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總想超過中國:航母艦尾都沒造好要搶在中國航母之前下水
文/張強
早在2015年8月,印度就曾爆出消息,在一次印度空軍與英國空軍的對抗演習上,印度最先進的蘇30MKI橫掃英國空軍的颱風戰機,取得了12:0的狂勝。印度媒體當時歡呼:蘇30MKI不可戰勝!不過隨後就有英國空軍軍官表示,從未聽過印度空軍12:0過英軍,這種事很可能發生在印軍的夢中。而實際上,從單機對比上看,蘇30MKI的性能確實應該勝颱風一籌。擁有被譽為「20世紀最出色」的氣動外形和矢量尾噴和鴨翼,機動性按說絲毫不遜色於颱風戰機,但實際上結果確實颱風大勝蘇30MKI。
原因何在呢?並不是因為蘇30MKI的外在性能不強,而是輸在了蘇30MKI落後的航電上。當空戰發展到以飛彈為主要武器後,集群作戰經驗豐富的美軍為首的北約組織就開始在機載數據鏈上下功夫,戰機間的聯繫不應該僅僅限於飛行員之間對話和引導,而是可以通過數據鏈來進行更多的交互功能,讓機群發揮集體作戰能力。
比如北約現在已經廣泛裝備的Link16數據鏈,不但可以進行機群各機飛行員的隨時通話,而且可以通過數據鏈共享雷達偵察信息,還可以由靠近目標的戰機鎖定目標卻由其他戰機發射武器摧毀目標,更不用說和早期預警機的數據互通了。而俄羅斯先前對數據鏈並不重視,在出口給印度的蘇30MKI中,並未添加數據鏈,僅支持飛行員的無線電通話,這在現代空戰中是十分完全不足的。僅憑這點,蘇30MKI被颱風吊打並不委屈。
除此之外,印度參加過美軍的「紅旗」軍演,美軍飛行員也對蘇30MKI有所了解,據美軍飛行員對蘇30MKI的評價,儘管矢量發動機很有噱頭,而且確實可以起到提高機動性的作用,但是由於蘇30MKI的AL-31FP矢量發動機動力不夠強大,以至於在使用矢量機動後,戰機會丟失很多速度優勢,而蘇30MKI本身屬於重型戰機,要恢復速度優勢不但需要大量燃料還需要一定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失去了速度優勢的蘇30MKI,做機動時由於少了慣性的幫助,需要非常小心謹慎,在狗斗中並不占優。蘇30MKI的神話基本可以打破。
實際上,俄羅斯空軍裝備的主要是蘇30SM戰機,屬於蘇30MKI的升級版,性能也比蘇30MKI強了不少。印度相當於成為了俄羅斯的「小白鼠」。對此,中國作為蘇霍伊系列戰機的一大使用國,也吸收經驗和教訓,中國目前對數據鏈的研發力度不弱於歐美,而且中國的殲11、殲16系列戰鬥機針對中國國情進行了眾多改進,從而避免走上印度的老路。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國家,印度媒體和軍方總喜歡和中國作比較,比如中國購買蘇-30戰機,印度就購買性能更先進的蘇-30MKI,中國購買蘇-35戰機,印度就購買T-50戰機,中國購買S-400防空飛彈,印度也要效仿之,總而言之,就是不能落後於中國,2015年5月,為了讓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趕在中國國產航母之前,印度航母甚至連艦島和艦尾部都沒有建造完成就倉促進行了3次下水,看清楚了,是3次下水,創造了世界上航母建造下水的歷史記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275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