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原油再次跌入絕境,可能下探至每桶只剩10美元!產油國暴利時代即將終結!
要聞一、油價跌入絕望,OPEC暴利時代或將提前結束。
美 國總統歐巴馬2015年12月19日簽署文件,批准政府支出及稅務法案,標誌著國會解除凍結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正式生效。業界分析,基於石油供應供大於 求的基本面,美國開放石油出口將進一步壓低石油價格。兩天後,全美平均汽油價格跌破2美元/加侖,個別地區竟跌至1.6美元,合人民幣2.70元/升。上 周,倫敦布倫特標準原油價格一度跌至35.46美元/桶,創2004年7月以來最低紀錄。行家們預測,短期內油價會持續走低甚至可能直奔10美元的歷史窪地。難道石油暴利時代的喪鐘已經敲響?
2014 年夏天,沙烏地阿拉伯打響油價戰時,觀察家們既沒有預料到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也沒有預料到跌落的谷底如此之深,市場承受能力如此之強。和2014年6月相 比,2015年10月的實際油價下跌一半以上,10月本身的跌幅也比1979年以來的平均價還低17%。從各產油大戶表現來看,除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陷入 財政危機,沙特、俄羅斯、伊朗等OPEC內外的主要產油和出口國貌似淡定,擺出死磕到底的架勢。
2015 年12月4日,歐佩克年會不僅沒有做出減產保價的救市決定,相反,卻因為印度尼西亞回歸該組織,在2014年確定的3000萬桶上限基礎上新增150萬 桶。儘管這是一次類似左手倒右手式的轉會增產,並未增加石油供應總量,但依然刺激油價由回升1%逆轉為降低3%。不出10天,伊朗宣稱也將增加石油出口, 脆弱的油價應聲繼續下滑,14日,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價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分別降到每桶35.46和37.67美元。
要聞二、眼前油價依舊不健康,未來低迷情緒還將蔓延。
從 眼前看,壓低石油價格的三座大山是市場供大於求,暖冬出現和經濟普遍低迷。歐佩克2014年9月中旬預測2015年全球石油消耗量為9279萬 桶,2016年為9408萬桶,但最新預測則稱2016年世界日均消耗比2015年會減少20萬桶。氣象部門普遍預測,受強度極高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 年世界將經歷氣溫相對偏暖的冬天,意味著用於取暖的石油需求將會疲軟。已開發國家經濟形勢美國一枝獨秀而日本和歐洲都低迷不振,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導致市 場對耗能預期下降。
從長遠看,打壓油價的遠不止上述因素,對石油儲量前景的樂觀估計,巴黎氣候大會減排決議,美國解除石油出口禁令,石油大國死守市場份額,戰略石油儲備趨於飽和,頁岩氣和清潔能源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對石油定價的重新評估,共同編織了油價持續走低的淒涼前景。
長 久以來,世人被灌輸的觀念是,石油和天然氣既不可再生,儲量也有限,甚至還有不同國家可開採的具體年限。然而,近年來不斷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被從大洲大洋 勘探出來,進而形成一個個規模不等的「中東」富油區,包括北海、巴倫支海、中國南海和東海等等,也讓一個個貧油國家摘掉陳舊帽子躍升為油氣生產國甚至出口 國。這個業態的重大變化,大大延長消費者對石油壽命的預期,也自然降低石油作為稀有和逐步減少的大宗產品的價值。
要聞三、世界氣候大會的措施「遏制」能源擴張。
