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照不宣的盟友,日本競標的給中國
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布局很是微妙,因為中東全是石油巨頭,沙特向中國購買彈道飛彈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但朋友的敵人並不是自己的敵人,也可以是朋友。
中國從來不缺乏智慧,中東一個重要的非北約國家伊朗就是心照不宣的戰略朋友。伊朗軍隊有大量的HY-1系列反艦飛彈,還有出口的C-802反艦飛彈,伊朗和中國聯合生產的科薩爾輕型反艦飛彈又是一個案例。
中國在中東布局的同時,也和日本進行競爭,因為中國和日本都需要油氣田。由於中國幫助了伊朗對抗美軍,反艦飛彈的合作只是一個開始。
最新的雷鳴巡航飛彈射程達到400公里,雖然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很少,但沒有之前的C-802合作,伊朗的反艦飛彈也沒有今天的成就。因此伊朗將原本被日本搶先的三座大型油氣田強行劃給中國,但日本也有這三座油氣田的開採全,只是中國的股份為55%。
55%意味著什麼就很清楚了,中國股東說得算。伊朗這麼做完全不怕得罪日本,日本是買家,但是在石油領域從來都是賣家是上帝。
有了伊朗的油氣供應,至少能夠保證一部分穩定的石油供應。面對伊朗的強買強賣行為,日本也不可奈何,連美國都搞不定的伊朗,日本還能怎麼辦,只能繼續陪個笑臉希望能分到其他油氣田的開採權。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 華黎明
筆者曾經學習過波斯語,自己的大半個外交生涯又都與伊朗結下不解之緣。當今天伊朗人民熱烈慶祝***革命勝利30周年的時候,筆者不禁回憶起30多年中國與伊朗關係的變遷。
從1971年中伊建交起,到1995年筆者結束在伊朗的外交使命,筆者從事的外交工作幾乎都與伊朗有關,參與了兩國關係中的所有重大事件。筆者曾親歷伊朗***革命,擔任駐伊朗大使期間曾有幸兩次陪同伊朗總統訪華,兩次在伊朗接待我國領導人訪問。兩個迥然相異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能夠和平共處友好合作數十年,堪稱中國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外交政策的範例。
中伊建交38年。在這38年中,伊朗由王國變為***共和國,由親美變為反美,經歷了兩伊戰爭和外交孤立。國際風雲變幻,中國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國力和國際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雙邊的友好關係。這是中伊兩國均應引以為豪的。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與1979年伊朗的***革命幾乎同時發生。當時,筆者正在德黑蘭工作,從北京不斷傳來的消息是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討論,中國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從革命轉向經濟建設,中國的大門開了。
而伊朗當時正在發生一場改朝換代的革命,筆者曾親眼目睹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國王被迫出走和2月1日***革命領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德黑蘭時,那萬人空巷、數百萬群眾在街頭載歌載舞的慶祝場面。從此,伊朗由一個親美的君主制國家變為一個反美的政教合一的國家,革命稻宗教高於一切。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伊朗的***革命性質和內涵完全不同,甚至還多少有點逆向,但卻同時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改變世界地緣政治的兩件大事,對日後的中伊關係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伊朗新政權建立之初,中伊關係開局並不順利。1978年8月,當時的中國領導人結束對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訪問,回國途中順訪了伊朗,受到當時在國內已經四面楚歌的巴列維國王的隆重接待。事過不到半年,巴列維政權垮台,***共和國誕生。此次訪問被解讀為「中國對巴列維的支持」,伊朗新政權的領導人和公眾對中國頗多怨詞,雙邊關係在一段時間裡相當冷淡。
1980年,薩達姆乘伊朗新政權立足未穩大舉入侵,兩伊戰爭爆發。當時的國際輿論受美國和西方的引導並不同情伊朗,伊朗成了「國際孤兒」。而此時的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沒有冷落伊朗,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對兩伊持中立立場的國家。為此伊朗感激中國至今。
1984年,時任中國外長的吳學謙正式訪問伊朗,徹底掃清了籠罩在中伊關係上空的陰霾,為兩國關係掀開了新的一頁。
1985年,時任伊朗議長的拉夫桑賈尼訪華,開啟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高層接觸。伊朗在人權、台灣等問題上給中國以寶貴的支持,中國也尊重伊朗人民的選擇,在伊朗遭遇國際孤立時,中國與伊朗保持了正常的友好交往。兩國的政治關係完全走上了正軌。
但是,兩國的經貿關係卻嚴重滯後。
伊朗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需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而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是石油出口國,從伊朗進口的少量原油也都轉口到第三國。當時的伊朗正處在兩伊戰爭之中,外匯嚴重短缺,雙邊貿易額長期徘徊在一兩億美元之間。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首次遭遇能源短缺。自1993年起,中國由石油出口國轉變為石油純進口國。伊朗願以原油代替現匯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這本是兩國經濟互補雙贏的最佳出路。但是,一個技術問題卻成了中國進口伊朗原油的障礙。
當時中國的絕大多數煉油廠只能煉製中國自產的低硫油,吃不了伊朗的高硫由,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煉油廠必須增建脫硫裝置,需要大量投資,更需要時間。筆者在伊朗任職的最後兩年,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折衝於兩國的石油公司之間,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直至1995年筆者離任,雙邊貿易額為超過4億美元。這可以說是筆者任駐伊朗大使期間的一大遺憾。
