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中國正在人民幣匯率的棋盤上,跟市場下一盤緊張的對殺棋,滿頭大汗、緊張不已。
旁邊圍著一幫看棋的人,大多數沉默不語,只有美國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日本人在支招。
中美不斷過招
IMF的女掌門說了:人民幣的離岸價和在岸價差距竟然達到1000個基點,對美元到底是應該6.59:1,還是6.69:1?這種差距不好吧,你們剛剛拿到了「SDR貨幣籃子」的入場券,正在預備觀察期,人言可畏呀。
IMF的意思很明白,至於人民幣貶值還是升值,讓市場說了算。只要人民幣逐步邁向市場化,邁向可自由兌換,匯率不是「兩張皮」或者「三張皮」就行。捍衛市場法則,是IMF的首選。
美國人不這樣想。他們讓財政部長打電話給劉鶴,絮絮叨叨說了半天。其核心意思是:1、美元要加息,人民幣不能來添亂,不能競爭性貶值;2、中國的難題,還是需要通過改革來解決,比如增加普通家庭收入、擴大內需,別總想著通過貨幣貶值來增加「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美國人的潛台詞是:咱們的貿易逆差絕對不能再擴大了,你們中國不僅不應該通過貶值來美國搶市場,還應該培育國內市場,讓美國貨多賣點。
中國經濟體量太大
到了本周末,連日本人也開始支招了。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達沃斯論壇上,建議中國實施更嚴格的資本管制措施,以阻止熱錢外流穩定人民幣匯率。他說,中國暫時的資本管控有助於金融穩定,不再需要消耗大量外匯儲備;同時貨幣政策可以再度聚焦到刺激國內消費上來。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到底會聽誰的?我的看法如下:
1、中國經濟體量太大,人民幣的實際影響力僅次於美元、歐元,因此人民幣貶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巨大,美日歐對此問題不可能不表態。而且,他們表態註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
2、當今國際社會主流是合作,中國有龐大的海外市場、海外利益,對國際主流社會的訴求不可能置之不理。此前,中國希望通過快速貶值,讓人民幣匯率高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現在看來暫時不可能。人民幣匯率需要穩定一段時間,等國際市場基本穩定之後再說。
3、既然高估的人民幣暫時無法繼續貶值,而又不能坐視外匯儲備不斷流失,只能加強外匯管制。這會暫時影響人民幣的「可兌換程度」,但相信中國這樣做,有美國日本歐洲的認可,IMF也只能接受,最終不會影響人民幣納入SDR。
4、也就是說,日本人的建議,可能是中國央行目前比較現實的選擇。事實上,在黑田東彥這樣建議之前,中國央行已經在這樣做了。反正在中國問題上,外國人裡面,歷來是日本人最有研究。換句話說,討厭的東洋鬼子歷來最懂中國。這一點,讓人很無奈
中美經濟開年激烈大戰:美國未戰卻已先輸一局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美國在經濟層面布著非常之大的局,同時也在遏制與圍困中國,中國也在反遏制,你來我往,在2015年結束的時候,雙方的大布局基本明朗或結束,接下來就是全面展開了,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雙方布局之關鍵環節。
2013年末,美日、歐盟等達成「多邊服務業協議」——PSA(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該協議由美歐日共同參與,壟斷全球服務業近80%的業務總量,主導世界第三大產業的遊戲規則。
2015年10月5日,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達成,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泛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12個參與國加起來占全球經濟比重的40%,貿易額合計占到全球的約1/3。TPP將對近18000種類別的商品降低或完全減免關稅。
10月5日,TPP協定達成
在TPP達成協議之後,TTIP(美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加速進入表決環節,美歐交換了免除97%的對方商品進口關 稅的方案,剩下3%敏感商品的關稅要到談判最後階段協商,媒體稱這一進展使TTIP談判有望在2016年前結束。歐美兩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一半以上、 全球貿易額的1/3,如果歐美達成協議,將會建起世界最大的自貿區,涉及全球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
美聯儲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外資回流美國補血
PSA美歐日是主角,TPP美日主導、TTIP美歐自導自演,美國這個布局以美日歐為三點,勾畫一個龐大的服務業圈子,以太平洋和大西洋自貿區為其 支柱和補充,打造經濟的「一體兩翼」,這些協議如果完全推開的話,不僅服務業,就是相應國家的工業和農業也會以服務業為紐帶形成圈子和壁壘。在這個超級圈 子之內,幾乎清一色是已開發國家,附帶一些可以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國家。
可以這麼說,這個通盤計劃,縱深度遠超當年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從來沒有如此明確和賣力地打造「圈子」,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宏大的經濟戰略計劃,即使在冷戰時期也沒有。
