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就是日本人的真正可怕之處

sakura| 2016-01-08| 檢舉

日本人的敬業意識

從到達日本的第一天開始,團員每天就會收到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幾點到幾點幹什麼,行程安排幾乎能精確到分。

鈴木是個個子不高的女士,在陪伴我們時,大家發現她幾乎一直在奔跑,誰有一個問題要問她,只要叫一聲「鈴木」,她就會立刻跑過來聽你講話;無論是我們在乘坐地鐵還是在參觀旅遊,鈴木的眼神總是在警覺地張望,惟恐落下了誰;車一停靠站台,她第一個跑下車,站在那裡揮舞手臂,讓大家跟她走。

日本人的敬業精神是完全體現在他們對工作的精細安排之中的。

在日本,「遲到」兩字從我們的生活辭典中完全刪去,我們每天按照日程表上安排的時間進行活動。更精確的是,每天活動結束的時間也能如日程表所示。

日本人的服務意識

在日本,在任何場合是不用擔心「露怯」的,因為任何地方都有詳細說明。

在坐新幹線的列車時,每個座位的背後都表明了所在車廂和周圍幾節車廂的設施,註明廁所、垃圾箱、電話的位置,這些設施都用圖案表示,如一男一女並列的圖案,在燃燒的菸頭上打上斜槓的圖案,在說明的最後一行,又用日文、英文特別說明這些圖案代表什麼,如一男一女並列表示廁所。

日本的地圖也十分周到體貼。走過一兩條街,在街口就會有一張指示周圍區域的地圖,地圖的設置不是上北下南之類的,而是空中俯拍式的,人衝著地圖,就能立即找到前面、背後、右手邊、左手邊是什麼,有人戲稱,這是傻子都能看懂的地圖。

日本的飲食可能不一定對中國人的胃口,但進日本餐館點菜卻絕對沒任何擔憂。每個料理店門口都會有惟妙惟肖的料理模型。

每個飯館門口都有一個櫥窗,裡面是用蠟做的完全逼真的食物,展示出來的食物內容、形狀、數量和實際端出來的完全一樣。櫥窗裡沒有陳列的,還可以看餐館內的拍成照片的菜譜,要花多少錢、是什麼菜品,在吃之前就 已瞭然於胸。

日本人的質量意識

剛到日本上街購物,面對滿大街琳瑯滿目的商品不知孰優孰劣,日本沒有假貨,你只管放心購買就行。

排隊是日本的一景。

乘車排隊、在公園裡游樂排隊、去餐館吃飯排隊、上廁所也排隊。

在大阪住宿的格蘭維亞大飯店地處市中心,在地下購物和乘車的人十分繁多,飯店一樓的廁所也就常常排著長隊(在日本,賓館、飯店、寫字樓等廁所都免費向社會開放)。

到此「方便」的過路人只要看見廁所大門外有一人等候,就會跟隨在後面排隊,從裡面出來一個再進去一個,那安靜和耐心的樣子很難看出來是急著上廁所的。

僅僅用不賣假冒偽劣產品來評價日本,恐怕還遠遠不夠,實際上,日本人的質量意識幾乎已深入到骨髓裡

在日本,最舒適的是上廁所。無論是在飯店、商場,還是地鐵車站或街邊小飯館,進到任何一家廁所,牆壁、地磚、衛生潔具等都鋥亮潔淨。

在日期間,沒有見到一個水龍頭跑冒滴漏,也沒有馬桶漏水或廁所門插銷壞了之類的「彆扭」之事,而且所到之處,廁所均無異味。

日本勞動力奇貴,公共場所的廁所很少見到有人站立一旁隨時清潔,筆者曾好奇地詢問一位日本工作人員:廁所為什麼沒有異味?

她回答說:這可能有三個原因:

一.是潔具本身俱有除臭功能。

二.是潔具表面製造得非常光滑,水能將污物沖洗乾淨。

三.是下水道設計得非常科學,不返味。

鈴木三惠子曾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日本人的質量意識,她說,如果美國人首先發明了電梯的話,那他們可能會滿足於電梯能上能下就行了,但日本人一定會改造它,讓電梯在停靠時,與樓層完全處在同一平面上。

日本人的自律意識

日本是地鐵極為發達的國家,在東京和大阪,地下都是空城,從地面上任何一棟高樓往地下走,都能通向地鐵車站。

去往較遠的城市時,還有高速的新幹線。

但無論是在擁擠不堪的地鐵車廂裡還是在新幹線的火車上,都見不到一點垃圾。

在車站站台,會經常看到人們手裡拿著飲料空罐、廢報紙等各種垃圾下車,並將這些垃圾分好類後投進垃圾箱。

小編曾在地鐵車上看到一位父親拿出紙巾給感冒的女兒擦鼻涕,擦完之後,坦然地將那沾滿鼻涕的紙巾放進了他的公文包裡。

在日本乘滾梯也排隊。所有站在滾梯上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靠左邊站立,留出右邊的通道給那些在滾梯上還要行走的人。

在街上有一個有趣的景像是許多女孩提的手包都是沒有拉鍊的。

手機、錢包、照相機等一覽無餘地放在敞著口的包裡。女孩們就拎著這樣的包擠地鐵、逛街。

與此相同的另一個景像是,在東京和大阪,地上地下都是鱗次櫛比的小超市,裡面的商品一直擺到了大門外,既沒有工作人員看守,也沒有防盜磁、防盜門之類的儀器把守,但據說失竊率並不高。

日本人的未來意識

在日本,不止一次聽到老一輩的人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理想,到底什麼是理想?

在大阪接待我們的大阪府青少年活動財團的一位負責人解釋說,不能說每一個日本青年都沒有理想,但是大多數青年人沒有具體的生活目標。

很多年輕人坐在老一輩的成果上,沒有考慮自己將來如何去奮鬥。

這位負責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也比較自私,他們只考慮自己將來會怎樣,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而不考慮將來的社會會怎樣,世界會怎樣,像現在日本的政治選舉,青年人很少會去投票

確實,現在日本青年的開放和現代感已經大大超出了中國人的想像。在東京街頭,找一個黑頭髮的年輕人遠要比找一個黃頭髮的年輕人困難得多。

不論男女,幾乎個個都染著茶色頭髮。在街頭,還可以經常看到一些鼻孔、嘴唇上穿著環子的年輕人招搖過市。穿著鞋跟高達15厘米的長筒靴的女孩更是街頭一景。穿著這種鞋子,走路幾乎搖搖欲墜,連邁個大步都困難。

在東京的原宿,那些臉上塗得亂七八糟、打扮得非人類的年輕人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日本青年的開放和現代不僅表現在外表上,實際上,他們的內心也越來越遠離日本的傳統觀念。

日本的繁榮絕不是偶然的,我們在這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背後看到了一種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那是一種不需要我們任何物質投入、卻要在精神上付出巨大努力的意識,而這種意識最終又能創造出無價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335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