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印度首艘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已經通過所有測試。
印度作為亞洲屈指可數的大國之一,一向信奉爭當「有聲有色大國」的理想,為了實現亞洲稱雄的目的,印度更是長期保持對軍隊的高額投入,處處以北方鄰國中國為競爭目標,「中國有的印度要有,中國沒有的印度也要有」,在這種「情懷」的驅引下,印度先後發展了航母、核武器、洲際彈道飛彈以及核潛艇等「大國標配」武器。雖然外界對於印度自研武器裝備普遍存有疑慮,但是在印度人眼中,這都是令人自豪的「印度製造」。而在部分印度人眼中,印度的核潛艇和中國的核潛艇更是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噪音巨大而且容易被發現。

印度「TNN」網站2月28日發表文章,稱印度正在對其首艘核潛艇進行最後的測試,這將使印度成為第六個有能力從海底發射核彈頭的國家。當這艘潛艇部署之時,印度將具備「三位一體」的核力量,能夠從海陸空發射核武器。印度已經開始研製另外兩艘「殲敵者」級核潛艇,預計在2020年前總共裝備4艘。

印度方面對於這艘潛艇可謂是十分滿意,據印度官員透露:「潛艇通過了所有測試,而且在許多方面超乎我們的預期。現在,這艘潛艇在技術上可以隨時服役」。「殲敵者」號是印度第一艘「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彈道飛彈戰略核潛艇。過去6個月以來,它一直在印度東海岸維沙卡帕特南港進行各項測試,包括深海潛水和飛彈發射,俄羅斯救援船「埃普龍」號隨同陪護。


文章稱,印度的核潛艇計劃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早在1970年印度就開始醞釀,但直到1984年才被正式批准,等到1998年才真正開始研發工作。潛艇的主動力系統為壓水式反應堆,由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IGCAR)開發。該潛艇可以搭載12枚短程的K-15彈道飛彈或者4枚K-4彈道飛彈。

在展示完印度核潛艇後,印媒發問: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文章稱,印度核潛艇可能導致地區陷入海軍軍備競賽,可能促使中國協助盟友巴基斯坦開發類似技術。印度和中國都不同意首先使用核武器,兩國都認為核武器是預防戰爭爆發的一種威懾力量。

文章稱,相比於印度的陸基和空基核武平台,「殲敵者」號更難被發現,將賦予印度真正的「二次打擊」能力,讓印度能夠對試圖摧毀其核武庫的敵人進行報復打擊。但是,印度和中國的核潛艇噪音都很大而且很容易被發現,這使得它們的二次打擊能力令人懷疑。中國和印度在探索核潛艇之路都將非常漫長。無論如何,印度和中國的核潛艇,以及可能的巴基斯坦核潛艇,都可以在危急時刻保持不可預測性,或加劇事態的嚴重性
文章認為,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已經擁有了核潛艇,但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被認為有不折不扣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

印媒把中國和印度和核潛艇力量相提並論,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井底之蛙的淺見。印度「殲敵者」號與五常核大國其實相距甚遠,該核潛艇自主技術並不太多,核動力系統、水下彈道飛彈發射技術都是來自俄羅斯的幫助。「殲敵者」號彈道飛彈的射程比較近,它用的K-15潛射型武器系統,射程有700多公里,這不能保證它在近海發射完以後,還能夠逃脫對方的打擊。從核潛艇水準就能發現,印度只能算是地區軍事大國,距離世界軍事強國還很遠。
外媒曾報道,中國曾在2013年派遣了一艘093級核潛艇潛入印度洋海域進行了長達數個月的潛航,這已經充分說明了中國核潛艇核性能和印度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別上,經過幾十年的研製和發展,中國已經服役了兩代核潛艇,最新的第三代核潛艇也近在眼前,而印度還在滿是外國技術的「自主研發」道路上步履蹣跚,在核潛艇的問題上,印度以中國為目標追趕可以理解,但中國的目標從來就不是印度。
責任編輯:張海桐 UM019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400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