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樂視將換全新LOGO,曾經的蘋果LOGO你認識嗎?

sakura| 2016-01-13| 檢舉

CES2016首發驍龍820瘋狂刷屏之後,樂視的刷屏並沒有就此停止。樂視近日又被曝出一件大事,那就是更換LOGO,把「LETV」更換為更簡潔的「LE」。可以說樂視的Logo是越來越簡潔了,在樂視換logo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斷追求進步和極致用戶體驗的過程。

判斷一個優秀logo設計的標準,主要是看是否能夠承載企業的內涵,是否能夠充分滿足品牌的訴求。相對過去單一的網絡視頻業務,如今的樂視除了涉足視頻網站、電視轉播服務外,還做手機、做硬體,連電動汽車都不放過,特別是在電動跑車FFZERO1發布之時,大螢幕上一個碩大的「LETV」要多奇怪有多奇怪。所以對於現在多元化業務的樂視來說,顯然換一個LOGO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或許有網友會覺得換Logo會影響品牌的形像,但其實在歷史上不少著名的品牌都有過換標的經歷,現在筆者就來數一數,看看有哪些著名公司曾經換過標。

1、蘋果

蘋果作為一個有幾十年曆史的科技公司,其Logo也隨著公司的發展幾度變更,從早期的多彩蘋果到如今的簡約設計,也像徵著蘋果這幾十年來的變化。

網絡上有各種對蘋果公司LOGO的解讀,有人說蘋果的彩虹標誌(1977-1998年的樣式)是對同性戀解放運動致敬;還有的解釋成夏娃與亞當的故事;傳的最神的就是國外某評論員解讀蘋果的LOGO其實是密碼破譯員對阿蘭·圖靈(計算機科學之父)的神秘紀念。

不得不說這樣的聯想真的很容易讓人信以為真。其實蘋果LOGO的設計沒有任何復雜含義,只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調整完善到現在的樣子。

2、IBM

IBM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IBM的歷史就是一部計算機的歷史,IBM就是計算機的代名詞。

上世紀40年代末,IBM在當時的CEO托馬斯·華生(Thomas Watson)的領導下,開始向計算機艱難轉型。為了加速這一進程,IBM於1947年改變了標識,新標識就是IBM三個字母的列印體。1956年5月,托馬斯·華生在去世前不久正式將權力移交給兒子湯姆·華生(Tom Watson)。湯姆·華生行動迅速,用行動和符號展示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接手IBM 後的第一個明顯變化,就是巧妙地改變了公司標識。新標識由著名的圖形設計師保羅·蘭德(Paul Rand)設計,用City Medium字體取替了Beton Bold字體,使「IBM」字母顯得更剛性、更紮實、更平衡。1972年,IBM又採用了一個新標識,仍由蘭德設計,但用水平的條紋替代了實心字符,暗示著「速度和力量」。

3、Windows

不是微軟公司,是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歷史最成功的操作系統,windows走過了幾乎個人PC的整個發展史,見證了個人PC的發展。

Windows的Logo也一樣,由最初的視窗到如今的扁平化,也算是Windows整體風格的變遷。

4、微軟

說了Windows,現在說說它的東家微軟。微軟作為最牛的軟體公司之一,其發展也是貫穿了整個個人PC的發展史。

微軟的Logo經過多年的發展,新Logo更現代化、更經典,並通過平面設計風格來實現。它對微軟的Metro風格哲學有重大影響,採用大膽平整的色塊、簡潔的線條與形狀,新Logo具備了路標設計系統的特點,我們在機場、地鐵常看到。

5、佳能

說到換標,也不能少了百年老店佳能。佳能的名稱和標誌經歷過幾次轉變才變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你可知道它在1934年的第一個標誌是千手觀音圖配以獨特字體的Kwanon(觀音)?其實,「Kwanon」是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製作的第一部仿萊卡旁軸取景焦平面快門35mm相機,這是佳能的開山之作。到1935,才正式更名為CANON,歷經幾變逐步完善,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標誌。

品牌LOGO,代表品牌文化、品牌內涵、品牌氣質的具象化符號。如今最為出色的幾大公司和產品都經歷過換標,但換標並沒來給公司和產品帶來負面影響,反而是換標的背後,是這家公司和產品正在發生重大的變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426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