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向將印度洋看成自己的「後院」,想要成為該地區的領導者和主宰力量。就地緣政治而言,地理位置使印度洋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海軍理論家馬漢曾說:「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亞洲」。印度洋是通往各海洋的要衝。有學者指出,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戰都與印度洋有著密切的關係。目前,印度海軍與國內造船廠簽下了建造20多艘軍艦的大訂單,同時還要俄羅斯向採購3艘最先進的驅逐艦。
中國才是印度洋上的主宰
印度海軍大力發展核潛艇企圖趕超中國,印度在2009年對外展示了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攻擊核潛艇「殲敵者」號,不過隨後傳來信息表明,該艇尚未安裝反應堆,還未具備全面作戰能力。即使印度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解決其中的某些問題,也便是印度擁有了性能可靠的戰略飛彈潛艇,它們需要航行至東亞海域,才能對中國重要目標構成威脅。
雖然印度在鮋魚級潛艇合同問題上與法國人繼續合作,就算他們有6艘鮋魚級好了,作為一種非AIP潛艇,它們的性能也無法 和中國出售巴基斯坦的潛艇相提並論。而以印度維護潛艇的經驗來看,幾乎可以肯定,10年後現役的8艘「基洛」也將步德國209型的後塵,基本失去作戰能力。
到那時,中印兩國的海上潛艇實力天平就要傾斜。中國核潛艇將成為印度洋上的主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