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伊波拉病毒後,更恐怖的寨卡病毒肆虐全球!巴西「小頭症」疫情嚴重,全城進入「生化模式」!人類浩劫避無可避。。。

這種由蚊子傳播的奪命病毒已經在南美洲爆發、接著侵襲歐洲,亞洲數個國家與地區也已經拉響警報!它會造成孕婦產下小頭症嬰兒、大人也會病發而死!比骨痛熱證更恐怖!
本文讓你詳細了解什麼是寨卡病毒!
由蚊子傳播、有可能引發新生兒小頭症的寨卡病毒,目前在美洲「爆炸性」蔓延擴散,其中巴西的疫情最嚴重, 為即將到來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蒙上陰影。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或死亡。世衛組織宣布寨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組畫面顯示,南美當地 衛生工作者不斷在房屋、學校和墓地噴灑化學藥水來進行消毒。圖為秘魯利馬郊區的一個墳場,工作人員正在消毒殺蚊。
世衛組織表示,宣布寨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必要的,這種快速傳播的病毒可能與異常增多的新生兒小頭畸形有關聯,目前尚沒有針對這一疾病的治癒辦法或者疫苗。圖為工作人員在墳場消毒殺蚊。
有報告稱,寨卡病毒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併發症。目前尚未確定寨卡病毒同新生兒小頭畸形有肯定的聯繫。但近期在巴西出現的疫情中,當地衛生局發 現在普通民眾中發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東北部出生並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數量出現增多情況。圖為衛生工作者清空墓地花瓶里積水,消除蚊子的幼 蟲。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爆發這一「不同尋常的事件」需要國際社會協調應對。並建議孕婦避免去寨卡病毒爆發地區旅行;寨卡病毒流行地區的孕婦應尋求醫生的幫助,並採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免受蚊蟲叮咬。圖為秘魯,工作人員在生活區消毒殺蚊。
世衛組織警告,寨卡病毒可能在美洲地區大爆發。據報,世衛組織預計,2016年美洲可能有多達400萬人感染寨卡病毒。圖為秘魯,工作人員在生活區消毒殺蚊。
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巴西出現了近4000個疑似小頭畸形病例,而2014年僅為150個類似病例。
圖為殺蚊現場。
【寨卡病毒】「貧窮病」藉蚊患擴散 世衛料年內400萬人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於周四(28日)表示,寨卡病毒(Zika virus)已在美洲地區「爆炸性蔓延」,世衛將在周一(2月1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是否宣布其為公共衞生緊急事故。世衛預料將會有300-400萬宗 感染個案,又警告指,中國及其他有登革熱的國家,應保持警覺同樣可透過伊蚊傳播的寨卡病毒進入國內。
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稱,對寨卡病毒的警戒達極高級別,並對急促發展的情況表示高度關注。但現時最大問題是並無有效疫苗可對抗寨卡病毒,亦缺乏一個可快速確診感染的方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指正就兩者進行研究中。
巴西「小頭症」升至6年前30倍 或與寨卡病毒有關
寨卡病毒透過伊蚊(Aedes genus)傳播,病徵類似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例如發燒、出疹及紅眼。但有高達8成受感染者不會出現病徵,令診斷相當困難,尤其是孕婦。
