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和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科爾年科在距地球240英里的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上待了一年以後將返回地球。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23日報道稱, 凱利是在太空停留如此之久的第一個美國人。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凱利和科爾年科是自1999年以來第一次停留這麼久的人類。在1999年,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阿夫傑耶夫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Mir)的微重力環境中待了一年。最長時間的記錄保持者是太空人瓦列里·波利亞科夫,他從1994年到1995年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待了437天。
報道稱,儘管凱利一直在發布推特,提及太空中將令他最為懷念的事情(比如地球的壯觀景色),但他很可能會樂於換個環境,雙腳紮實地踏在地球上並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太空人道格·惠洛克在2015年6月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ABC News)的記者採訪時說:「你會有一點偏執,認為當你走回家的時候,你將站不起來了。」惠洛克曾在執行兩個任務的過程中在太空中停留了178天。
他說:「當你進入太空時,你會感受到生理上的變化,然後你開始感到你的身體和大腦認為你將不再需要你的雙腿。」
據《衛報》報道稱,當阿夫傑耶夫在1999年從「和平」號空間站返回地球的時候,他被人用擔架抬出宇宙飛船,因為他太虛弱了,以至於無法行走,甚至無法在椅子上端坐。他的身體用了一年的時間才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
報道稱,國家航空航天局認為凱利將度過一段恢復期,而他的恢復過程正是科學家們想要研究的。
研究人員們認為,在重力如此小,且輻射很強烈的環境中停留這麼長的時間,凱利的骨骼可能會更脆弱,而且他的動作技能和視力會受損。但就像國際空間站的所有太空人那樣,凱利每天都會鍛鍊,並擁有應對微重力影響的策略。
國家航空航天局人體研究項目(Human Research Program)的首席科學家約翰·查爾斯說:「我們將很高興的看到一項為期六個月的任務和一項為期一年的任務相比沒有區別。但我們的確認為會有變化。」
報道稱,理解在太空中執行了為期一年的任務後身體會怎樣改變對未來的人類太空任務很有幫助,尤其是對前往火星這樣的長時間任務而言。通過將凱利從太空返回後的情況與其生活在地球上的孿生兄弟退役太空人馬克·凱利的情況相比較,科學家們將第一次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太空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查爾斯博士說:「甚至在斯科特返回後,這項任務仍將繼續。」他說:「在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將人類安全送到火星並讓他們安全返回地球方面,飛行後的數據與飛行中的數據同樣重要。」
報道稱,但凱利的返回不止是身體上的調整和科學實驗,他一定還懷念國際空間站上所無法提供的生活的簡單樂趣。凱利可能會渴望吃到他最喜歡的食物,或者至少是吃到不是從塑料袋中取出來的食物。而新鮮的空氣則是國際空間站上所沒有的另一種奢侈品。
惠洛克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的記者採訪時說:「在太空中,你的嗅覺和味覺是遲鈍的。」他說:「我渴望聞到樹葉、草叢、鮮花和樹木的芬芳……當你回到地球時,它們簡直令人陶醉。」
報道稱,儘管太空旅行存在一些缺點,但對凱利而言至少有一點好處:得益於時間膨脹的影響,他回來時將比他的孿生兄弟年輕一丁點。時間膨脹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一個原理,根據狹義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越慢。
據今日宇宙網站稱,在國際空間站上停留六個月,一名太空人將比地球上的人年輕約0.007秒。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