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升機將以水滸傳一百零八將命名:到本世紀末都用不完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91期】世界各國的軍用航空器,除了正式的型號編號,還各自有著一個獨特的名稱,或者叫「綽號」,各國都是根據各自的習慣和特殊規定來進行的。例如美國軍用飛機的正式型號編制都以字母開頭,按照使用用途來歸類,後面還有個綽號,「A」為攻擊機,如著名的A-10攻擊機,綽號為「疣豬」。「F」為殲擊機,如七十年代著名的F-4雙座噴氣式戰鬥機,綽號為「鬼怪」。「C」為運輸機,如著名的C-130四發螺旋槳運輸機,綽號為「大力神」。美軍的飛機綽號通常先由製造商提出,但他們只有建議權,最終的決定權是在軍方。
美國飛機製造商在為自己研發生產的戰機取名字時,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以便與其他飛機製造商的產品相區別。例如美國格魯曼飛機公司從二戰以來生產過數十種經典的戰鬥機,例如二戰時期的F4-F艦載戰鬥機,被命名為「野貓」,其改進型F6F艦載戰鬥機,因為性能強悍,是獵殺日本零式戰鬥機的能手,因而被命名為「地獄貓」(hellcat),按美式英語的俚語,hellcat應該翻譯成「悍婦」,但是格魯曼公司的飛機型號都以cat結尾,所以漢語的綽號還是「地獄貓」比較準確。到了F-14雙座艦載戰鬥機問世的時候,格魯曼建議把它命名為「雄貓」。從「F4-F野貓-,F6F地獄貓,F7F虎貓,F8F熊貓,F9F黑豹,F11F虎,到最後的F14雄貓」可以看出,格魯曼公司的戰機都是以「貓」或貓科動物來命名的。
蘇聯的軍用飛機命名使用設計局名稱作為型號代號。設計局名稱以設計局創建人名字的開頭2~3個俄文字母來表示。例如安東諾夫設計局(Антонов)的飛機都以「AH」(安)來命名,伊柳辛設計局以「ИЛ」(伊爾)命名,蘇霍伊設計局以「CУ」(蘇)命名,米高揚和格列維奇設計局以「MИГ」(米格),圖波列夫設計局以「TУ」(圖)來命名。蘇-27就表示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設計代號為27的戰鬥機。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91期】中國的軍用飛機型號以作戰用途的第一個字來命名,這也是空軍航空兵下屬各兵種的分類標準,正式機型分為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偵察機-無人機等等。
冷戰時期蘇聯和中國的軍用飛機都沒有綽號,只有正式型號,這給了北約國家以可乘之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為蘇聯和中國的軍事裝備特地發明了一套命名規則,這是因為當時蘇聯和中國的很多武器型號名稱高度保密,或者同時擁有好幾個型號,如前蘇聯武器彈藥就同時有設計局代號,武器系統代號,武器型號,工程代號,工廠代號,對外型號等等,經常把北約的情報軍官搞的暈頭轉向,為了統一便捷,北約國家開始自己重新命名,由於掌握國際話語權,這些戰機和武器裝備的北約代號反而大行其道,被人們記住並廣泛傳播,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這些綽號是蘇聯和中國自己命名的。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91期】北約對中國戰機的命名規律,是以裝備用途的第一個字母,翻字典找出一個對應的單詞,作為該戰機的綽號。例如戰鬥機使用字母「F」開頭,轟炸機使用字母「B」,直升機使用「H」,其他飛機使用「M」。多為敵人,這些 名詞絕不會是什麼「高大上」的命名,大多數是貶低性和負能量的名詞。例如:
殲-5殲擊機,仿製蘇聯的米格-17,代號同為「Fresco」(壁畫)
殲-6殲擊機,仿製蘇聯的米格-19,代號同為"Farmer"(農夫)
殲-7殲擊機,仿製蘇聯的米格-21,代號同為"Fishbed"(魚窩)
殲-8系列殲擊機,中國自行研製,北約代號為"Finback"(長鬚鯨),其中兩側進氣道的殲-8B系列戰機的北約名稱為Finback-B。長鬚鯨是世界現存體型第二大的動物,殲8戰機被命名為長鬚鯨是因為長達21米的機長。
