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繁華先進的伊拉克人民,家家都有汽車洋房,年均收入5500美元。因為錯信美國,親手摧毀了自己國家的前途,悔不當初。

張無忌| 2016-01-05| 檢舉

薩達姆時期伊拉克人豐衣足食,家家都有汽車洋房,人民年均收入5500美元。因為錯信美國,伊拉克人親手摧毀自己國家的前途與人民的幸福;曾經的快樂天堂變成今天的殺戮煉獄;令他們生活在無限的懊惱悔恨中。

記得在薩達姆被殺害前講過一句話:在我死後,伊拉克會一文不值……薩達姆在被審判時,有個伊拉克人走上審判台,對著薩達姆臉上吐痰,並說是薩達姆把他們帶 入了地獄。薩達姆反駁說道,不,是我把你們帶入了天堂,是美國把你們帶入了地獄。。。現在的伊拉克應驗了薩達姆的話。。。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這個名稱來自於波斯語,含義為「神(bagh)的贈賜(dād)」,1921年,伊拉克宣布獨立,定都巴格達,到20世紀末,已發展為現代化的城市。當時的巴格達已經是比較繁華中東城市,80年代薩達姆上台後,把油井收歸國有,那時伊拉克經濟開始騰飛。

兩伊戰爭前,伊拉克還是中東最開明的國家,異教徒可以當高官,全國到處是天主教堂,國民可以自由欣賞西方電影。伊拉克還是阿拉伯國家中對婦女最開明的國家之 一,女性有與男性一樣的工作學習機會,薩達姆本人也非常重視教育,1980年,伊政府撥給文化新聞部門的經費高達7500萬美元,薩達姆本人曾經也因重視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授予金質獎章。

1980年之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達到5500美元,而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僅僅在255美元(1980年)左右,是同時期中國人均年收入的21倍多。海灣戰爭前,1第納爾(伊拉克錢幣計算單位)可以兌換約3.5美元,現在1美元可以兌換2000第納爾,小編數學不太好,具體的差距各位看官掐指算算吧。

薩達姆掌政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較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也比較多,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教育,基本免費的住房和年輕人結婚時薩達姆贈送的大紅包,以及大量的工作機會,第納爾購買力也比較強,當年薩達姆曾經提出要讓每一個伊拉克人用買一頭羊的錢買一輛車。

我聽當地人提起曾經的生活,當時,以前夏天在巴格達看不到當地人,都去美國和歐洲度假了,因為伊拉克夏季特別熱,氣溫基本都在40-50度左右。伊拉克老百 姓當時的生活水平比同時期的台灣和韓國都要高很多的。薩達姆被推翻後,伊拉克人均收入淪為世界倒數20名。現而今逃難都沒地方去,200美元的「離境費」 並不是人人都承受得起的。伊拉克的老人常常說,「一想起80年代家家汽車洋房、孩子們都受著良好的西方教育就心痛,不知什麼時候如今苦難的生活何時是盡頭。」

國家基礎設施完善。80年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過街天橋上都已經安裝了電梯。但是這一切,俱往矣。

現在,在獲得美國《免費贈送》的美式民主10幾年後,伊拉克的油田重新被歐美幾個大的石油公司壟斷資本家控制,老百姓從石油收入中一毛錢也得不到,墜落到現在的生活水平還不到薩達姆時期的30%。如果時光能夠倒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279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