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 Google Map 上搜尋「Sheerness, United Kingdom」,就會看到上圖這個地方,右邊是看來普通的城鎮與貨倉之類,而左邊密麻麻一大片灰色的是甚麼呢?答案是泊滿了超大量賣不出去的汽車。
沒錯,那些沒有賣出的汽車,就是這樣泊在陽光底下等待死亡。汽車公司購入一塊又一塊的土地,就為了棄置不斷不斷出現的汽車,而且這裏只是冰山的一小角,還有成千上萬的土地都作這個用途。所有影像都不是 PS 效果,而是多個不同攝影師在世界各地拍下的恐怖風景。
(特注︰本文是根據 Zero Hedge 上一篇文章「Where the World's Unsold Cars Go To Die」而寫,然而在另一篇名叫「That Zero Hedge Article On Unsold Cars Is Bullshit」則反駁有關文章內容,尤其指出部份圖片已是舊圖,例如 Nissan 已經將 Sunderland 數以百計的車傾銷了,而在 Sheerness 的大量汽車,相信是在海港旁等待貨運去其他地方。特此張貼讓大家參考。感謝 Cheng KaYue 的資料提供)
汽車廠商當然不會大幅減價促銷自己的汽車,他們寧願丟棄,都不要拖低自己汽車的高昂售價;但與此同時,他們亦不能大幅減少製造新車,因為這會造成無數工廠倒閉,千萬工人失業,甚至連鎖導致例如煉鋼廠的倒閉之類,變相造成可怕的經濟大蕭條。所以人類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而且越走越快,最終或會導致自我毀滅。
這些汽車呆坐在這裏,會對環境有害嗎?當然有,除了浪費土地外,汽車在壞死的過程中,例如汽油會漏出,並且進入土地破壞環境,加上其他種種問題,最終的結局無法想像。
(特注︰根據有關反駁文章指出,這裏不少照片攝於 2009 年,即是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當時經濟衰退,故此出現大量滯銷汽車,不過在經濟回復後,廠商已迅速把汽車售出,而這些車場的現況則有待進一步證實。)
有沒有解決方法?可能就是把它們全都賣掉,但大家都知道這並非解決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必須不斷推出新東西,以刺激經濟與消費,試問有幾多人需要 2 年換一架車?但是在 2 年內,一間車廠不可能只推出一款新車吧?中國是目前新興的消費市場,也不代表他們會全盤消化那些過多的汽車,而是越消費,越導致生產過剩。顯然「生產越多 = 賣得越多」的邏輯是站不住腳的,但人類卻是這樣行,製造過多,然後大賣廣告,催促換車,賺大錢,養起員工,犧牲地球。
(補充︰下圖於 2010 年 Daily Mail 一篇報導出現,是當時一項政府補貼去銷毀舊車的政策,但不少車輛還可以再多行好幾年)
談到這裏,可能你已經聯想到每年大量出現的新相機和新手機,一間廠商可以一年內推出 4、5 部話題產品,還有大量便攜相機、鏡頭、配件,賣不出去的話會割價傾銷嗎?有些會,有些不會,但就算賣出去了,你所丟掉的舊數位相機和智慧型手機,最終還是成為地球上的垃圾。雖然,看起來場面沒有汽車那麼震撼。
這些照片攝於英國、美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地,而且僅僅是一小部份,世界各地還有無數的「賣不出汽車棄置場」,全新汽車的集體墳場。
(後記︰原文的圖像與描述確實很震撼,所以在歐美網站都引起相當大的騷動,不過後來如上文提及,有人指出這些都是舊照的時候,可能都會鬆一口氣。但回心一想,這些車子的確是在 09 年經濟下滑後滯銷的,換言之,下一波經濟衰退時,這個景象又會再次出現,而且不能保證可迅速回復。更重要是,如前文提及,以消費作為經濟火車頭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人類無法控制的怪物,誰敢剎停不要再出新車新機新電話?大家可以參考這個實時統計器 (如果是真的話)
據說,美國華爾街金融分析撰稿人泰勒·德登曾撰文揭秘過那些賣不出去的新車的去向。
他指出,每個汽車廠商都有大量賣不出去的新車,但並不會大減價出售,最後賣不出去的車大量堆積,停放在露天停車場,在全球形成一個又一個汽車「墓地」。這些新車經過風吹日曬老化,最後變成廢鐵被回收。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有這麼多汽車賣不出去白白浪費,生產商們為何不考慮減小生產規模呢?
泰勒說,可以做個假設,如果汽車製造商停止製造新汽車,就意味著工廠得暫時歇業或關門,上萬名員工面臨失業窘境,牽涉到的人員規模之大,每個汽車廠商都不得不慎重考慮。
因此,即使汽車廠商知道他們的汽車滯銷,每周仍會有上萬臺新車被生產出來。這些從生產線上下來的車,還沒來得及見到買家,就被送到了停車場,淪為廢棄車輛。
以下這些堪稱奇觀的照片拍攝於英國、美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地,而這些,僅僅是一小部分,世界各地還有無數類似這樣的新車「墓地」,看完這些照片,你會心疼嗎?
看完新聞網友就說了:
A:寧可扔了,也不便宜給屌絲!萬惡的資本主義!
B:對呀,對呀,以前書裡面不就說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意低價賣給平民麼。
C:樓主說的有一定道理,舉個例子,某一個型號的車,很熱銷,廠家不會因為賣斷了貨就停產該款,還會繼續生產,直到賣不完為止,但是新車又出來了,這款很熱銷的車,又被取代,反正總會有存貨,那存貨他不可能低價處理,在工廠打工過的人就知道了,每一款產品,倉庫裡面都會有剩餘,產品越多,最後庫存越多,但是不會半價出售。我指的是五金產品。
也有人說了:
A:100億?不管你笑沒笑,我反正笑了~
B:你造這些汽車出來,再廢棄,又要人工費,電費等各種製造成本,是否不把這些汽車造出來,而是把這些汽車材料費當工資發還合算點呢?樓主是在考驗地球人的智商嗎?
C:2013年全年汽車產量8738萬輛,按照這個產量,想要全球汽車保有量達到100億,必須連續生產114年,在這114年里必須沒有一輛車報廢。汽車是1886年誕生的,到現在才128年,必須每年都差不多是2013年的產量,而且一輛不報廢,到現在才剛超過100億。
所以這篇文章造謠造的多沒智商,你們信的多沒智商。
D:停工了,給工人發薪水,只賠一個薪水,工人也不失業。明知道賣不出去還造,不僅賠薪水,還賠水費、電費、原材料費。
E:就算是真的,也不覺得可惜。雖然俺連一個輪子都買不起,也不希望人人有車滿大街塞著。╮(╯_╰)╭
F:這明明就是車場的轉運停車場。說得太過夸張了~
G:這是儲車場。
普通工廠生產的產品包裝好堆在倉庫里。車沒法摞起來,車廠的場地也有限,不可能全部都停在廠里,所以整車從生產線上下來,會由專門的轉運司機開到周邊的儲車場。
儲車場的距離有遠有近,新車從4S提車時里程表不會是零,總有幾公里的讀數,就是儲車轉運的距離。
以上海大眾為例,儲車場從安亭鎮已經逐漸擴展至周邊的外岡、方泰等鎮,連F1賽車場也被租用了一部分。車停進儲車場後再由物流公司轉運到全國各地,上海大眾用的是安吉物流。
H:我很羞愧,一開始我還天真的信了,信了,了。。。心好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166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