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應放棄亞洲老大地位 避免同中國衝突

美國總統歐巴馬
美國媒體2015年12月31日約翰·格拉澤的文章,文章批駁了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研究員哈里·卡齊亞尼斯的觀點,稱用顯而易見的好鬥戰略來成功抑制中國的地區野心的前景非常暗淡。作為回應,北京似乎可能會變得更加咄咄逼人。

文章稱,感謝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研究員哈里·卡齊亞尼斯抽時間來反駁我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主張為避免與崛起中的中國發生衝突,美國應放棄在亞太地區保持老大地位的戰略。我斷言,遏制中國是一項耗資昂貴且冒險的戰略,是一項對確保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沒有必要的戰略。我的核心觀點歸結起來就是:用顯而易見的好鬥戰略來成功抑制中國的地區野心的前景非常暗淡。作為回應,北京似乎可能會變得更加咄咄逼人。
辯駁中,卡齊亞尼斯決定不針對我的核心觀點發表評論。他說,在該地區真正製造麻煩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中國挑釁性地擴大軍事預算,並大肆採取行動支持它在東海和南海過度擴張的海上領土要求,從而引發了與鄰國的爭端。他援引一位台灣地區官員的話說,美國的盟友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都希望美國增加而不是減少參與度」,因為「華盛頓是確保大陸崛起不會成為亞洲噩夢的唯一保障」。
援引主張「增加而非減少美國參與度」的東亞官員的話,不能成為支持美國應繼續現有戰略的論據。不難理解這些國家和地區抱有這樣觀點的理由——畢竟,是美國擔負著確保它們安全的責任。據推測,中國那些脆弱的、被嚇壞的鄰國願意投入到國防中的開支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不超過1%至2%,考慮到這點,就很難相信它們對中國崛起所持的歇斯底里的態度了。只要美國人繼續負責中國對手們的防務,那麼它們將會繼續坐享美國所提供的一切。與此同時,美國的對外政策與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

中國主張的南海9段線
卡齊亞尼斯說,中國的那些美國支持的鄰國也「受到鼓勵,應在中國還相對較弱而不是等到它成為超級大國的現在,就爭議領土挑起危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巴里·波森稱這是「不計後果的魯莽駕駛」。
卡齊亞尼斯援引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埃里克·埃德爾曼的話說,美國的主宰地位「提供了集體公益,從而維護了國際體系的安全」。這一點並不是顯而易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麥可·斯溫說,「有觀點認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無可爭議的主宰地位是確保整個亞太長期穩定繁榮的唯一基礎,這一觀點是一種危險的日趨過時的觀念」,它「深深地植根於美國例外論以及對國際秩序中霸權力量好處的深信不疑」,而這是經不起深入推敲的。
對美國在亞洲無限期保持主宰地位的執著,部分是由於存在這樣一種值得懷疑的觀點,認為美國實力與生俱來就是良性有益的,如果其他國家不這樣認為,那麼這是它們的錯誤。然而,無論卡齊亞尼斯認為美國的霸權是多麼仁慈,當這樣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強大力量專注於一個國家時,很難讓潛在的對手們認為它的意圖是良性有益的。
卡齊亞尼斯稱,中國已「拋棄了『和平崛起』的觀念」,而其他國家也將中國說成是一個必須加以遏制的貪婪的擴張主義者。但北京的意圖至多是不透明的。的確,中國近年來採取了更堅定自信的外交政策,但許多學者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從本質上講依然是防禦性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343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