民兵」戰略核飛彈的回應。上月底,美國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一枚未加彈藥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以展示核能力,飛彈飛越6500公里後命中位於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附近的目標。

俄羅斯《消息報》稱,俄海軍兩艘「北風之神」級最新戰略核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和「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將被派往北極地區。主要任務是測試潛艇飛彈齊射,以檢驗潛艇能否在核遏制力量中勝任自己的使命——在發生核戰爭時對敵實施報復性核打擊。報道稱,這樣的發射從蘇聯時期起只進行過3次,最後一次是1991年。當時,「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核潛艇創造3分鐘內連射16枚「輕舟」飛彈的世界紀錄。去年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核潛艇曾一次齊射2枚飛彈,但沒有成功,一枚自毀,另一枚擊中目標。

「俄羅斯繼續向美國表明保護自己在北極國家利益的決心。」俄羅斯獨立記者網7日這樣解讀這次飛彈試射。文章稱,除了在北極地區不斷完善軍事設施和進行軍事訓練外,俄還計劃通過潛射飛彈試驗表明自己有力量保護在這片地區的利益。《俄羅斯報》稱,俄國防部消息人士表示,這樣的訓練將經常進行。目前俄軍有4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在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服役,並有計劃地在世界大洋執行作戰值班任務。

射核飛彈給朝鮮送糧普京到底想幹什麼?

西方:普京排練核戰爭 模擬核攻擊美國

西方看待俄羅斯的飛彈試射則是另一種眼光。「普京排練核戰爭」,德國《圖片報》7日稱,繼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後,現在俄羅斯總統也展示核武威脅。俄官方說法是測試核潛艇的實際備戰狀況,但專家認為此舉是對美國進行核打擊的測試。「一種罕見而昂貴的行動」,德國《焦點》周刊稱,俄羅斯計劃進行冒險動作:核潛艇齊射飛彈。俄北方艦隊為此已經準備就緒。專家評估認為,這是對美國核攻擊的一種模擬。

德國《世界報》則盤點稱,除了俄羅斯,美國、英國和法國也都有類似的戰略核潛艇。法國M51潛射彈道飛彈的射程大約9000公里。2010年,法國戰略核潛艇首次成功試射M51新型潛射戰略飛彈。中國也擁有可以發射遠程飛彈的核潛艇。加入這一俱樂部的還有印度,據報印度最近試射了射程3500公里的可搭載核彈頭的K-4中程潛射彈道飛彈。

俄羅斯向朝鮮贈送2500多噸小麥已經海路運往朝鮮

資料圖:媒體報道稱朝鮮糧食相對緊缺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2500餘噸俄羅斯小麥周二經海路運往朝鮮。

據塔斯社報道,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分裝在50公斤的袋中,已運抵黃海沿岸的南浦港,袋上寫著「俄羅斯聯邦贈送,出產年份:2015,非賣品」。

俄羅斯駐朝大使亞歷山大 馬采戈拉、使館工作人員以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朝鮮辦公室、朝鮮外務省、南浦市政府代表對朝鮮「Kang Gye」號船隻的物資卸載進行了監督。今年5月,俄羅斯計劃對朝發出一大批俄羅斯麵粉。

為展示這些物資用得其所,當地政府邀請外國賓客到南浦託兒所和孤兒院,那裡的孩子們每天都能吃到用俄羅斯小麥做的富含維生素的餅。

中俄蘇35大單生變:俄出爾反爾今年不交付戰機

摘要:俄媒稱,中俄蘇35大單生變,俄羅斯今年還不會向中國交付蘇35戰機。俄官員稱,合同已經簽署,但還未生效。

蘇35性能先進 多項技術為中國所需

俄羅斯出爾反爾:今年不會向中國交付蘇35戰機

俄羅斯衛星新聞莫斯科3月11日電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總裁謝爾蓋·切梅佐夫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中表示,俄羅斯今年還不會向中國交付蘇35戰機。此前俄羅斯媒體曾報道稱,中國訂購的首批蘇-35戰鬥機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中國空軍。