2015 年12月12日世界氣候大會在巴黎達成重大歷史性成果,全球近200個國家一致同意在2030年前,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與1750年時相比控制在2度以 內,並向1.5度的目標努力。這個具有約束性的指標,意味著全球只能再排放250億噸碳(約合900億噸二氧化碳),當然也意味著油氣消耗的減少。頭號石 油消費國美國(2014年為83610萬噸)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2014年為52030萬噸)分別作出大幅度減排承諾,必然使市場對這對世界經濟雙 引擎的耗能空間持悲觀預判。
僅僅一周後,美國國會作出歷史性決定,解除石油出口禁令,這本身就是美國對石油資源貶值的戰略判斷。1973年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阿拉伯產油國運用油價槓桿,通過大幅度提價制裁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及西方盟友,使世界遭受首次能源危機。美國隨後立法禁止出口本國原 油,相反,鼓勵進口石油並大力進行石油戰略儲備,以便在石油短缺或價格過高時拋售以平抑油價。這些年,隨著近海石油開發和頁岩氣及各種替代能源的拓展,禁 止石油出口的呼聲逐步被支持解禁的呼聲所淹沒,終於導致出口禁令的廢止。
要聞四、原油儲備是國家利益之求,原油儲備啟迪國家對未來經濟政策的展望。
石 油戰略儲備一直是重要經濟體確保能源安全的備選手段。美國1977年起在全國建立五大戰略儲備基地,總儲量空間為7.5億桶,可以滿足158天消 耗;2015年10月白宮披露的信息顯示,美國戰略石油儲量已達6.95億桶,其中8%準備出售,而且從2018年起將逐年增加出售額。歐盟和日本的戰略 儲備能力也分別滿足90天和160天之用,並基本處於滿額狀態。中國石油戰略儲備長期嚴重短缺,2013年底的保障能力僅為22.7天。經過一年多的低價 抄底,2015年進口戰略儲備原油達到3000萬至4000萬桶,今年預計將猛增到6000萬至7000萬桶。儘管這離國際能源組織設定的90天靜態儲量 還有相當距離,但是此後中國顯然將放緩原油儲量增速。最新統計表明,已開發國家原油庫存已前所未有地達到30億桶。主要經濟體戰略石油存儲的滿倉或需求放 緩,必然對油價回暖又是一次重擊。
一 年多的低價戰顯示,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寧可割肉降價,也無意限產保價。俄羅斯等非歐佩克成員也是寧願賠本賺吆喝,不肯減少出口。原因很簡單,大戶們都不想放 棄既得市場份額,進而使油價戰又呈現份額戰的特點。大戶們清楚,如果不採取統一行動,現有份額持有者出讓的空間會立刻被其他重返市場的對手填補,進而陷入 丟了份額又賠錢的雙輸境地,索性仗著家大業大,通過血拚幹掉對手取得最後勝利。
要聞五、未來油價何去何從?前提是在大眾接受當前低迷油價的實時。
油 價戰看似鮮血淋漓,然而割肉出血的主要產油國還沉得住氣,一個重要原因是既往油價實在太高,而產油技術升級和工藝改進,不斷在降低石油開採成本。沙特石油 大臣納伊米2015年在京曾披露,沙特每桶石油生產成本只有4美元,另有專業數據分析認為最多為9美元。這兩個數字和IMF測算的沙特財政赤字紅線油價 106美元存在巨大壕溝,很顯然,沙特也許要藉助其他手段來拉低這個紅線,甚至不排除倒逼改善經濟結構,逐步擺脫嚴重依賴石油產業的現狀。有報道稱,沙特 除發行內外公債外,也正考慮取消每年300多億美元的油氣補貼。
另 外,石油價格持續不振,與頁岩氣和新能源革命的強勁勢頭和光明前景不無關係。儘管目前頁岩氣和新能源革命成本較高,但它們的價格成長空間也同樣可期。因 此,相關投資方依然在苦苦堅持,進而拉長油價戰的周期。當然,最新的美聯儲加息將使美元堅挺,也必然進一步成為壓低油價的新石頭。
無論如何,油價很久未曾如此低落,造成低落的因素也未曾如此集中疊加,有些因素甚至是全球性、戰略性和不可逆的。這是否意味著,低油價將成為新常態,高價暴利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364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