巴西衛生部門指寨卡病毒或是導致初生嬰兒罹患「小頭症」(microcephaly)的原因之一,當局相信是懷孕婦女被伊蚊叮咬後,將病毒傳至胎 兒。患病嬰兒頭部較正常細小,長大後頭圍少於42厘米。巴西現時有3893宗懷疑「小頭症」個案,是2010年的30倍,重災區伯南布哥州 (Pernambuco)每百個初生嬰兒便有1-2個是「小頭症」患者,情況令人關注。雖然寨卡病毒未被證實會直接導致「小頭症」,但陳馮富珍表示兩者極 高機會有關聯。
巴西的疫情引起國際關注,今年夏天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奧運會成為焦點。國際奧委會表示,將與世衛及各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保持緊密聯繫,並以一切方式確保運動員及到訪旅客的健康。
寨卡是另一個伊波拉?應對方法大不同
有學者指世衛應從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經驗中汲取教訓,認為今次決策時必須「快狠準」,又指世衛及美國等先進國家在應對上措手不及,導致不必要的感染塞 卡病例出現,實屬不合情理。又批評指,當巴西、泛美衛生組織(PAHO)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均反應快速時,世衛的步伐明顯落後。
但今次爆發與伊波拉亦有相當的迥異之處。《衛報》分析指,寨卡病毒不如伊波拉般具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性及高致死率,伊波拉爆發時,國際間舉足輕重的 決策者著眼於以全球保安系統阻止其在國際間的傳播,例如機場入境審查。而缺乏更長遠的目光去改善爆發國如獅子山及利比亞的衛生情況,並建立可持續衛生系 統。不同的是,寨卡是一種「貧窮病」,正如流行於熱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熱帶疾病,較貧困的國家未有足夠資源處理蚊患,而令寨卡病毒大規模傳播。故當務之急 是控制蚊患,減慢散播病毒的速度,而非伊波拉式的「國防級別」應對。
世衛變驚弓之鳥?不再各家自掃門前雪

換句話說,國際間不可將對伊波拉的應對手法「照辦煮碗」,對抗寨卡需要更針對的手法。世衛應對伊波拉的連番失誤備受抨擊,令陳馮富珍在處理今次寨卡 危機時更高調及迅速,寧做驚弓之鳥,亦不欲後知後覺。寨卡比伊波拉症狀較溫和,但因為病毒由蚊傳播,故蔓延速度奇快。時至今日,美洲地區已有23個國家有 感染個案。當伊波拉在發展中國家肆虐時,發達國家的觀望態度令病毒更肆無忌憚,今天不只世衛,全球亦應摒除「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陋習。
【寨卡病毒】Q&A:蔓延全球防不勝防 傳播勝伊波拉
寨卡疫症蔓延全球,台灣亦出現案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因而召開特別會議;但香港的防疫意識卻似乎未見足夠。迎戰寨卡,你準備好嗎?
寨卡病毒到底有多嚴重?
巴西的研究人員認為寨卡病毒甚至比伊波拉更嚴重。病毒未有疫苗或治療方法,卻靠蚊子廣泛傳播,而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可如何保護自己,加上防 蚊其實十分困難,令病毒更防不勝防。每5名染病者中,僅1人會顯示症狀,而其餘大部分人均無症狀,因而孕婦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帶病。染病的人亦可能因不知 情,而乘飛機到外地,把病毒帶往世界各地。
誰會感染寨卡病毒?染上會有什麼後果?
任何人都有機會感染病毒。寨卡病毒首次於巴西被發現時被以為屬輕微疾病,患者可能會短暫不適、發燒、出疹、結膜 炎,或如感冒般筋骨痠痛,但未有發現長期後果,直至患病孕婦生出小頭症嬰兒,研究人員才發覺其嚴重性。現時亦有跡象顯示,病毒或與會做成麻痺的格林巴利綜 合症有關。
病毒如何傳播?
主要靠伊蚊傳播。當患病的人被蚊子叮咬後,蚊子會帶同病毒傳播到其他被叮咬的人身上。研究人員亦有於精液中發現高濃度寨卡病毒,令人懷疑病毒可以靠性接觸傳染。
病毒傳播有多廣?
現時病症爆發中心是巴西,當地發現最多個案。然而美國各地每日都有發現新個案,拉丁美州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亦發現病毒,而台灣亦出現一宗案例,可見寨卡病毒正高速擴散並威脅全球。
研究人員正研發疫苗嗎?研究下一步會是什麼?
