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武升級百枚核彈「盯著」美國 !笑看中國發現F22缺陷!
近日,中國軍事專家在官方媒體上表示解放軍能夠的探測到了美軍飛越東海海域的F-22戰鬥機。部分西方媒體認為這只是虛假宣傳,但也有西方專家指出解放軍具備這樣的能力,甚至認為中國完全可以探測到近海空域中的F-22。專家指出,F-22的隱身技術並不能令敵方完全無法發現,而是增大敵方發現的困難。那麼中國雷達、飛彈該如何做到發現和攻擊F-22呢?
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是我國第一種具備洲際射程的彈道飛彈,可以將當量數百萬噸級的熱核彈頭投擲到一萬公里以外,構成了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自服役以來是我國核打擊力量的中堅,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其衍生型東風5甲、東風5乙均面向新時期的作戰要求進行改良,性能上有了明顯提升。中國給老式飛彈東風-5重新安裝一種彈頭,每枚飛彈的彈頭數量也從原來的一個增至4個。這次93閱兵中亮相的東風-5B攜帶的就是分導式多彈頭。
東風5及其所儲備的技術能力完全可以將它變成繼SS-18撒旦之後對西方威脅最大的洲際飛彈。只不過一直被低調了。東風5的重量和尺寸和SS-18很相近,而且東風5的民用型號長征-2系列低軌道載荷已經高達3噸,具有至少三衛星入軌能力,可靠性極高。如果用相關技術改進東風5,投擲能力可以達到近4噸。以這樣的能力,即使子彈頭1噸重,都能帶3枚!如果攜帶小型化彈頭,5~10枚是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按一枚東風5發射5枚子彈頭計算,20個發射井可以發射100枚核彈頭。理論上講,即便NMD攔截率有50%(實際應該達不到),美國前50個大城市都會被點名。說東風-5的殺傷面積能覆蓋整個北美大陸,包括墨西哥的北部一點不為過。
即使處於隱身狀態的F-22,也並非完全不可被發現。同樣,F-35、俄T-50、殲-20、殲-31也並非百分百隱身,這是它們的物理特性決定的。這為攻擊這類戰鬥機提供了一條「出路」。隱身戰鬥機通常被設計成降低C、X、Ku和部分S波段的雷達的探測能力。我國許多探測雷達的波長超過了上述雷達,特別是隱身戰鬥機垂尾等部件尺寸小于波長的8倍時,就能較為輕易的探測到隱身戰鬥機。探測雷達使用波長偏長的部分S波段,以及L波段時,也就是許多航空管制雷達使用的波段,就能探測到「隱身狀態」的戰鬥機。同理,B-2這樣巨大的隱身飛機,其針對此類雷達的隱身性能就會好很多。
隨著技術進步,中國新型長波雷達將可能解決上述問題。傳統上對空飛彈無法使用長波雷達進行制導,首先是雷達波束寬度限制,其次是脈衝寬度,但通過最新的信號處理技術能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正在各國鋪開裝備的戰鬥機主動相控陣雷達,包括中國相應雷達,能通過高速的相位控制來改變雷達波束的狀態,還能生成多束參數可控的波束,使得上述問題獲得了緩解。部分美國專家認為使用高速數據鏈加上長波相控陣雷達,可以使戰鬥機雷達獲得捕捉隱身戰鬥機的足夠精度。
必須承認美軍恰恰是這一領域裡的先行者,但他們也為中國同行指出了可靠的發展方向:E-2D艦載預警機已經通過NIFC-CA作戰通信網絡的數據鏈能力實現了攻擊隱身目標的試驗。該機的預警雷達已經在2013年完成了通過Link-16數據鏈,控制F-18戰鬥機發射的AIM-120飛彈攻擊目標的測試。此外該雷達還成功的控制海軍發射的標準6艦空飛彈攔截了試驗目標。這證明了波長相對較大的雷達完全可以獲得攔截戰鬥機的足夠精度。
我們尚無法完全得知中國相應雷達的能力,但可以相信中國將在近期獲得類似的探測能力,屆時F-22將不能再「暢快」的飛翔在中國近海空域中了。
93閱兵中的東風5B飛彈由「三段式」變化為「兩段式」,彈頭的體積顯得更粗壯一些,這種飛彈攜帶彈頭多、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射程1.3至1.5萬公里,涵蓋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歐美地區,能攜帶10枚核彈頭,命中精度500米左右,是目前中國唯一一種能直接打擊美國全境的洲際飛彈。
畢竟這款飛彈已經老邁,有人認為東風-5是液體燃料,不能機動發射,準備時間也太長面臨淘汰,然而井基洲際飛彈雖然有各種不足,但有兩個優點是機動飛彈無法比擬的,一是精度高,二是載荷大。可以用多彈頭打擊對方的多個硬目標(地下發射井),而且能攜帶足夠的假目標,所以井基飛彈是先發制人的武器。而潛射飛彈被定作為二次打擊力量,主要用於軟目標(城市或交通樞紐)。不過近幾年,隨著GPS系統的精確度不斷提高,陸基機動飛彈精度也可以打擊硬目標。不過,機動飛彈的受車輛載重的限制,載荷仍然不大,井基飛彈 對於大國仍然是必要的先下手的工具。中國的核武政策強調不首先使用原則,因此東風5的數量不多,是追求全面完善的一種戰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