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在朝鮮半島「開火」,恐怕過於瘋狂
美國在朝鮮半島挑起「熱戰」的機率微乎其微,因為不划算且風險太大。而且,「引而不發」的「盤馬彎弓」狀態,實際上反倒是最具威懾力、最便於討價還價的狀態。
2015年2月7日,朝鮮不顧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一再勸阻,宣布成功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而此前1個月的1月6日,朝鮮已進行了自稱「氫彈試驗」的第四次核試驗,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
此後朝鮮半島暨周邊地緣政治形勢波瀾起伏:朝鮮韓國關係緊張;美國不僅向朝鮮半島周邊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還不斷傳出諸如「F-22飛越韓國」、「特種部隊靠前部署」等信息,甚至流出「對朝特種作戰預案」等小道消息,而韓國可能允許美國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韓美日可能加強軍事合作的傳聞,也通過不同渠道廣為散布。
在這種「盤馬彎弓」、「引而不發」的緊張狀態下,一些分析者開始相信,半島「熱戰」一觸即發。然而真的會「熱戰」嗎?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當事方誰會願意主動挑起「熱戰」吧。
朝鮮恐怕是不會的:他們不可能不明白自己在軍事上處於弱勢。韓國同樣不會,這不僅因為其首爾等膏腴區靠近三八線,一旦打起來玉石俱焚,更因為韓國軍事力量並非一個可以獨立自主運作的機器——通俗地說,它沒有主動挑起大規模戰事的資格。
那麼美國呢?美國確實既有資格、又有能力。然而美國這樣做的機率同樣微乎其微——因為不划算且風險太大。
說「不划算」,是因為如今這種緊張的狀態,反倒有利於美國說服國會在遠東增加軍事投入,說服盟友在遠東軍事事務上和美國保持高度一致,以避免被朝鮮半島危機「燒壞」。一旦這個「劫材」消失,國會固然會重新考慮其軍事投入重點,遠東協友也會因現實威脅的改變而別有想法,從而與美國之間產生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的分化。這對美國全球和亞太戰略而言,並無多大好處。
說「風險太大」,一方面因為朝鮮多山、高度軍事化且情報信息匱乏,誰也不能保證「短期戰爭」不會變成「無限投入」。且朝鮮半島地緣政治形勢險惡,周邊核大國林立,鑒於歷史和現實因素,任何決策層在理順頭緒前都不可能輕舉妄動。
事實上二戰之後,美國鮮少「單打獨鬥」,即便打小小的格瑞那達也要糾集一群盟友「群毆」,以對沖政治、經濟風險。如今美國既要在東歐前線加強軍事存在,以安撫因俄羅斯而惴惴不安的北約歐洲盟國,又要在中東顯示力量。倘若再在群山嶙峋的朝鮮半島「開盤子」,恐怕過於瘋狂了。而且,上哪裡再找幾個盟友一起「瘋」?
如前所述,「引而不發」的「盤馬彎弓」狀態,實際上反倒是最具威懾力、最便於討價還價的狀態:美國可借朝鮮危機向韓國施壓,迫使其強化日美韓三角關係,或接受「薩德」飛彈防禦系統;韓國可借「薩德」向地區強鄰示意,以爭取更多的「安慰獎」。
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不同,此次朝鮮「弄出動靜」後,相關各國雖迅速表態,卻遲遲未實質性啟動安理會決議制裁模式。這當然不是忘了,而恐正是前述一系列「盤馬彎弓」行為的奧妙所在之一——用這些火藥味十足的姿態,為姍姍來遲的安理會制裁決議爭取一個最符合本方心意的國際妥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90446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