切梅佐夫就供貨將在哪年開始的問題表示:「不會在今年。」據他所說,合同已經簽署,但還未生效。他指出:「還需要通過審批的程序。簽字並不足夠,俄中雙方都需要批准。」他指出,審批程序應該在今年夏季或秋季進行。

供應24架蘇-35四代半多功能殲擊機的合同已於2015年簽署。蘇-35雖屬於四代半戰機,但其總體性能已接近第五代,因為除隱身技術與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以外,它已達到了第五代戰機的大多數標準。

在去年11月舉行的中國國防部新聞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吳謙上校表示,與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的蘇-35飛機合作項目,是中俄雙方均有意願積極開展的一個合作領域,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雙方將繼續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發展軍技領域的合作。

資料圖:俄羅斯蘇35戰機

原來這才是俄售華蘇35真實目的:中國人驚出冷汗

中國今年年底前將從俄羅斯獲得第一批蘇-35戰機和其他裝備。分析人士說,俄羅斯樂見中國投入更多精力與美國對抗。但俄羅斯同時也在增強與中國相接壤的遠東地區軍力。中國在今年第四季度能獲得第一批四架先進的蘇-35戰機。中國與俄羅斯去年秋季簽訂了總金額20億美元的合同,從俄羅斯總共採購24架蘇-35戰機。其餘20架戰機明年和後年陸續交付中國。俄羅斯有關方面負責人透露,蘇-35戰機的交貨不會耽擱,俄方正按計劃履行與中國的合同。

第一批蘇-35戰機的附屬配套裝備也將在今年年底前交付中國。負責為蘇-35戰機生產航電設備的俄羅斯聯合儀表集團表示,這家公司的下屬企業正為中國組裝專供蘇-35戰機所使用的機載和地面通訊系統。俄羅斯媒體說,裝備在中國軍用機場,專門負責蘇-35戰機指揮和聯絡的一種地面通訊系統也將隨第一批戰機交付中國。這種新一代的通訊系統可與中國空軍地面指揮系統兼容,並在電子戰中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報道稱,中國將如何使用,以及把蘇-35戰機部署在哪裡引人關注。俄羅斯媒體報道,蘇-35戰機不但會使地區的軍力對比更加不平衡,同時會給美國製造麻煩,讓美國更加頭疼。一家俄羅斯官方控制的主要電視台說,俄羅斯向中國提供蘇-35戰機把美國逼入了死胡同。

軍事分析人士說,俄羅斯通過向中國出售各種武器可以帶來經濟利益,並能掌握中國軍隊的武器和建設動向等情況,但除了這些因素外,俄羅斯還期望能達到政治目的,讓中國能把更多注意力投入到與美國的對抗中。

這才是中國買蘇35的目的

俄羅斯對華武器出口,是中國軍隊現代化進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方面。從蘇-27、蘇-30戰鬥機到現代級驅逐艦再到基洛級潛艇、S-300防 空飛彈,俄羅斯武器在中國陸海空三軍中都曾發揮重要的作用。不過在中國國產武器裝備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俄羅斯對華武器出口逐漸下降,也是一個顯而易見的 趨勢。和過去中國大量進口俄式武器相比,現在一個蘇-35的購買,都能夠在媒體上糾結幾個月,到底是真是假都沒有準信兒。

對於俄羅斯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容 忽視的武器出口市場;而對中國來說,武器交易也是維繫中俄戰略關係的一個重要砝碼。那麼在俄羅斯的武器庫中,還有哪些壓箱底的存貨能夠得到中國的青睞呢?

根據俄羅斯最新的統計,中國2012年位僅居俄武器出口國第三位,印度以73億美元位居首位,而超過中國的居第二位的國家,是中東的伊拉克。

俄羅斯裝備的蘇35戰鬥機

2012年伊拉克總理在訪問俄羅斯期間,與俄羅斯簽署價值42億美元的武器系統採購協議,包括30架米-28攻擊直升機和42套「鎧甲-S1」防空系統。 這是俄伊自薩達姆政權倒台後首次簽署此類協議,也是2012年俄羅斯簽訂的最大規模軍售合同。

