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沙特等四國聯手凍產,油價會上漲嗎?

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卡達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同意產量不突破1月中旬的水平。這是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十五年來第一次達成這樣的協同動作協議,目的就是為了遏制已經造成全球一片混亂的原油價格暴跌。

下面問題來了,俄羅斯,沙特四國聯手凍產,油價真的會上漲嗎?

我們首先來闡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凍產並不等於減產。不肯減產,只是凍結的決定看上去有點違反直覺,畢竟各原油出口國現在都遭遇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有些甚至需要向外尋求援助來確保本國經濟不至於墜入災難。

我們先來看看石油價格戰的最大級別BOSS:美頁岩油

自2014年10月美聯儲宣布結束QE起,美元進入了升值周期,由於國際原油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則強美元必將導致弱原油。既有研究認為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為65美元/桶左右。令人疑惑的是,市場油價長期處於該水平線以下,而美國頁岩油產量卻沒有顯著下降,尤其在40-50美元/桶的價格水平下,產量保持穩定,原油庫存屢屢創出新高。有鑒於此,筆者認為,現有研究對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的研判可能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對當前的原油生產與競爭形勢分析形成錯誤認識。

再從供需上來講,相信做投資的朋友都知道,影響價格最重大的因素就是供需關係。

從供應端來看,2016年將維持供應過剩態勢。EIA最新的預測報告認為,在當前供應過剩194萬桶/天的基礎上,2016年國際日均原油供應將達到9593萬桶,而日均原油消耗為9519萬桶,則明年原油將維持供應過剩態勢。此外,伊朗獲得原油供應解禁後,將至少向市場新增50-100萬桶/天的原油供應,對當前供應過剩的原油市場進一步施壓。

再者,從消費端來看,2016年全球原油消費需求難有改善。最後,從計價貨幣來看,美聯儲已開始實施緊縮貨幣政策,美元走勢預計將在長期內呈強勢態勢,將對油價施加下行壓力。鑒於中東以及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分別為27美元/桶、42美元/桶,以此為基礎,筆者認為27-42美元/桶是2016年油價的重要運行區間。

這是因為從市場博弈角度看,油價長期在42美元/桶以下,將會對美國頁岩油企業形成衝擊,迫使部分企業退出市場。而當油價處於27美元/桶以下,又會對沙特的原油生產形成打擊,不利於沙特石油生產企業經營。因此,油價運行在27-42美元/桶這一價格區間內,符合沙特利益,有益於沙特原油「擠出戰略」的實踐。在當前油價下跌趨勢作用下,油價繼續下探的機率較大。

但是,不管產油國能否達成凍結產量協議,市場供過於求狀況仍然嚴峻,目前每日原油供應量比需求量多出130萬桶。且據歐佩克發布的最新報告,該組織成員國1月份的總產量為3.234億桶/日,較12月高出13.1萬桶/日。俄羅斯1月份的原油產量為1.088億桶/日,創歷史新高。

綜合來考慮,雖然3月份召開凍產會議,但在短期內,對油價的提振也許會讓廣大朋友失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291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