現在PSA已經啟動,TPP已經達成協議,TTIP即將達成協議,大框架已經成型,需要錢來推動,或許美國高層也認為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在2015年末——12月17日凌晨3點(北京時間),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0.25%-0.50%。這是美聯儲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多位 美聯儲官員預測,2016年美聯儲可能會加息四次,媒體普遍認為此舉預示著美聯儲已經明確進入加息周期。
世界經濟蕭條,各國普遍在降息,美國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加息,最基本的原因,應該是美國認為國土之外已經沒有多少油水可撈了,加上內部高額的赤字和 外匯欠帳,到了不得不收緊貨幣、回籠資金的時候了,順便讓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資金流向自己,從而舀一瓢最後的油水。更重要的是,筆者認為,在相關准 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美國以加息吹響經濟主導世界的號角。
中國設立亞投行應對
與美國一攬子經濟戰略計劃成型、並回籠資金以推動相對應的,是中國的「雙降」——降息降准,以鼓勵投資、刺激經濟,并力托股市,最近一次降息甚至是在三連跌的情況下決定的,還有就是設立亞投行,並推行一帶一路計劃。
亞洲擁有全球60%人口,是全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但鐵路、公路、橋樑、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建設嚴重不足,資金缺口極大,中國有雄厚的外匯儲備,中國也需要基建,中國有過剩的低端勞動力,所以客觀來講,亞投行的設立,體現了北京的戰略眼光和魄力。
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運轉,人民幣越來越國際化
由於亞洲基建這一實際情況,並有中國的外匯儲備做保證,所以不僅韓國、俄羅斯、巴西等域內國家和重要新興經濟體紛紛申請加入亞投行,法國、義大利、德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也紛紛申請加入。
面對美國的圍堵,中國逆向向中亞腹地到西亞(附帶涵蓋俄羅斯)、東南亞-南亞到非洲終止於歐洲(附帶輻射東亞國家及美國),推出一帶一路計劃,核心就是投資建設,尤其是基礎建設,以帶動並共同發展。
從中美的經濟布局來看,美國主打服務業以及自由貿易的牌,通過高標準的規則,讓商品能更加自由高效地流通,以刺激經濟發展,美國的著眼點不僅在歐洲 也在亞太,需要的儘量拉進來,不需要的排擠在外,其想要孤立並遏制中國;中國主打基建的牌,著眼點主要在亞洲乃至於非洲,並儘可能與歐洲搭界聯繫。
一個顯著的區別在於,中國錢比較多,美國手頭比較緊,正是這個原因,美國開始加息以吸引世界資金,而中國則極力降息以穩住資金。中國與美國都有巨大 的股市泡沫存在,數以百萬億美金計的資金在各自股市動盪,但都很少向實業流動——這也是眼下世界資金充裕但經濟蕭條的核心原因,人們對實業普遍信心不足。 中美都需要讓股市裡的資金流向實業,如上各自的經濟計劃,相當一部分都是出於這一目的。眼下蕭條的經濟,筆者認為內中正在醞釀著一場世界實業的巨變,信息 技術革命將發起最後的衝擊。
一個核心的問題在於:美國為什麼要構建一個逐漸將中國剝離的圈子,筆者認為,可能處於幾點考慮:
美國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一、制度與文化的不同,使得美國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至少近期內如此,尤其是美國認為,由於中國的制度關係,所以在與中國的貿易交換中經常吃 虧。二、中國吸引已開發國家的低端勞動力以及商品銷售兩大魅力都在下降。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替代人力幾乎是指日可待的,同時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 會,所以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都在極力尋求別的能提供低端勞力的國家,乃至於想辦法儘早不用人力。當然,他們現在看上中國政府手裡的錢,所以美國以加息吸 納,歐洲已開發國家也急切地和中國簽單。最後就是一些盟國、軍事、話語權等因素組成的復合因素。
山姆叔叔向來是不憚於亮肌肉的
如上決定美國在經濟上剝離中國,在政治、軍事上壓制中國。就經濟來說,剝離和孤立中國,其商品出口將少了最大的市場,這點美國以高度自由的亞太自貿 和歐美自貿來對沖,另外,其低端勞動力將成一大短板,已開發國家正在將一系列加工廠向越南、印度等低端勞動力多且廉價的國家搬遷,另外這點或許刺激已開發國家 諸如3D列印、機器人應用等信息技術的革新加速。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和已開發國家的聯繫不夠緊密,同時繼續以基礎建設、低等加工及出口等支撐經濟發展,那將嚴重限制經濟轉型升級,同時也制約人才的教育培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人才與科技是未來的第一硬實力。
隨著美國經濟戰略的推進,中美經濟對抗將演變成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在應對美國主導的經濟遏制與圍困之時,最重要的,就是塑造公平競爭自由流通及法制的環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並支持他們公平競爭,世界怎麼發展,這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6517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