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俄軍智能炸彈耗盡:改用反艦飛彈空襲敘利亞

Ctw| 2016-03-02| 檢舉

美媒稱俄軍智能炸彈耗盡:改用反艦飛彈空襲敘利亞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道 外媒稱,最近在敘利亞,人們發現,俄羅斯的蘇-34戰鬥轟炸機攜帶了Kh-35反艦飛彈。這種武器2003年開始服役。它同美國的「魚叉」反艦飛彈相似,但重量較輕,續航里程也較短。Kh-35還能從直升機、飛機或海岸炮台上發射。迄今,Kh-35還沒有在作戰中使用過。像「魚叉」一樣,Kh-35能用來打擊陸地目標,但就打擊陸地目標來說,它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武器,它的成本是衛星制導的智能炸彈的10倍多。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月23日報道,問題在於,俄羅斯沒有儲備很多智能炸彈。俄羅斯飛行員也沒有多少使用智能炸彈的經驗。在敘利亞,俄羅斯很快用光了它的智能炸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越來越多地使用雷射或GPS制導的智能炸彈。現在美國99%的空襲都使用這種武器。其他西方國家也採用智能炸彈。據了解,俄羅斯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有了這類武器,它們中很多是基於在越南繳獲的美國智能炸彈而製造的。

問題在於,俄羅斯從來沒有製造或使用過很多智能炸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認為,這些特殊的武器只會在很少場合中使用。敘利亞的需求太大。到2015年底,俄羅斯戰機在敘利亞進行了大約兩個月的目標轟炸任務後,俄羅斯庫存的智能炸彈已經所剩無幾,而新生產的炸彈不足以改變形勢。因此2016年,有越來越多的報道說,俄羅斯戰機降低高度,以投放一些無制導炸彈。這會讓俄羅斯戰機更容易遭到地面火力的襲擊,但迄今還沒有俄羅斯戰機被擊落。有些戰機可能已經受到損壞。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智能炸彈。因此,俄羅斯用Kh-35來打擊地面目標是合理的。

45噸重的蘇-34是33噸重的蘇-27的另一個變體。它同36噸重的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很相似。蘇-34能攜帶超過10噸重的武器,包括幾乎所有俄羅斯製造的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以及制導炸彈。(編譯/朱捷)

資料圖:俄軍地勤人員為蘇-34戰機掛裝制導炸彈。

【延伸閱讀】俄軍在敘部署蘇-35戰機 或向中國展示

2016年1月30日,俄軍四架最新服役的蘇-35S重型戰鬥機飛赴敘利亞參戰。這四架戰機都是在著名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製造。鑒於中國購買的蘇-35S戰機也出自同一製造廠,有西方軍事家認為,俄軍此次部署的目的或許是向中國客戶展示該機型性能。本圖由隨行的圖-154M飛機拍攝。

據俄《生意人報》報道,這些去年11月服役的蘇-35原本是要編入機編入東部軍區第3空防司令部第303近衛混成航空兵師第23殲擊航空兵團,並部署在濱海邊疆區戴姆基機場的。圖為蘇-35S戰機編隊飛行,翼尖均加掛了電子對抗吊艙。

不過最後這4架蘇-35戰機轉移到阿斯特拉罕的俄空天部隊第185作戰訓練和作戰應用中心,接著從阿斯特拉罕的機場起飛,由一架圖-154M帶領,通過伊朗和伊拉克領空,前往敘利亞郝梅明空軍基地。圖為蘇-35S機頭特寫。

正在飛赴敘利亞途中的蘇-35S編隊。

核心提示:Kh-35能用來打擊陸地目標,但就打擊陸地目標來說,它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武器,它的成本是衛星制導的智能炸彈的10倍多。

蘇-35S編隊飛行路線示意圖。

正在飛赴敘利亞的俄軍蘇-35S四機編隊。

飛赴敘利亞途中的蘇-35S戰機。

(2016-02-01 15:20:00)

【延伸閱讀】俄無人戰車載火炮飛彈 火力堪比坦克

俄軍在近兩年中已配備了多種無人戰車,例如圖中守衛潛艇基地的「平台」小型無人戰車,尺寸要遠小於「天王星9」,但也搭載了機槍和反坦克飛彈。

圖為俄軍「平台」M無人戰車(又稱戰鬥機器人)與步兵協同作戰演練。

俄軍官兵與「平台」無人戰車協同演習。

俄軍最新型「天王星9」多功能機器人戰車,圖中可見炮塔上搭載的30毫米機關炮以及反坦克飛彈發射筒。

俄軍最新「天王星9」無人戰車。

該戰車還使用了可升降式武器平台設計,使其可以躲在隱蔽物(樹叢、磚牆等)後方發動攻擊。

正在進行公開展示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

高速機動中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

「天王星9」無人戰車演示編隊作戰。

軍演中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

俄軍出動「烏蘭-14」無人裝甲工程車,準備破除戰場障礙物。

「烏蘭-14」在危險區用水炮滅火。

新型無人工程車的尺寸比「烏蘭-14」還要小一號。

小型無人掃雷車為「烏蘭-14」工程車在雷場開闢道路。

由於有裝甲防護,引爆地雷後,無人掃雷車仍舊完好。

在「烏蘭-14「滅火的同時,小型掃雷車繼續在雷場排雷。

(2016-01-21 08:32:00)

