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借閱艦式與遼寧艦比實戰能力 一國家看後沉默
2月6日,印度在維沙卡帕特南海域舉行了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和中國等各國海軍近90艘艦艇參加的國際海上閱艦式,印度海軍派出最大的戰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參加,意圖展現印度軍事海洋力量,也與中國海軍「遼寧艦」比拼一下實戰能力。然而,儘管「維克拉瑪蒂亞」號(「超日王」號)上彩旗飄飄,艦上海軍官兵列隊齊整,但是印度海軍卻難以靠一艘二手航母稱雄印度洋。
英國媒體認為,由於印度上一次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國際艦隊檢閱還是15年前,地點是在印度西海岸的孟買,這一次把活動地點選在印度的東海岸,有一些向東方另一個崛起中的海軍大國——中國發出的一個信號:印度希望展現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儘管以上用意不難發覺,但是中國為了睦鄰友好,還是派出海軍艦艇參加了這次檢閱活動。
日本媒體則認為,印度深知自己與中國的海上實力對比地位非常尷尬,而且雙方以往存在相互猜疑,印度海軍因此邀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加此次國際艦隊閱兵,希望藉此增加互信和友好關係。
就印度參加閱艦式的主力「超日王」號而言,這艘經過翻新改裝的現役的第二艘航母長284米,排水量4.45萬噸,飛行甲板經過加長,可以搭載米格-29K戰鬥機等30架飛機,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8台鍋爐,功率149.4MW,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18節巡航速度下續航力13800海里。儘管印度認為「超日王」號已經在俄羅斯接受了機動性和速度試驗,與艦載機有關的各項操作性能,以及米格-29K戰鬥機進行的88架次的無故障降落表現良好,但是米格-29K作為一種輕型艦載機,與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中國殲-15「飛鯊」等重型艦載機相比,在彈藥攜載量、作戰半徑、滯空時間和雷達性能等方面都處於下風。
再者,「超日王」號是同級別航母中惟一不搭載防空系統的戰艦,既沒有防空飛彈,也沒有近防武器系統,幾乎不具備任何防空能力,在2017年以前,「超日王」號防禦敵機來襲的惟一工具將是電子對抗系統,由攜帶足夠防空武器的航母戰鬥群護衛艦和驅逐艦來擊退敵軍來自空中的襲擊。以前曾有消息稱「超日王」號選擇了以色列拉斐爾「巴拉克」飛彈擔負防空任務,但是目前沒有確切消息證明「巴拉克」成功登上「超日王」號。
近日,國外媒體曝光的圖片顯示,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沉寂了1年後終於後了新的進展,已經開始建造艦島設施。
軍事專業分析人士認為,印度以前高調買航母就帶有盯防中國的用意,此次邀請中國參觀「超日王」號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近年來,中國加強了與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先後經營管理了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在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投資建設可以停泊商業和海軍艦船的港口,對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印度方面卻認為中國在南亞的「擴張」是在牽制印度,擴大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影響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出現極大地挑戰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傳統優勢地位。因此,印度產生了「除之而後快」的想法,加緊了以航母為牽引的海軍現代化建設。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後,印度得到「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的願望更加迫切,一再催促俄羅斯儘快交付。如今航母交付不過2年,印度就大搞閱艦式,意圖用「超日王」航母牽引與中國展開海上競爭。而印度的近鄰冤家巴基斯坦,在看到印度與他的鐵磁大秀肌肉,也沉默不語,不知內心何等滋味。
儘管印度海軍雄心勃勃,以航母為核心的作戰艦群數量在近幾十年得到極大擴張,戰鬥力在近10年來得以大幅提升,但這相信參加印度閱艦式的中國海軍不難發現這些都難以支撐印度海軍稱霸印度洋的野心。尤其是在航空母艦方面,印度缺乏航母自主研發生產能力,自身的航母設計、艦載雷達、動力系統研發能力都非常有限,號稱國產的「維克蘭特」號其實是「混血兒」,艦載機「海鷂」「海王」和「米格-29」戰鬥機、「卡-28」及「卡-31AEW」預警直升機均由外國引進,相對中國已經開始建造第二、三艘國產航母,印度離真正意義上的海權大國,抑或是形成海上威懾能力,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