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確保世界和平拒絕削弱核武器:美國人氣的不行又無可奈何!普京就是這麼強硬!

張無忌| 2016-02-15| 檢舉

俄羅斯為確保世界和平拒絕削弱核武器:美國人氣的不行又無可奈何!普京就是這麼強硬!

自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之後,核武器這個惡魔就被從 潘多拉盒子中釋放了出來,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東西方對峙的主要內容就是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其中,尤以美俄為甚,憑藉雄厚的國力與技術基礎,不斷開發威力更 大的核武器,數量也不斷增加,即便是到了現在,美、蘇(俄)兩國擁有的核武器的總數一直占世界各國總數的90%以上,限制和裁減核武器的責任自然首先應由 他們來承擔。但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兩國都沒有採取任何限制裁減核武器的行動。70年代初,隨著美、蘇兩國核力量基本達到平衡,雙方的核軍備競賽開 始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在這種情況下,美、蘇兩國開始達成一些條約或協議。與此同時,美蘇雙方繼續在提高核武器性能方面展開競爭,核彈頭的品種增多、 數量繼續增長。80年代後期,美、蘇兩國的核武庫都達到了「過飽和」狀態,遠遠超出了實際的需要,繼續增加核武器不僅不能增加國家的安全,卻會加重經濟上 的負擔。與此同時,國際形勢開始出現緩和。在這樣的形勢下,兩國開始對其核武器進行實質性裁減。

冷 戰結束後,蘇聯一夜之間消失,其龐大的核武庫也被新生的俄羅斯繼承了下來,出於對減少對峙,加之數量龐大的核武器在保存上需要耗費巨額資金,美國和蘇聯於 1991年7月簽署《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又稱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條約規定,雙方把各自擁有的核彈頭削減至不超過6000枚,運載工 具減至不超過1600件。該條約於1994年12月正式生效,有效期15年,於2009年12月5日到期。 1993年1月,美國和俄羅斯簽署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美俄擁有進攻性戰略武器上的核彈頭總數分別削減至3500枚和3000枚。但之後美俄 關係急劇惡化,兩國遲遲未交換條約的批准文件。2002年6月,美國正式退出反導條約,俄隨即宣布不再接受第二階段條約的約束。

2010 年3月26日,歐巴馬宣布,經過近1年的艱苦談判,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就新的核裁軍條約達成一致,這一新條約將替代已到期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 約》,4月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新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新條約的內容是:美俄各自部署的的核彈 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所部署陸基、海基、空基戰略核飛彈數量不超過700枚,現役和預備役發射裝置不超過800個。從數量上看,雙方可部署核彈頭數 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一,運載工具減少了近一半。條約規定,削減目標須在生效後7年內完成。

近 日,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表示,華盛頓關於呼籲俄方就進一步削減核武庫舉行談判的建議沒有道理,因為美國同時在試圖通 過制裁來破壞俄羅斯的防禦能力。也就是說,俄羅斯將不會繼續削減自己手中的核武器,繼續維持其強大的核武庫,作為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軍 事評論員趙喜說,從冷戰後期開始,一直到今天,正式被承認的核大國,即聯合國五常一直在削減自己的核武器,除了美俄,中英法等國也一直在積極行動,其中, 中國擁有的核武器數量最少,這已被承認,而英國則裁撤掉了自己的空基核力量和陸基核力量,僅保留有限的海基核力量,但中英法擁有的核武器數量太少,只有美 俄大規模削減自己的核武器才能夠對全球核裁軍產生重大影響。在後冷戰時代前期,關於核裁軍協議執行的比較順利,美國在進行自己的核裁軍的時候,還同歐洲各 國一起向財政困難的俄羅斯提供資金用於拆解核彈頭,併購買拆解下來的核材料,經過加工後,用作核電站燃料。但美國在進行核裁軍的同時,也一直在進行反導研 究,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針對俄羅斯的單方面核優勢,此外進行反導研究的就只有中國了,而俄羅斯由於國力貧弱,無力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要 想保持核平衡,除了發展新的核武器運載工具,諸如具有機動變軌能力的洲際彈道飛彈來突破美國反導系統之外,就是繼續維持其核武庫了,以數量來應對美國的反 導系統。俄羅斯此舉一方面是美國的步步緊逼,另一方面也是俄羅斯自身實力衰弱的原因,在常規武器落後西方的時候,俄羅斯政府一再強調「核武器衛國」,並頻 繁揮舞核大棒,阻止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等活動的干涉。不管怎麼說,美俄保留如此眾多的核武器,是對世界安全的重要威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983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