【延伸閱讀】俄軍用蛙跳戰術在敘編織空中絞殺網

據俄新社2015年12月16日報道,位於敘利亞北部阿勒頗省東部的克威里斯空軍基地的運作初步恢復,數架敘政府軍直升機在該機場成功起降。就在1個多月前的11月11日,得到俄空軍和真主黨武裝支援的敘政府軍,剛剛打破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對克威里斯基地長達31個月的封鎖(詳見《孤軍困守31個月!敘利亞「四行倉庫保衛戰」空前慘烈悲壯》圖集)。

此後,敘軍繼續向機場的北、東、西3個方向發動進攻,以肅清周邊殘敵,設立安全區,恢復空港的職能。11月24日,敘軍指揮部宣布已解放機場附近所有居民點,並將恐怖分子擊退至安全距離之外。圖為敘軍官兵在機場歡呼勝利。

這則新聞雖不長,卻透露出俄敘聯軍的最新動向和戰術特點。之前在《大馬士革危在旦夕!俄軍炮兵旅不惜代價死守戰略生命線》圖集裡,我們分析過俄軍為何喜歡選擇敘利亞空軍基地作為立足點,答案包括便於部隊機動、獲得補給、利於防守等。現在看來,無論克威里斯機場恢復運轉,還是俄軍戰機進駐敘中部的謝拉特空軍基地,都表明俄敘聯軍可能正在編織一張覆蓋敘全境的「空中絞殺網」。

更確切地講,俄軍在敘利亞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陸上蛙跳戰術」。其要義在於暫時擱置對大片敵占區的直接地面進攻,轉而依託或奪取若干擁有機場的重要戰略節點,通過戰機轉場和空運人員、裝備、物資,迅速增強節點周邊地區的空中打擊力量,為地面部隊展開下一步行動保駕護航。

以克威里斯基地為例,其在解圍前已被困近3年之久,實質上已淪為「棄子」。但從10月下旬開始,在俄軍強有力的空中支援和掩護下,敘軍僅用26天就打通200公里封鎖線,恢復了克威里斯基地與外界的聯繫,從而一舉盤活整個棋局,克威里斯基地也「煥發新生」。

我們發現,用「陸上蛙跳戰術」來分析敘利亞戰局,一些難點或可迎刃而解。比如在IS占領區的中段「腰眼」位置,坐落著敘東部重鎮代爾祖爾(當地曾建有敘秘密核設施,但在2007年9月被以色列空軍炸毀)。圖為駐守代爾祖爾機場的敘政府軍官兵。

令人驚訝的是,該城至今仍有部分城區(包括一座設施完好的機場)由敘政府軍控制。就在11月20日,配屬坦克、裝甲的IS武裝還向代爾祖爾機場發動猛攻,但被敘軍擊退。

雙方為何拚命爭奪這座的機場控制權?道理很簡單,只要這座機場還在敘軍手裡,外援就能源源不斷地送達。但敘軍死守機場只是為了苟延殘喘嗎?恐怕問題沒那麼簡單。我們不妨將目光轉向敘利亞西北部。在位於敘西北的庫爾德武裝控制區內,敘政府軍同樣保有2座重要城市——哈塞克(哈塞克省首府)、卡米什利(與土耳其接壤的邊境城市)。

尤其是卡米什利西南郊建有一座大型機場,內含一條長3500米、寬50米的高質量跑道和6萬平方米停機坪(如圖所示),連俄軍安-124運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這樣的「大塊頭」都表示起降無壓力。目前,俄敘聯軍與敘境內庫爾德武裝在打擊IS的問題上,已結成實質性的「准盟友」關係,這從外媒公布的敘戰況示意圖上,上述2處飛地被標註為「緩衝區/休戰區」即可窺一斑。而從敘戰局變化來看,卡米什利機場有可能成為「克威里斯基地第二」。

眾所周知,隨著俄蘇-24戰機被擊落事件持續發酵,12月4日,土耳其又派出20至25輛坦克(營級規模)和約150名士兵,經陸路進入伊拉克境內位於摩蘇爾東北的巴希加地區。雖然外界對土耳其的真實動機看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土方此舉意在牽制俄羅斯。如果普京打算針鋒相對的話,卡米什利機場顯然是一個可供俄軍戰機打擊伊拉克北部目標的絕佳前沿陣地。

卡米什利機場距離IS盤踞的摩蘇爾和土軍駐紮的巴希加,都不過150公里左右,完全在駐敘俄主力戰機空襲半徑(蘇-24約700公里、蘇-25約400至560公里、蘇-30和蘇-34都超過1000公里)以內。圖為駐敘俄軍蘇-25雙機編隊起飛。

更何況,自10月初以來,伊拉克高層就頻頻向俄方拋出橄欖枝,力邀俄軍戰機入境反恐。所以,只要普京下定決心,卡米什利機場馬上就會成為新的全球熱點。

即便卡米什利機場僅被用於敘境內作戰,其戰術價值也很大。一旦俄軍戰機和地面部隊(主要是炮兵,未來俄空降兵也可能參戰)「蛙跳」至代爾祖爾機場、卡米什利機場、克威里斯機場的話,IS大本營拉卡可就真成腹背受敵的「瓮中之鱉」了(如圖所示)。

眼下,敘軍正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我們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隨著俄敘聯軍準備就緒,其地面部隊主力或將沿幾條交通幹線大舉東進,同時依託前述3座東部機場充分發揮空中優勢,空地協同撕裂IS防線,進而各個擊破,收復失地。圖為敘政府軍米-24武裝直升機發動對地攻擊。

或許有人會擔心反對派武裝的立場,這點普京早想到了,簡言之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君不見,膽敢與俄敘聯軍做對的「土庫曼旅」被揍了個鼻青臉腫,而主動提供IS坐標的「友好」反對派武裝卻能得到俄軍空中支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320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