殲轟-7殲擊轟炸機,北約代號"Flounder"(比目魚)。
進口的蘇-27,蘇-30MKK,以及國產化的殲-11A/B,都沿用俄制蘇-27的代號"Flanker"(側衛)
殲-10殲擊機,北約代號「Firefly」(螢火蟲)
殲-15艦載戰鬥機,北約代號「Flying Shark」(飛鯊)
殲-20戰鬥機,北約代號「Fire Tooth」(火焰牙)
強-5強擊機,北約代號"Fantan"(番攤),據說是一種廣東的賭博遊戲。
轟-5轟炸機,北約代號"Beagle"(小獵犬),也曾用"Butcher"(屠夫)
轟-6轟炸機,TU-16,北約代號"Badger"(獾)
運-8運輸機,AN-12,北約代號"Cub"(幼狐)
運-7運輸機,AN-24,北約代號"Coke"(焦炭)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生產的戰機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這時中國軍隊在對外宣傳時,也學習西方國家為自己的戰機取名,但都很古板,缺乏靈性。例如殲-7M出口型殲擊機被命名為「空中哨兵」,殲-8B型戰機被命名為「空中美男子」。這些命名都不能令國內軍迷滿意,以至於民間開始自行取名,殲-8B型戰機被取名為「空中蔡國慶」,殲-10面世的時候,因為進氣道與機身連接處有6根導流片,就像6根鐵棍一樣明顯,於是被國內網友親切的稱呼為「棍子」,後來引申為「惡棍」。殲-20首飛以後,因其是第四代戰機,而且全機塗裝為黑色,被網友稱之為「黑四代」,進而又親切的引申為「黑絲帶」或「黑絲」。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再也不能讓西方國家肆意把持中國戰機的命名。於是中國也形成了一套軍用飛機的命名規則,例如新研製戰鬥機都是各種龍和猛禽來命名,殲-10戰鬥機是「猛龍」,JF-17是「梟龍」,殲-20是「威龍」,殲-31是「鶻鷹」。
中國的直升機型號,都是以「直」為開頭,或者拼音字母「Z」,例如國產的直-5直升機和自-9直升機。新研製直升機的命名都沒有正式公開,只是航空系統和軍方的官方文章里有了綽號以後,才被各大媒體和民間引用。例如直-10武裝直升機剛剛,面世的時候,有官方媒體稱之為「霹靂火」,很多人摸不到頭腦,不知這種命名的典故。到了2013年,才真相大白。在2013年12月23日的中國航空報上,登載了一條新聞,是中航董事長為祝賀新型直升機首飛而做的一首詩。
12月23日這一天正是國產直-20通用直升機首飛的日子,該機是中國以美製S-70黑鷹直升機為基礎,自行研製的我國下一代先進通用直升機,將成為我軍在21世紀初的標準中型直升機。林左鳴董事長在詩的題記中將新型直升機稱之為「入雲龍」。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91期】再結合此前已經公布直-10的「霹靂火」,直-19的「黑旋風」,脈絡已經很清晰,這些名稱都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里水波梁山一百零八將的綽號。由此可推斷,今後中國研製新型直升機都將以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來命名。
直-10武裝直升機官方稱號「霹靂火」(水滸傳人物秦明,水泊梁山排名第7把交椅)
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官方稱號「黑旋風」(大名鼎鼎的李逵,水泊梁山第22把交椅)
直-20通用直升機官方稱號「入雲龍」(水滸傳人物公孫勝,水泊梁山排名第四)。
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有一些不適合使用,例如"鼓上騷"(時遷),「母夜叉"(孫二娘)等等,大約有三分之一。而餘下的七八十個一百單八將的綽號,例如玉麒麟、急先鋒、小霸王、神行太保、撲天雕、轟天雷、沒羽箭、插翅虎、花和尚等綽號都很適合採用。按照每十年一個研製周期,同時研製七八個型號的全新直升機計算,水滸裝一百零八將的綽號到本世紀末都用不完。有網友建議「及時雨」宋江這個稱號不要採用,因為伊最後投降詔安了。也有網友開玩笑的說:要是百萬雄師過大江就更壯觀了。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