【寨卡病毒】蔓延二十多國 先進國家忽視寨卡70年
恐致孕婦誕下畸胎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南美洲爆發疫情,連美國及歐洲多個國家陸續出現確診個案。雖然寨卡病毒不像伊波拉病毒般擁有高度傳染性,威脅程度無法相比,但寨卡病毒其實 早在1940年代已於非洲出現。病毒一直未有威脅先進國家,故歐美未有致力研究該症,延誤防疫控制工作,美國科學家更預計要花上10年才研發出寨卡疫苗。
截至目前,美國有最少19宗寨卡病毒確診個案,患者大多確認曾經出國或到訪南美寨卡病毒疫區。在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繼丹麥、德國、英國及西班牙後,葡萄牙周四(28日)最新證實有五名曾訪巴西的國民染病,芬蘭亦有一名男子確診感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乃由蚊子傳播,人傳人風險低,然而現時全球已有逾20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且有蔓延歐美之勢,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聽取衛生部官員匯報後,也急急下令加快開發疫苗及治療方法。
德州大學醫學分部的科學家正著手研發疫苗,已到巴西採集樣本及研究。他們指出,雖然疫苗最快可於兩年內面世以供 測試,但等待當局批准使用,可能要待上十年時間。「這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危機。」參與研發的教授韋弗表示,人們對疫情感恐慌是正常的,因胎兒一旦感染寨卡病 毒導致「小頭症」便無法改變,可能令嬰兒死亡或出現發展障礙。
寨卡病毒早於1947年在烏干達寨卡森林的猴子身上發現,首宗人類感染個案則於1954年在奈及利亞出現,但由於此病數十年來對人類無重大威脅,被 先進社會忽視。直至寨卡病毒過去一年在拉丁美洲大規模爆發,感染數百萬人,美國德州的科學家在數月前獲命,開始研發疫苗。有巴西的科學家直言,針對防治寨 卡病毒的工作只在起步階段,擔心疫情會繼續擴散。
【寨卡病毒】認清3種蚊免被叮 預防寨卡從病媒防起

寨卡病毒疫情肆虐多國,染病孕婦更懷疑禍延胎兒,導致「小頭症」。身處亞熱帶的香港,難免滋生蚊患,不時出現由蚊傳播的登革熱、日本腦炎個案。寨卡病毒亦有機會殺入本港,盡早防蚊滅蚊,是堵塞寨卡病毒襲港的最佳防線。
醫學界相信,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病媒。最新一種推測是巴西常見、俗稱家蚊的致倦庫蚊,也可能有關連。預防患病,認清楚這3種蚊子,並要加強防蚊措施。

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顯示,全世界發現有3,000多品種的蚊,本港錄得超過70種不同的蚊子。常見有白紋伊蚊、致倦庫蚊和三帶喙庫蚊,以及中華按 蚊、多斑按蚊等10多種。蚊一般於水面產卵,雄蚊一般只能生存一周,雌蚊能活2至3周。為防被蚊叮,由源頭截斷傳播鏈,最簡單是清理家居及環境中的積水。
寨卡病毒相關的3種蚊子習性如下: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
白紋伊蚊(美聯社)
外形:成蚊在胸背和腳都有白色間條 叮咬特性:雌蚊通常於日間叮咬人,約在日出至日落間。吸血高峰是日落前2小時,次高峰是日出後2小時 飛行能力:不強,平均距離約100米 傳播疾病:登革熱、寨卡病毒 生長環境:孑孓(幼蟲)在所有類形的細小積水處,包括樹洞、空罐、輪呔等。成蚊雖喜在室外活動,但亦會飛進室內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埃及伊蚊(美聯社)
外形:胸背中央有一對弧形白線。腳上有銀環 叮咬特性:白天叮咬最頻繁,並能全天叮咬任何人 飛行能力:強,平均距離約400米 傳播疾病:登革熱、寨卡病毒 生長環境:主要於器皿等人造物品繁殖,也會於天然地點滋生。室內滋生及吸血
致倦庫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致倦庫蚊(路透社)
叮咬特性:雌蚊只在晚上兇惡地叮咬動物或人 飛行能力:很強 傳播疾病:絲蟲病、西尼羅病毒 生長環境:差不多任何有水的地方(如盛水的器皿和污水渠)大量滋生。每一批卵可多達300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