令人欣慰的是,1997年之後,中國國內帶脫硫裝置的煉油廠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伊朗的原油滾滾流入中國市場。如今,伊朗每年向中國出口原油2700萬噸,成為中國第三大能源供應國。中國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源源不斷輸入伊朗,中國在伊朗建造的德黑蘭地鐵、發電廠、有色金屬冶煉廠、石油化工廠像一座座豐碑記載著兩國的友好合作。
中伊關係今非昔比,當筆者近幾年重訪伊朗時,也由衷地感到對兩國關係的未來充滿希望。中伊兩國的友好關係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必將造福於兩國的子孫後代。
30多年來,中伊關係之所以能經受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關鍵是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兩國同屬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相似;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但都尊重對方的選擇,不干涉對方內政,而且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都不願受其它大國擺布。
伊朗豐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技術和商品也幫助了伊朗的經濟發展。這正是典型的互利共贏的關係。因此,中伊關係的前景也必將更加廣闊。
「今天,我正式宣布,伊朗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是一個正義的超級大國!」面對聚集在德黑蘭自由廣場的數萬名集會者,伊朗總統艾哈邁迪一內賈德又拋出了一句讓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呼的豪言壯語。
2月10日,是伊朗***革命勝利30周年紀念日。當天,伊朗全國各地有數百萬名民眾舉行大規模集會活動進行慶祝。而在首都德黑蘭,數萬名伊朗各界人士紛紛湧向了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自由塔附近的自由廣場。
記者在偌大的圓形自由廣場北部看到,巍峨雄偉的「八」字形自由塔矗立在廣場中央,周圍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廣場很多地方飄掛著各色氣球,與人們手中的綠、白、紅三色國旗交相輝映,給處於深冬的德黑蘭平添了許多節日色彩。
集會的大型主席台就設在廣場北部的轉盤馬路邊上,主席台中央懸掛著伊朗已故最高領袖霍梅尼和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大幅畫像。加上人群還不時地在高喊「真主偉大,哈梅內伊是領袖」,處處顯示出***革命的傳統。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結束流亡生涯返回伊朗,當年2月11日,巴列維王朝政權倒台,伊朗***革命取得勝利。自此,2月11日(在伊朗歷的閏年為2月10日)成為伊朗***革命勝利紀念日。
出於安全考慮,活動當天主席台的前面只安排了伊朗軍樂隊以及上千名手持小國旗的伊朗中小學生。洶湧的人群並不能接近主席台.一道臨時搭建的鐵架護欄和一道幾米寬的綠化帶將他們分隔開來。成排的伊朗警察也在維持著秩序。幾架軍用直升機不時地在廣場上空盤旋,擔負在空中警戒的任務。
集會上,伊朗軍樂隊演奏了多首愛國歌曲,這些伊朗人耳熟能詳的歌曲通過高音喇叭傳遍了整個廣場。參加集會的數萬民眾熱烈歡呼,齊聲高唱。主席台附近的上千名中小學生紛紛揮動手中的國旗,形威了一片綠、白、紅三色的海洋。
之後,人群中忽然傳出一陣驚嘆,一股黃色煙霧從廣場中央的一處空曠處升騰起來。大家紛紛抬頭仰望,只見數十個不同顏色的降落傘飄蕩在空中,有些拖著長長的飄帶.慢慢從天而降。原來是伊朗傘兵在進行空中跳傘表演,地上的煙霧是為了給傘兵們定位。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打倒美國」隨處可見
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出現再次引起人們的騷動。這位伊朗總統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讚揚伊朗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在科技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其中包括伊朗在2月3日凌晨通過「使者2」號火箭,將該國第一顆自製的「希望」號科研衛星成功送入太空軌道。而此時,「使者2」號火箭和「希望」號衛星的大型模型正豎立在自由廣場東側。
內賈德還在講話中表示,伊朗準備在相互尊重和公平的氣氛中與美國展開對話。美國政府已經表示要作出改變,伊朗歡迎真正的改變。然而就在他講話的同時,人群中「打倒美國」的標語卻隨處可見,一個象徵美國大兵的怪物玩偶也被高高吊起。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伊美兩國積怨之深。
要改善兩國關係並非易事。就是在***革命成功不久的1979年11月4日,激進的伊朗學生占領美國駐伊朗使館,扣留美國人質。l980年,美國與伊朗斷交。此後在伊朗***共和國的絕大部分歷史裡,它和美國幾乎沒有任何公開的外交往來。時至今日,「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已經成了伊朗最流行的政治口號。
在結束講話之後,內賈德很快就坐進了停在主席台後面的一架軍用直升機。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這架總統專機騰空而起,卻不馬上離去,反而圍繞廣場低空盤旋兩圈。坐在直升機裡面的內賈德面帶微笑,隔著玻璃窗向人群招手。人們再次高聲歡呼,把現場氣氛又一次推向高潮。
在自由廣場,記者遇到了與兩個小女兒一起來參加集會的伊朗婦女瑪麗雅姆。她身穿伊朗傳統的「查朵兒」(伊朗婦女穆斯林從頭到腳的一種黑袍),顯得非常虔誠。瑪麗雅姆對記者說,她非常支持伊朗政府,並希望美國等西方國家知道,發展核能技術是伊朗不可剝奪的權利。
然而,民眾在表達愛國熱情與自豪的同時,內心也有著更多的期盼。
現年52歲的伊朗工程師哈默迪也參加了當天的集會,他手裡拿著一張政府分發的宣傳標語,上面寫著:「30個自由的春天,30個自豪的年頭。」他在集會結束後一邊退場一邊對記者說,他很支持***革命的思想,不過他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下力氣解決民生問題,因為當前伊朗的通貨膨脹和就業問題比較嚴重。
「我當初選擇支持***革命就是為了生活更好一些。現在30年過去了,我的這個願望依然沒變。」哈默迪笑著說,似乎有點話裡有話的意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599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