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俄羅斯能源發展基金會經理謝爾蓋·皮金向俄羅斯媒體表示,中國或在油價下跌中節省數千億美元。
據俄羅斯媒體1月25日報道,皮金表示,在去年的油價下跌中,原油消費國較2014年節約了1.6萬億到1.7萬億美元,而中國則是主要的原油進口國。皮金說:「中國每天的進口量約為1000萬桶。如果按照100美元每桶的價格計算的話,每桶可以節省70美元,再乘以天數,得出節省的總數。」
中國或在油價下跌中節省數千億美元
皮金還強調,中國不僅作為原油進口國獲利,作為原油加工國也同樣如此。
石油開採
他說:「石油製品的價格上漲比石油本身要迅速,銷售的利差也一樣。包括中國在內的石油進口國兼加工國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中國可以購入任何量的石油,再根據需求,將石油加工品出口至東南亞對此稀缺的國家。」
根據高盛銀行此前的統計,能源載體價格的劇烈下跌能為中國在2016年節省至少4600億美元。據該行的計算,中國能在油價下跌中節省3200億美元,在金屬、煤等其他能源載體和農產品的價格下跌中節省約120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可以幫助中國重新制定國家的經濟模型。
中國商界可以將更多的投資集中在消費和服務領域,而不是重工業發展上。
油價暴跌
石油製品的價格上漲比石油本身要迅速國際石油價格暴跌的原因何在?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國際油價連續暴跌。最近一周油價跌破每桶30美元,為12年來首見。圍繞這一輪油價下跌,輿論有諸多不同的聲音。有分析認為,伊朗回歸本已供應過剩的石油市場,是導致國際油價大跌的因素之一。也有分析認為,供求雙方的平衡,特別是供給的大幅度增長,是國際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但促成了原油供過於求這樣巨大變化的幕後操縱者卻是美國,而其目的則在於打壓俄羅斯。
2014年3月底俄羅斯剛剛合併克里米亞,美俄關係急劇惡化。隨後,歐巴馬總統就訪問了沙特,為給俄羅斯以打壓,決定聯手沙特控制油價;沙特也想搞垮油價,將俄羅斯趕出世界石油市場。美國這一次聯手沙特刻意打壓油價,有點故技重施的意思。在上世紀80年代同樣出現過油價持續走低的情況,當時同樣是美國聯合沙特壓低國際油價。後者出於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憤怒,同意了美國的要求,將產量增加到了5倍。結果原本每桶30美元的油價急跌至每桶10美元,使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的蘇聯經濟全面陷入困境,這被認為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國際油價暴跌
不過,由於伊核協議的達成,沙特對美國控制油價的計劃可能發生變化。為了坐實對俄羅斯的經濟打壓。近日美國和歐盟相繼宣布,鑒於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協議要求得到解除。國際制裁的解除意味著伊朗將獲得重返世界經濟舞台提供了空間。伊朗石油部長表示:「伊朗的首要任務將是奪回石油市場份額」。如此一來,伊朗石油產量必然大幅上升,這使得國際原油市場供需關係進一步發生變化,油價下跌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毫無疑問,此輪油價下跌受損的國家是那些財政過度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俄羅斯。從俄羅斯的經濟結構看,原油和天然氣出口占到了俄羅斯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占預算的約一半,油氣收入占其GDP比重高達16%。據估算,未來數年內,只有當石油價格維持在大約每桶114美元時,俄羅斯才能實現預算平衡。正是這種致命缺陷,讓俄羅斯成為了油價暴跌的最大輸家。然而,俄羅斯總理達瓦科維奇曾表示:「油價跌到任何價位,我們都不是輸家」。儘管放出這樣的狠話,過去的兩年,俄羅斯經濟正遭受嚴冬。俄一半多的財政收入來自油氣出口,俄財政部此前預測:國際油價每下跌1美元,俄財政收入就會減少700億盧布(約合15億美元)。這表明,國際油價的下跌直接削減了俄羅斯預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軍事預算等項目無法有效執行,同時也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國際油價從年年中的每桶110美元滑落至每桶不到30美元,不難想像,當前俄羅斯經濟面臨的困境。
國際油價暴跌
與此同時,烏克蘭問題引發的歐美製裁令俄股市、匯市、債券市場下跌,市場出於對油價走低的預期,也在大舉拋售盧布,導致物價高企、資金外套的惡性循環。而至2014年7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美元對盧布的匯率一路狂升。1月12日,俄羅斯莫斯科交易所美元對盧布匯率12日開盤上漲到1美元兌換77.04盧布。普京曾呼籲根據俄金融經濟實力制定2016至2025年國家軍備計劃。軍方此前估計需要為此撥款30萬億盧布。但據消息人士透露金額將為20萬億盧布。這並非是最終的數字,可能還面臨大幅修正。
此外,油價越是下跌,大產油國就必須增加石油產量彌補跌價帶來的損失。受西方制裁影響,伊朗日均出口原油被限制在120萬桶。制裁解除後,伊朗將立即日均增加50萬桶原油出口量,6個月內日均還將額外增加50萬桶出口量。如以每桶30美元計算,日均增加約百萬桶原油出口將使伊朗日均增收3000萬美元,一年則將增加約100億美元收入。其實,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並不意味著美國放鬆了對伊朗的打壓。在解除制裁的第二天,美國財政部就宣布對伊朗彈道飛彈計劃實施制裁,制裁對象包括11位為伊朗項目提供支持的個人和實體。由此可以合理推測,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就是為了繼續操控油價打壓俄羅斯,同時藉以鞏固對中東地區的控制。
總而言之,無論此番油價暴跌是美國主動謀求的效果,還是某種經濟規律的客觀結局。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而言,美國顯然都是當之無愧的頭號贏家。而在美國之後的受益者,則是那些極其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或聯盟。如印度、中國、日本和歐盟。但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所以,此番國際石油價格暴跌更像是美國打起的一場針對俄羅斯的石油戰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807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