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俄羅斯原來早已布局好,全球都得靠他了?
導讀: 外媒稱,俄羅斯趁原油市場一片混亂時,圖謀建立新的全球石油帝國,正值沙特與美國關係日益冷淡,俄羅斯憑藉強大的軍力打著穩定油價的旗號強行上位,成為各產油國的領袖,將美國踢出局。
俄羅斯正在巧妙地運用手腕,利用當前的石油危機牽頭成立一個新的卡特爾,但這樣一個舉動卻可能導致一場地緣政治災難。
財經網站Oilprice刊文指出,俄羅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2月16日的會議是第一個步驟。3月中旬的下一次會議將有更多產油國參與,如果俄羅斯能夠想辦法爭取達成某種共識——不論共識覆蓋的面有多狹窄,他們的領導地位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直至本次石油危機之前,沙烏地阿拉伯都一直是石油世界裡最響亮的聲音,但是油價大跌和美國頁岩油崛起的雙重打擊之下,沙特的地位已經被大大削弱。不少歐佩克中的小國都在呼籲減產提價,但是去年12月的最近一次歐佩克會議卻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現在,俄羅斯介入了歐佩克國家之間的溝通,一幅全新的畫面開始呈現出來。靠著強大的軍力,俄羅斯可以打著穩定油價的旗號強行上位,成為各產油國的領袖。
很長時間以來,沙特都一直是美國的盟友,但這一點現在也發生了變化。前美國駐利雅得大使弗里曼(Charles W. Freeman Jr)最近就指出:
「我們正在目睹美國和沙特關係的長期性惡化,這一過程在歐巴馬政府上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由於伊朗核問題協議最終達成,對伊制裁解除,美國與沙特的關係變得更加糟糕了,因為關於伊朗的變化顯然是沙特非常不願意看到的。考慮到他們同時面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和伊朗等各方面的威脅,沙特必須尋找新的盟友來幫助保護自己在海灣的利益。儘管俄羅斯和沙特在敘利亞的利益是對立的,前者支持巴沙爾政權,後者支持遜尼派武裝,但油價的下跌看上去卻似乎正在開啟兩國合作的窗口。
其實,兩國尋求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每日電訊報》就曾經報道過兩國一個流產的秘密協議。伊朗長期以來都是俄羅斯一個可靠的盟友,如果俄羅斯能夠居間聯絡,主持伊朗和沙特達成協議,他們就同樣能夠將一些關於歐佩克的秘密交易塞進去。
雖然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將產量凍結在1月水平的協議成為了坊間熱議的話題,但客觀說來,凍結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因為大多數主要產油國,生產的馬力都接近開到最大了。巴克萊商品研究部門主管諾里什(Kevin Norrish)就指出,他們原本也不認為俄羅斯、卡達和委內瑞拉今年會有多大幅度增產,真正可能有變數的只有沙特。
伊朗希望將產量恢復到制裁開始之前的水平,因此對凍結一事毫不理睬。不過,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ksander Novak)已經表態,說「伊朗情況特殊,這個國家正處於其生產的最低水平。因此我認為,他們的情況或許應該單獨對待,謀求一個特殊的解決方案」。
當所有主要海灣產油國都加入進來,原本就缺乏可靠領導者的伊拉克預計也只能從眾了——只要俄羅斯保證給他們更大的支持打擊極端組織就好。如果上述的這一幕真的發生,俄國就將成為全球主要產油國事實上的領導者,控制全球原油供應的近73%。
更加不必說,俄羅斯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擺脫石油美元體系,莫斯科與不少國家都達成了以當地貨幣交易石油的合同。當俄羅斯加歐佩克的新聯盟形成,顛覆石油美元的目標就會突然變得現實許多。
俄羅斯是很精明的,不能不說普京總統的這一手玩得很漂亮。莫斯科敏銳地感覺到了低油價無意中提供的這個機會,看到了利用好它,就可能重新描繪地緣政治的格局。
敘利亞局面找到一條出路當然是好事,但是俄羅斯牽頭的大產油國卡特爾的出現卻將嚴重影響當前的勢力平衡。明白了這一切,3月的會議就會顯得非常有趣了,全球石油相關人士都會密切關注,焦點將落在什麼減產和供應過剩之類口水話的背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