相比之下,俄羅斯2012年向中國軍售出口只有21億美元, 只有伊拉克的50%,主要是進口航空發動機、直升機及兩國共同研發和生產武器等。21億美元主要包括價值 13億美元的兩個大型合同,提供140台AL-31F發動機和52架米格-17直升機。而另外8億美元的合同可能是為中國此前購買的武器裝備進行現代化改造,包括對S-300防空飛彈系統、蘇-27和蘇-30戰機及海軍裝備的升級。

俄羅斯目前裝備的蘇35戰鬥機

俄羅斯很難能再和中國建立以前的聯繫。從2007年起俄對華武器供應規模減少了數倍,將來俄對華武器出口永遠不會再恢復到此前的水平。

戰鬥機曾經是俄羅斯出口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中國國產戰機性能的提升,中國已經基本停止向俄羅斯購買戰鬥機。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所謂 「中國購買蘇-35」就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從裝備技術角度來說,蘇-35是俄羅斯現在能夠拿出來的最先進的四代半戰鬥機。儘管俄羅斯正在開發T-50第五 代隱身戰機,但這種新戰機只是原型機階段,而沒有完成開發工作。

而蘇-35和蘇-27有同樣血統設計,有相似性能特徵和零件;也可說是蘇-30的一種特製升級版。儘管蘇-35也是處於試飛階段,但一旦投入生產其進度肯定超過T-50。而和T-50、F-22這些五代機相比,蘇-35除了在隱身性、超音速巡 航上有所欠缺以外,但是在航電設備、機載武器等方面水平已經非常接近,甚至局部還有自身的優勢,例如蘇-35在載彈量上就比T-50、F-22隱形戰機更強。

針對「中國購買蘇-35」這一話題,國內軍迷基本上分為兩派。一派認為中國研製裝備的殲-11B、殲-16等多用途戰機,也是以蘇-27平台為基礎,蘇-35的性能優勢並不能得到體現。而且中國殲-20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如果我們進口蘇-35,不但不會給我軍作戰能力帶來質的提升,而且會干擾自身的裝備發展。而另一派則認為進口蘇-35並不意味著我軍戰機技術不行,但可以緩解我軍先進戰機的生產壓力,減少航空企業的負擔,能夠快速提高我軍空中力量的威懾能力。

俄制蘇27戰鬥機

以俄羅斯「阿穆爾」級常規潛艇出口中國為例。綜合外媒各方面信息顯示,首先,中俄目前只是簽訂了一個初步的意向性協議。

俄羅斯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負責 軍事技術合作的副局長巴拉諾夫就表示,中國現在有自己的潛艇,對購買潛艇不感興趣。

因此,談判的內容很可能是就潛艇某些組件設計的專門技術開展選擇性合 作。而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則報道,中俄將使用中國的AIP技術,使用「阿穆爾」級常規潛艇平台技術,然後和俄羅斯聯合研製中國的新一代常規動力艦艇, 和俄羅斯現有的「阿穆爾」級有很大的差別。俄羅斯不向中國出售聲納、電子作戰系統等,不過中國在內部電子設備和武器上,同樣對自己的國產裝備更有信心。

俄羅斯阿木爾級常規潛艇

從俄羅斯目前向世界出口的武器裝備來看,已經沒有什麼是中國研製不了或者沒有替代的裝備。可以說用裝備買賣來描述中俄軍貿已經並不適宜。早在 2004年,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訪華前曾撰文稱,中俄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已經從簡單的「購買—仿製」模式,經過「改進—提高」模式,上升為新的合 作研製適應未來國家和國際安全需要的新型裝備模式。

從戰略上來說,中俄在面對美國壓力下都有「互相幫助」的需要,但同時現在兩國也不會建立像過去的軍事同 盟。因此在中國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迅速發展的今天,中俄完全可以在裝備技術上開展重大合作。這樣不但可以優勢互補有利於中俄兩國的裝備技術水平提升,甚至 可以聯手在國際市場向占優勢的美式裝備發起挑戰。中俄作為亞歐大陸上兩個面積最大的國家,其聯手的戰略影響力足以撼動世界。儘管中俄軍事聯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武器研發上合作的空間十分廣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564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